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谈绿色食品的发展_有机食品标志论文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谈绿色食品的发展_有机食品标志论文

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谈绿色食品的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绿色食品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最终必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人与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经济可持续发展难以实施。发展绿色食品,能较好地协调经济—环境—资源—食品—健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绿色食品

【中图法分类号】F062.2

人口膨胀、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问题,是当今制约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人类改造自然、开发资源的能力,已超过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承受力,这种危机的加剧,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国际社会正在积极寻求缓解这种危机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手段。在此形势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尽快摆脱贫困,另一方面又要遏制人口、资源、环境危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走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通过发展绿色食品,走一条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路子,来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国际有机食品与中国绿色食品

(一)国际有机食品

二战以后,欧、美、日、澳等国先后实现了规模农业机械化,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等。到60年代末,随着机械能、化学能源源不断地向土地输入,在实现粮食丰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能源依赖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其次,有毒物质富积,通过循环进入生物体内,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第三,片面依赖化学肥料增产,忽视有机肥,使土壤中有机质减少,限制了微生物活动,恶化了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导致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萎缩;第四,片面依赖农机、化肥等措施,加之不合理的耕作,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60年代,美国政府发现使用六六六、DDT等农药后,益虫、益鸟大量死亡,且药物残留在土壤和农产品中难以降解,便开始重视杀虫剂对环境及食品的污染问题。70年代初,美国政府又发现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其农田表土每年流失40多亿吨,地下水和河流中硝酸盐也出现超标,便开始重视化肥和除草剂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问题。从此,以不用合成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饲料添加剂为特征的有机农业,开始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产品及食品已出现低质量过剩,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提出食品生产应优质少量。对生产者而言,虽然放弃了单纯对高产的追求,但由于产品价格提高,收益反而没有减少。西德情况是:有机食品小麦每公顷产量4吨,比常规小麦减少43%,单价上升167%,总收入增加52%;有机食品牛奶,单头奶牛产奶量比常规减少20%,单价上升16.7%,总收入仅仅减少6.7%。这样,由于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消费者需要,生产者认为合算,因此,欧共体生产有机食品的企业迅速增加,到1996年共有13600个企业生产有机食品,数量最多的法国达4900个。

以美国为中心的有机农业思潮从70年代初开始影响着许多国家。1972年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在法国成立,对系统总结和推广有机农业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至今已由最初欧美的7个国家发展到世界75个国家的500多个联合会,遍及五大洲。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关于生态农业及有关农产品和食品条例》,对进入欧共体市场的生态食品做了严格规定。美国,日本等国农业部也对进口生态食品做出相应规定。

目前,在美国、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中,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已占整个食品销售额的3.6%以上,有的国家,如英国、德国有机食品的需求正迅速增加,大大超过了本国的生产能力。1996年,德国有机食品销售额约9亿马克,其中仅2%由本国生产,绝大部分靠进口。据美国《有机时代》杂志统计,1996年美国有机产品的销售额超过了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8%。从世界整体看,有机农业已在经济上取得了突破。

(二)中国绿色食品

目前,我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000多万公顷,每年造成粮食损失120亿公斤,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草原退化面积达9000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公里的河段鱼虾基本绝迹,每年因污染造成突发性鱼、虾、贝类大批死亡达20万吨以上,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量工业“三废”的排放,另一方面是不合理地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这些年,各地农用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产品污染已给我国农畜产品出口带来巨大损失。1996年我国许多农产品出口数量虽有较大增长,出口金额却增长不大,有的甚至减少。如:大米出口量增长45.5%,出口金额只增长18.3%;玉米出口量增长8.2%,出口金额却下降3.1%;茶叶出口量增长19.2%,出口金额却下降2.9%;食糖出口量不高,产品单位价格低。由此可见,靠大量低质价廉的方式来扩大出口已越来越没有前途,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未能增加出口收入,而且容易遭到进口国的反倾销诉讼。

从国内看,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人均农产品的占有量在世界上也是偏低的,不具备依赖扩大出口农产品数量来增加出口收入的实力和潜力。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就是国内需求都难以满足,更谈不上扩大出口了。

随着内地群众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沿海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单纯追求高产已不能适应国内市场要求,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不利于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减少工业污染,另一方面,要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用化学物质投入,开发无公害食品。基于此,农业部从1990年起邀请有关专家对国外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内涵及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卫生指标进行了研究,推出了我国的绿色食品。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正式成立并被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接纳为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政府将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事业的决心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绿色食品的积极支持。因此,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二、我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前景和现状

(一)立足国内,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已有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18年,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一个重要标志是食物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到本世纪末,城乡人民生活将稳步地达到小康水平,对高质量食物需求也将持续增长。通过几年的努力,绿色食品已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从1994年上海、1995年天津绿色食品宣展会及各大中城市商贾提供的资料来看:一部分消费者产生了主动消费绿色食品的愿望,一部分消费者的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正被唤醒。

由此可见,推出绿色食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简单地推出一类食品,而是推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一种新的消费观念、一种新的饮食文化,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

通过质量控制技术和规范标志管理,围绕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来开发绿色食品,有利于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持续的生产方式,对转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将农工商和产加销有机地衔接起来,引导企业和农民树立起生态意识、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法律意识和名牌意识,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因而,这也是未来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政府在一系列文件中明确表明了对绿色食品的支持。1991年在《国务院关于开发“绿色食品”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指出:“要采取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开创性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1992年在《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对绿色食品等经国家有关正式部门确定的质量标志要严格管理,依法使用和保护”;1993年在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十分注意提高加工食品质量,选择优质的原料品种,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大力开发绿色食品”;1994年,在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第11章《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中,把“加强食物安全监测,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列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行动方案。

“白皮书”是各级政府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因此,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也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得到具体体现。许多地方政府已高度认识到绿色食品事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并从战略制高点和新的增长点的高度来部署区域经济的发展。黑龙江把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作为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战略举措;湖南、四川和河北已将发展绿色食品列为全省食品工业“九五”计划的重点;天津市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西、福建、河南、青海四省把发展绿色食品列为全省农业“九五”计划。就绿色食品发展,上述九省、市政府专门发了文件并分别由一名副省长主管此项工作,省级财政、工商、农业、技术监督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来加强绿色食品工作。

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使各级绿色食品机构日益健全,开发力度大,管理步入正轨,产品稳定增长,结构逐步优化。截止1996年底,全国已有805个(其中甘肃3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名、优、新产品增加,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产品比重大;短线产品如蔬菜、畜禽、水产品开发进展加快;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企业增加,出口创汇产品开发力度大,从区域看,江苏、湖南、广州、广西等地产品开发迅速增长。江苏异军突起,从而使绿色食品开发“北强南弱”的格局有所缓解。

我省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山上长的,地里种的,水中游的,工厂生产的,都可开发为绿色食品。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发展绿色食品的软件、硬件均已具备,只要抓住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就会有所突破。因此,全省要进一步从战略高度来提高对发展绿色食品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必须考虑省情和客观条件,主张不完全抛弃机械和化学肥料等物质基础,而合理利用这些技术,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吸收传统农业中的优良农艺技术成果,在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条件下,规范张掖农场绿色食品基地,做好天水蔬菜基地、陇南油橄榄基地、兰州百合基地考察论证工作,在保证现有35个标志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定向和价格定位,选择特色产品和优势企业,深入开展宣传和打假,生产出低残留、高品质的绿色食品,满足人们需求,增强创汇能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因此,希望能与环保、轻工、经贸、进出口、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一道,推动和发展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将绿色食品培育成真正的国粹精品,推向国际市场。

(二)放眼世界,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大规模的实质性行动,而作为第一产业部门的农业和食品工业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美国政府已认识到过度依赖现代化商品投入物的常规农业对资源、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造成的潜伏性、累积性、扩散性的危害,如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日益重视对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的研究、推广,其范围不仅局限于食品,而且拓展到棉花等经济作物。西方国家已开始对化学农药使用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如荷兰作为一个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国拟将农药使用量在2000年前减少一半;丹麦作为一个畜牧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也对兽药使用制定了严格要求;瑞典政府和议会已做出决定,到2000年,要把10%的耕地转为生态种植,以推动本国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的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农林渔业战略,并推出了“洁净食品”计划,首要目标是占领亚洲市场;日本也不甘落后,农林水产省现已推出了“环保农业”发展计划。在国际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结构和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1)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比重日益增加。具有地区特色的产品,如果没有质量优势,就没有竞争力,如果附加值低,就难以获得丰厚利益。(2)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监控越来越严。(3)食品生产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由此可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发展,各国在消除关税壁垒的同时,与生态环境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这就要求精品的质量更高。

今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形势日益看好,尤其是对AA级绿色食品,外商更是感兴趣。进一步拓展出口渠道,建立稳定的出口基地,并继续完善管理工作,绿色食品出口创汇的潜力十分巨大。

标签:;  ;  ;  ;  ;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谈绿色食品的发展_有机食品标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