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前锋农场中学 于世良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民主、和谐的、高效的课堂,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开展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研学、质疑 释疑、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
一、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对知识整合和构建,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从“想学”到“会学”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兴趣、情感为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整合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特点,教材章节特点,尝试采用:创设问题情景一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一合作研讨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建构、延伸拓展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谈谈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认识。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使学生迅速尽快投入自主学习探究、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2.自主研学,尝试解决
教师紧紧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研讨,尝试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开发学生的能力,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动牲,达到提高学生的素质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中,学生能根据教师的问题情境通过独学探究研讨探,能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脉络,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形成观点认识,能提出并尝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现象。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主研学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3.合作研讨,达成共识
生物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都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地获取知识,教师应给予适时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使学生学会创新。
在“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在自主研学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加工,提出有针对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如婴儿为什么哭着来到世界?寒冷、干燥的空气经过鼻腔变得温暖、湿润的生理机制?解释北欧人的鼻子形状和赤道附近的人的鼻子形状很大的原因是什么?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类就能避免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危害么?
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学生掌握本节重点内容,突破了难点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
4.总结建构,延伸拓展
在学生研讨交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作出总结和评价。并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延伸,从而进一步发挥效益,提高教学效果。这个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相互融合的环节,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升华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节课 在前述环节完成后,教师应到学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评价并适时教师出示“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描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这样设置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疲惫时,又一次激发探究的热情,集中了注意力。同时教育学生养成“食不言”的习惯。
通过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学,我深深认识到我们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渠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于世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学生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呼吸道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自主论文; 情境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