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基建业的蓬勃发展,建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普及,以及建筑物抗震要求的提高,筏板基础越来越受到设计院和业主的青睐,筏板基础的施工也逐渐被人们重视,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工程施工及监理经验,谈谈筏板基础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筏板基础 质量问题 预防措施
笩板型基础又叫笩型基础,即满堂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由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时,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在现代建筑中广泛采用,特别是筏板基础在城市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用更加广泛。
当筏板厚度不小于1m时,就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按大体砼施工规范就应做好相应的浇筑前方案、计划准备工作、浇筑过程中的工艺要求、防混凝土的水化热、施工抗裂缝等措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人、机、料、法、环的因素的影响,对大体积砼浇筑工序重势程度的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再加上基础施工本身的难题,筏板基础施工会出现很多的质量问题。
1 筏板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
筏板基础施工是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混凝土泌水,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因大体积混凝土的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产生过厚现象,出现失水后开裂而形成系列各种类型的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从形成原因上说主要是温度裂缝和沉降列缝。当大体积砼浇筑后,当地基之间出现不均匀沉降及应力时,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应力时,就可能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表面产生贯穿性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准备不充分,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不合理,配合比设计不当,浇筑方案不科学,混凝土养护不当,地基产生应力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上述质量通病的产生。
1.2筏板基础施工容易形成混凝土施工冷缝
混凝土施工冷缝就是由于施工不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前浇筑混凝土在已经初凝,后浇筑混凝土继续浇筑,使前后混凝土连接处出现一个软弱的结合面。
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规范要求,是不允许出现施工冷缝的,特别是基础施工,涉及结构安全和防水功能,一旦出现冷缝,将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施工冷缝产生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说,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分层浇筑中,前后分层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供应不足或遇到停水、停电及其它恶劣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
1.3基础轴线位移
在进行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前要先进行基础柱、墙、梁钢筋绑扎,并且梁柱的钢筋要插在筏板上,对于梁柱插筋的位置,要通过测量放线来进行定位,但由于筏板基础钢筋的阻碍,会使基础梁、墙、柱再插筋时受到影响,从而使基础梁柱位置产生偏移,加上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的碰撞等原因,都会使筏板中的梁、墙、柱的预留筋的扰动移位,而造成基础在施工时产生墙、柱基础轴线位移。
1.4后浇带、地下室外墙渗漏问题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保存的临时性温度缩短变形缝。在保存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填充封闭,而后浇注成接连整体的结构。但在施工浇筑砼过程中未按要求设置好止水钢扳或安装后焊接不符,在浇筑砼时未浇到或浇过1/2止水钢板失效的渗漏问题。
2.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宜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外加剂、控制水泥用量,并应作好养护和温度监测。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按设计要求做好施工配合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控制砂石含泥量
(2)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合料;
(3)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抗裂纤维等外加剂;
(4)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5)混凝土内部预埋散热管道,进行水冷散热;待测温仪的里外已基本一致后放水注浆。
(6)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30℃。
(8)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度不宜超过25℃。
2.2避免混凝土出现施工冷缝
造成混凝土施工冷缝的原因很多,要避免施工冷缝的产生,首先要做好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施工保障;混凝土浇筑要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商品混凝土,要及时供应,并且要备用供料场和充足车辆及设备,方便调度灵活,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随时暂停供应或增加供应,保证不因混凝土供应出现问题;混凝土浇筑的机械设备参数和性能要满足要求,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泵车性能要稳定,必要时可以使用汽车泵或塔吊;浇筑时做好技术交底并按方案进行浇筑。
控制水灰比: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动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并且能够补充泵送混凝土中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细集料达到占15%的要求,从而改善了和易性。并的混凝土后期生涨强度提高,据检测数据表明60天和28天强度比未掺入的相同标号强度可增长20%左右。
减少水泥用量:选用水化热较低的低标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早期的水化与同龄期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3天的水化热约低30%。大体积混凝土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部和表面温差。合理地选用水泥是控制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
优化浇捣方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应根据具体工程结构确定,通常按该工程项目划分的单元工程进行划分。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汽车泵或混凝土输送泵运送入模内;如采用非泵送混凝土,可用吊机(车)直接布料或搭设脚手架采用机动车布料。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根据当天气预报,选择最佳天气条件进行浇筑,应尽量安排在低温时段浇筑,以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在浇筑过程中,应遵循“同时浇捣,分层推进,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振捣时重点控制两点,即混凝土流淌的最近点和最远点,振动点振动时不能漏振,尽可能采用两次振捣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3控制基础轴线位移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扳、柱、墙的钢筋进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并对柱、墙插筋进行定位知焊牢防止因砼浇筑对钢筋移位和扰动,对基础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为防止柱、墙未设置模扳定位筋而偏移和轴线轴线准确控制桩,并用电焊焊牢;对构件位置要进行校核无误,保证位置准确;浇筑时要加强检查和复核,保证模板与构件不产生偏移。
2.4地下室外墙的后浇带外渗漏问题预防措施
在筏板施工时应按规范留置外墙水平和垂直施工缝,在留缝设置应按相应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止水钢板,止水钢板材料厚度不低于3mm,设置应在墙中1/2处并焊牢,止水钢板搭接要求:四面焊满焊钢板,其搭长度必须不少于50mm;若因背面不能焊、则搭接长度必须不少于200mm或1/2止水钢板宽。在后浇带垂直面应扎牢砼阻拦网,剪力墙根部吊模部位由于吊模高度通常为500mm,混凝土在入模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所以不易振捣密实,容易产生漏振,振捣不到位等现象而出现渗漏,同时将筏板砼浇筑完待初凝后终凝前再浇墙,墙要振捣到位但不能漏振和过度振捣,在终凝前进行人工收面,并对1/2露在砼外的止水钢板上的残留砼进清除。
2.5加强大型筏板基础施工的现场管理
施工时要加强管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随时对基坑护支、降水、砼供应、设备使用运营状况、作业人员作业质量等情况进行掌握,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不测,及时解决要和调配,及时顺利完成筏板施工浇筑,避免问题产生。
2.6完善现场施工的监测
在大型筏板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强化监测手段,完善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土方扰动,基坑渗水漏水、构件轴线偏移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总之,大型筏板基础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必须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及验收等阶段加强控制,完善手段,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质量隐患的出现,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基础工程施工.毕守一、钟汉华.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10出版
[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冉瑞乾.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05出版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朱永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出版
论文作者:李天波,鲜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基础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水化论文; 温度论文; 轴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