摘要:伴随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众多的施工技术应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当中。其中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就是深基坑施工,只有合理的采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深基坑的整体质量,为日后的施工提供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相关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应该重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并且全方面分析,该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实际应用,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
引言
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想全方面保障整体工程的质量,则需要重视深基坑的施工。只有保障深基坑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相应的质量事故与隐患。如果深基坑支护施工,出现质量不合格或不到位的现象,则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因此,深基坑支护施工应该得到相关施工人员的重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了施工方案,合理的应用,相关施工技术,深基坑施工的质量为后期建筑工程奠定基础。
一、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概念
深基坑支护施工指的就是在地下空间,对建筑工程进行地基施工,进而保障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确保深基坑支护技术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首先在开展深基坑支护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保障其强度与稳定性,严谨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其次,应该合理的分析施工现场,全方面调查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因素,避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最后深基坑支护施工,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尽快完成,避免占用太多的时间影响整体建筑工程。
二、深基坑支护的特点
1.支护种类过多。深基坑支护施工具有较多的形式,因此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分析,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深基坑支护技术,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2.深基坑深度较大。伴随当前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是城市中发展的主流,因此,其不仅有宽广的占地面积,同时需要在地下开挖地下车库,进而导致深基坑支护面积不断增多。
3.具有较高的施工难度。深基坑支护施工具有较高的难度,尤其是靠近水域的施工,需要合理的分析各类影响因素,确保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影响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与此同时,还需要运用大量的材料与机械,对整体施工的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导致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难度,大幅度提升。
三、深基坑支护设计要点
1.支护结构设计
当前,深基坑支护设计及计算工作是建立在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上的,在实际的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其受力情况较为复杂。大量实践证明,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出来的相关系数只能为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无法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起先土体处于平衡状态,然后不断松散、扩展,但经过长时间的开挖,土体变松范围逐渐扩大,甚至出现土体变形。因此,需要提前做好设计计算工作,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支护结构设计,充分认识基坑周边土体作用,还原土体各类物理特性,合理取值,确保支护结构更为安全、稳定,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土体的原位测试与试验,获取更为精准的资料,积累相应经验,努力提升设计水平,降低事故隐患概率[1]。
2.土体力学参数
深基坑支护结构需要长期承载外部土体压力,其大小会影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及安全。由于工程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类压力参数的计算难度较大,需要采用最为基本的计算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土体的力学参数来说,排选也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含水率、摩擦系数、土层黏聚力参数始终处于变化当中,要想精准计算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期间,如果不能获取较为准确的力学参数,则会直接影响后续的设计效果,因此,必须结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方式,尽可能确立准确的各项土体力学参数,为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3.支护空间效益
通过监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可以知道,基坑外部土层会不断地向基坑内部倾斜,一般情况下具有沿水平位移方向呈中间大两边小的趋势,长期下来会造成基坑边坡失稳。这种情况表明,基坑开挖与空间之间联系较为密切,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较为常见的支撑方式包括内部拉锚式支撑,通过多个辅助杆来承载水平方向的力,起到单根支撑及整体支撑的作用。实际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内撑式支护结构的空间效应考虑较少,且内撑式支护结构只能提供水平方向的支撑作用,无法满足深基坑支护的要求。
4.基坑土体取样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前必须开展基坑土体取样,选择相应的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确保土体的物理参数指标能够满足现场工程建设需求,同时,为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一般情况下,深基坑开挖区域要限制一定的开挖范围,并严格依照相应的操作流程、准则和工序进行开挖取土,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工作量,要合理控制开挖井的数量和深度。而在基坑土体取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所获取的土体数据可能会出现差异,无法真实反映土体变化情况,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及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基坑土体取样,减少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出现的干扰因素[2]。
四、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要点
1.信息化管理
基坑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等情况,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位移的大小、方向、变化频率,对照报警标准,预测下一阶段的动态变化,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基坑底隆起等[3]。
2.现场施工
深基坑支护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现场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甚至发生严重事故。施工单位需要严格依照施工标准流程、规范,制订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对各类施工要点进行有效的过程管控。避免现场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止水效果
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地下水问题,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其危险程度较高。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来源于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雨水及基坑周围的渗漏水,来源较为复杂。加之存在丰水期、枯水期的水位变化,在制订基坑止水方案时,要从深基坑工程的防降水以及排水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地质勘探资料,深入分析地下水形成原因,了解深基坑周边环境,采用以堵为主、以抽为辅的处理方式,避免造成基坑周围土体与水体的流失。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激励竞争,要想取得自身的地位,则需要全方面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开展,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全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降低隐患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郑柏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6):114+119.
[2]孙志群,肖先炳.刍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1):94-95.
[3]火映霞.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2):111-112.
论文作者:苗海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深基坑论文; 基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