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1]2002年在《论经济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旧体制尚未消亡,新体制尚未完全确立的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的碰撞、社会利益的冲突日益激化。原有的新闻体裁已不足以反映波澜壮阔的改革,深度报道应运而生。由于改革的全面性和复杂性,使这一时期的经济深度报道除反映经济题材外,还呈现多样化、综合性的特点,即经济报道的非经济视角。 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深度报道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使其发展步履维艰;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都市报又对它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经济深度报道逐渐衰落并呈现社会化、大众化的趋势。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人们对经济和经济新闻的关注度提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也促进了传播业的发展,报业竞争加剧,新财经报纸诞生,为经济深度报道的逐渐成熟创造了条件。与20年前相比,这时的经济深度报道更具专业性、理性化和建设性。 经济深度报道产生、发展的历程表明,新闻事业的发展有自身规律,这个规律是与社会进步的规律及其对新闻的要求相适应的。
张志安, 阴良[2]2008年在《新闻生产、报道空间与社会情境:——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当年中报道空间变化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情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新闻生产、报道空间、社会情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刘丹[3]2008年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运作策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最早的电视经济栏目之一的《经济半小时》,在中国电视发展过程中历尽淘洗,长盛不衰,一直充当着中国电视经济节目旗舰的角色。她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产生和发展,并根据受众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开播十八年来,《经济半小时》在政府经济政策、市场经济环境和人民经济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做出了一个电视经济栏目的独特贡献。本文将《经济半小时》栏目作为研究范本,采用内容分析法、调查法、例证法、归纳法和文献法,结合笔者在栏目的工作和学习经历,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数据,对该栏目的产生和发展、不同时期栏目定位的演变以及栏目的六大运作策略——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统一、时效与深度的调和、“小经济”到“大经济”的拓展、经济视角与非经济视角的巧妙运用、经济报道的“软化”、品牌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得出:明确的定位、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新闻卖点的开发、“硬”新闻的“软化”、品牌打造、关注公众利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等是一个栏目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激烈的传媒市场中历久弥新的制胜法宝。《经济半小时》的运作策略对当前提高我国电视经济节目的报道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李诚[4]2001年在《论电视经济报道的内容创新——兼评中央电视经济节目》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策的确立,反映经济建设和生活的经济报道日显重要。电视经济报道短短的十几年历史中满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痕迹,已经与转型期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电视经济报道实现创新,尤其是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回顾国内外经济报道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经济报道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我们创新的原始动力也正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我们进行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媒体环境的变迁对电视经济报道的发展也有着相当的影响。 我认为,电视经济报道在内容上的创新首先要开阔视野,关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观照;其次要正确处理政策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发展实践出发,摆脱图解政策的影子,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发展;把视线从成就报道转移到市场上,聚焦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敢于和善于触及难点问题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在迅速报道经济动态的前提下,加强对信息的加工和分析力度。
吴城华[5]2012年在《《南方日报》(1979-2011)经济新闻报道研究》文中提出《南方日报》与共和国同岁,与改革开放同步,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新世纪以来,历经八次改版,立足打造主打高端读者群的主流权威政经大报。本文通过研究《南方日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新闻报道在报道议题、报道地区分布、报道体裁以及报道倾向等方面的变化,探寻经济新闻报道发展规律,希望能为学界和业界专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数据。论文将通过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南方日报》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作简要阐述。第二部分:对经济新闻的起源、概念、分类、特点、功能作简要梳理。第叁部分: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把《南方日报》经济新闻报道分为叁个阶段,从议题设置、新闻来源、报道倾向、报道地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第四部分: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新闻报道在报道议题、报道倾向,报道视角等方面的流变。第五部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南方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流变给人的启示。第六部分:简要概述了《南方日报》经济新闻报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李冬梅[6]2010年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新闻的发展与演变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我国经济新闻报道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着历史纵深的时代背景,经济新闻报道的不断变化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见证,经济新闻报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笔者将经济新闻报道的30多年嬗变分为叁个时期。将1978年到1992年划分成经济新闻的重振时期,将1992年到2000年划分成经济新闻的兴起时期,将21世纪以来划分成经济新闻的发展时期。叁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政策、经济生活体现出了和时代相匹配的经济新闻报道。纵览叁十多年来经济新闻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经济新闻已经从以前单一的生产报道,发展成以市场为基础,面向广大受众的新型经济新闻,突破了政治框架,以预测和发现问题为主,从经济领域出发,及时地为受众解答疑惑。不同视角的经济新闻报道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经济发展、受众的经济活动选择提供了决策参考的意见。随着股票、证券、期贷、房地产相继出现,技术、信息、劳动力、人才市场等新的现象给经济新闻提供了广阔的题材,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报道从宏观的角度审视各种经济现象,为深化改革提供舆论支持,为市场主体提供理性的信息参照。30多年来,经济新闻报道摸索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反映出一些弊端,存在服务水平不高、前瞻性不强和可读性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而相应地挖掘一些创新策略来完善我国经济新闻报道,从思维方式、深度广度、服务性、民生性、有趣性和媒体工作者的素养六个方面来提出应对策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了让我国经济报道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又服务国家经济安全和民族利益,笔者认为要保持怀疑的态度,把握好经济新闻报道的观点;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大对预警新闻的报道力度;要树立全面的经济新闻观,兼顾国内和国际报道。
张佳满[7]2012年在《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随着我国WTO的顺利加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世界,中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相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正日益紧密,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全球经济这个大背景。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也需要中国这样有实力雄厚的经济体来增加活力。在如此的大趋势下,经济新闻报道就成为了联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纽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历史、观念和资金等一些原因,现阶段国内的经济新闻报道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弊端。为了我国市场经济能健康良性的运行,对经济新闻报道的改进和革新已是大势所趋。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可以在服务性、贴近性和深度报道等策略上多下功夫。服务性意味着从读者和受众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着想。向受众提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受众的经济活动能够合法有效地进行。贴近性则是贴近民生、贴近市场,对经济运行的各要素进行报道和解释,满足受众对经济信息的需求。深度报道的涵义是对经济信息和事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剖析和解读,直达信息的核心地带,对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分析,揭示出事件背后的规律和意义,帮助受众透彻地理解经济信息和经济的各要素在系统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
王婷婷[8]2007年在《我国财经新闻报道探析》文中提出本文以财经新闻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财经新闻的含义,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财经新闻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从报道领域、理念、层次、手法、社会干预力等方面分析了财经新闻的报道特色。第叁章选取《华尔街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为样本,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分析了中外财经报道的差异,然后又从报道视角、方法等方面比较国内外财经媒体新闻报道的不同,找出差距,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财经报道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孙曙光[9]2010年在《论《河北日报》投资新闻的市场空间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提升,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新闻报道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社会环境。媒介受众更希望从媒介的经济报道中获得有利于自己投资行为的信息,希望获得的经济信息可以帮助其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受众也不再满足于以往程式化、社会化的经济新闻,而希望得到更加专业的投资信息,因此媒介的投资新闻就应运而生。《河北日报》的新闻报道环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受众对《河北日报》投资新闻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河北日报》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争取更多的受众,因此,日益增长的投资新闻就成为其发展的新空间。投资新闻作为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受众需求,可以进一步拓宽媒介的发展空间。目前,《河北日报》的投资新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党报固有的弱点也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办报理念中存在新闻传播理念与投资新闻的理念偏差导致两者之间出现错位。投资新闻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河北日报》应在以后的发展中进行战略的资源配置以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挖掘发展潜力,这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
李道荣[10]2010年在《论经济新闻的变化和功能诉求》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新闻已从过去依附于政治新闻转变为新闻报道的主体,经济新闻成为新闻报道中的基础新闻。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经济新闻的报道对象和范围发生了变化;经济新闻工作者思想观念的变化使经济新闻报道从过去单纯的"经济宣传"中走了出来而表现出多方面的服务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的功能诉求主要体现为:传递经济信息,提供决策依据;传播经济知识,剖析经济现象;解读经济政策,推进制度创新;守望经济环境,监督经济行为。
参考文献:
[1]. 论经济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D]. 冯波. 广西大学. 2002
[2]. 新闻生产、报道空间与社会情境:——以1987“深度报道年”为个案[C]. 张志安, 阴良.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 2008
[3].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运作策略分析[D]. 刘丹.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 论电视经济报道的内容创新——兼评中央电视经济节目[D]. 李诚. 暨南大学. 2001
[5]. 《南方日报》(1979-2011)经济新闻报道研究[D]. 吴城华. 暨南大学. 2012
[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新闻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 李冬梅. 山西大学. 2010
[7]. 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研究[D]. 张佳满. 渤海大学. 2012
[8]. 我国财经新闻报道探析[D]. 王婷婷. 郑州大学. 2007
[9]. 论《河北日报》投资新闻的市场空间及对策[D]. 孙曙光. 河北大学. 2010
[10]. 论经济新闻的变化和功能诉求[J]. 李道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