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天奴散花”与“一组画出戏”作者商榷_梅兰芳论文

梅兰芳与“天奴散花”与“一组画出戏”作者商榷_梅兰芳论文

梅兰芳与《天女散花》——与《一组画引出一出戏》作者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梅兰芳论文,组画论文,天女散花论文,一出戏论文,作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艺报(2000、5、18)第57 期的艺术周刊刊登了一篇署名饶丹华的访谈录,题目叫《一组画引出一出戏》。(即《西递村系列》版画与黄梅戏《徽州女人》。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在中国戏剧史上,梅兰芳先生曾经以一幅中国画《天女散花》引发了他的戏剧创造灵感而传为佳话,但是他没有将这幅画立在舞台上做视觉呈现。也没有和画家共同研究绘画的精神内涵和戏剧精神内涵的关系,因而,画与剧的关系相对没有《徽州女人》来得密切。”我想,只要略知一点京剧史的人都会知道,梅兰芳先生不但因一幅《散花图》而引发了他的创造灵感,而且还使《天女散花》这出戏做了“视觉呈现”,自1917年12月1 日首演于“第一舞台”以来,那载歌载舞的表演,典雅飘逸、乍阴乍阳的“神动之美”,倾倒了广大观众,成为了梅派代表剧目之一,至今仍久演不衰。

据梅绍武先生(梅兰芳先生之子)回忆:“1917年,他(梅兰芳)23岁,偶尔在一位朋友家里见到一幅《散花图》,上面所绘的天女,体态轻盈,风带飘逸,十分美妙。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从中便萌生了一种愿望:若把天女飘舞的风带编成一套舞蹈节目搬上舞台,岂不甚好”(梅绍武《我的父亲梅兰芳》)。就此构想,梅兰芳先生还曾经和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谈起过,大师赞赏“畹华(梅兰芳字)思境极妙。”同年,梅兰芳先生与齐如山先生一起,根据《维摩传》中:“会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悉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天女曰:‘结习未尽,故化著身’”。共同编排了《天女散花》。当时也有叫《天女宫》。剧情大意是:“释迦牟尼因知维摩居士在毗耶离大城只现身有病,就命令文殊师利率领众菩萨大弟子前去问疾,借聆妙法。又命伽蓝传法旨,前往众香国,派总领群花天女,到维摩诘室中散花,以试验诸菩萨弟子心性净彻的程度。天女携带花篮,历遍大千世界,赏尽天地妙景,及至维摩室中,把花片散在了众弟子身上,散毕,乃归复命。”

《天女散花》一剧词意深奥,文理通达。试看“云路”一场中的唱词:“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现,毕钵岩下觉岸无边;大鹏负日把神翅展,迦陵仙鸟舞翩跹;八部天龙金光闪,又见那入海的蛟螭在那浪里潜。阎浮提界苍茫现,青山一发普陀岩”。足见台词之高雅。为此,齐如山先生与梅兰芳先生在编排的时候,十分注意剧目中所蕴涵着的传统审美精神,特别在编排“云路”一场中‘绶舞’的动作的时候,曾参考了好多有关古代舞蹈的书籍和诗赋。例如:李白的《白纻辞》、傅毅的《舞赋》、宋玉的《神女赋》、谢偃的《观舞赋》等。齐如山先生在他的《齐如山回忆录》中,曾对当时编排此戏的情景作了记录:“后来到了排《天女散花》,才按上慢板的身段,……一切都预备好了,还怕古装在台上不好看,平地看固然不错,但由矮处看高处,未必果能好看,而且戏台上从前没有人扮过古装的,兰芳更未扮过,是否能美观,更是问题。未演出之前,先把配角和场面都请到家中,并借了十六张八仙桌,摆在他的客厅里,他规规矩矩的妆扮上,排演了一次才放心”。由此可见,梅兰芳先生与齐如山先生并不是没有研究绘画的精神内涵和戏剧精神内涵的关系,而且应该说是研究得非常深,非常透。至于说没有和画家共同研究,那是因为《散花图》的作者是一位古人而非今人。

徐悲鸿大师在观看了梅兰芳的《天女散花》以后,融汇中西画法绘制了一幅《天女散花图》赠送给了梅兰芳先生,并题有诗一首:“花落纷纷下,人凡宁不迷。庄严菩萨相,妙丽藐神姿”。 值得一提的是, 1920年,梅兰芳先生在上海还把《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一起拍成了电影。这是梅兰芳先生第一次拍电影。令人痛惜的是,在1932年的“一、二八”中日战役中,商务印书馆印刷所被日本飞机炸毁,《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两部戏曲片均毁于大火之中,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的一件遗憾之事。

以上是关于《天女散花》的一些史实资料。因见《文艺报》所登载与史实不符,故作此拙篇,与《一组画引出一出戏》作者商榷,以不误读者之耳目。

标签:;  ;  ;  ;  

梅兰芳与“天奴散花”与“一组画出戏”作者商榷_梅兰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