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人民需求的增长,土木工程建设越来越频繁,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对社会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除人为因素外,材料质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而混凝土的使用是施工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施工技术问题也需要相应的处理,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运用进行技术分析,并在施工中发现混凝土裂缝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处理意见。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提供有效依据,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行业自身价值。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1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因素
1.1 施工因素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裂缝产生的原因决定了其形成的部位、走向以及宽度, 一般情况下, 下述7种情况较为典型且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1) 现场浇筑过程中, 因振捣不当 (如漏振、过振) 而使混凝土均匀性与密实性降低, 进而诱导裂缝形成;(2) 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 (过长或不足) 控制不当或浇筑时间距离拌合完成时间过长;(3) 连续浇筑过程中持续时间过长, 且对结构接茬部位处理不当;(4) 当混凝土在高空浇筑时,混凝土裂缝是由于日晒或风速引起的过度收缩引起的;(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是由于水泥水化热计算不准确或温控措施不到位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6)养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的;(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间过早或不当,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拆模裂缝或人为破坏性裂缝。
1.2 结构约束因素
外约束与内约束为结构约束的主要形式。其中, 因外界物体阻碍而使混凝土构件发生变形的称为外约束, 例如, 各构件间的相互作用或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便可产生外约束力。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浇筑完成7d后便可基本释放完水泥水化热, 其后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便会形成一定的收缩作用, 同时随着混凝土的固结并将多于水分蒸发后促使收缩加剧, 并受外界条件的作用使其无法产生自由变形, 进而形成裂缝;所谓内约束, 是指混凝土构件中各质点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混凝土浇筑完成初期阶段, 由于水泥水化热大量释放,构件内部温度较高,外部温度较低,导致构件内外温差较大。根据物体的热膨胀和冷收缩特性,当构件处于一定的温度状态时,由于颗粒变形的出现,会产生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内约束力,此时,颗粒中心的热膨胀构件由于高温明显大于表面,所以在构件中心产生温度压应力,在表面产生温度拉应力。但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表面会出现小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裂缝最终会出现在混凝土构件上。
2导致土木项目建设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的原因
2.1 施工行为与建材质量导致开裂问题
在工程施工环节中,混凝土施工的操作不当、养护不当或者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不按规程施工等等情况,都会增加混凝土开裂的概率;此外,由于建材市场混凝土供应不足,搅拌站没有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用量,或在供应不能满足要求时,委托其他搅拌站为其供应材料等。,可能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出现裂缝问题,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2.2工程地基变化引起混凝土开裂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好多原因会导致工程地基变形,比如说对现场环境没有进行细致勘察、选择的地基结构不合理、挖掘地基的深度不达标或者地基施工环节的材料不合格化等等情况,而地基变形又会导致工程混凝土结构受力不均衡出现开裂问题,直接降低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2.3 温湿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散热条件的不同,使得混凝土内部由于热量的积累而产生压应力,表面由于热量的迅速流失而产生拉应力,并且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自约束条件,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另外,在夏季阳光暴晒或冬季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混凝土凝结时在土壤中吸附的水分迅速流失的情况下,表面出现裂缝干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建筑项目的工程设计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的先导因素是工程设计,在进行工程设计环节时,如果不对建筑特征有针对性地分析、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将给工程设计工作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在工程设计工作中,还应全面了解本工程的施工场地和建筑材料,否则,工程参数或构件尺寸可能存在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在工程设计要素中,不仅混凝土自身设置的强度等级等属性会产生影响,而且钢筋的配筋率和建筑构件及建筑物的形状都会对裂缝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3 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和质量管控力度
在混凝土采购前,首先要通过对多方进行决定,首先是搅拌站的考察,针对工厂供货能力与实力进行质量等有效防范,在材料配合比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流程与比例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在混凝土配合中对外界家具检验工作也要不断完善,审查图纸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制定出符合实际工程的施工方案,并由于混凝土易产生裂缝的区域根据现场经验对混凝土进行钢筋与网片等材料的增加,同时,在施工前做好交底工作,在施工安排过程中与搅拌站进行连续沟通,确保混凝土运输不发生差异。在保证方案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对混凝土骨料和坍落度进行检测,严禁自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质量可能达不到施工要求,甚至经过严格的振捣时间,在浇筑过程中容易造成强度等级差。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最终应有效确定实际的拆除时间。良好的养护也是防止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科学采取混凝土温控措施
在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混凝土自身发热情况的产生,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首先要考虑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与火山灰水泥同时增加缓凝减水剂,帮助混凝土提高凝结程度,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再安排浇筑过程中,首先要避免高温焦作,通过短距离的输送混凝土可以进入冷水搅拌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搅拌过程中,为减少混凝土厚度,设置冷却管和测温系统,以冷水循环方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该方案的制定为其温度监测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法。冬季施工时,由于气温较低,混凝土凝结速度加快,在气温低于5℃时,应避免结焦或掺入。以热水鱼团聚体的形式,采取购管等技术措施。最后,在养护阶段,可以通过附着力进行保温,减少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
3.3 结构抗裂设计验算和设计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独特性,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抗裂缝设计的实验与计算,然后通过混凝土的合理配比,与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配比,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调整,同时根据强度结构与施工类型进行钢筋的配比,由于混凝土在用力释放过程会,然后急剧下降的变化。通常来说,在固件的增加过程中,对配筋比例需要不断地通过裂缝宽度进行约束力的减少。而在悬跳板与楼板间需要对羊角处于板内进行激光的密集布设,从而在应力相对集中区域进行裂缝现象的减少。在大体积超长混凝土分项中,上部结构的承载力不均匀,容易引起建筑结构裂缝。一般情况下,结构按后浇带进行收缩,混凝土施工单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后浇带的设计提出合理建议,并通过科学手段进行方案变更。
结束语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后果都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过程管理,注意各种有效的方法减少施工中裂缝的形成,加强后期检查,及时有效的修补,消除混凝土裂缝问题,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强.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16-17.
[2]索永军.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30-31.
[3]吴泳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价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66-67.
[4]申万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居舍,2019(24):91.
[5]刘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及其控制技术[J].居舍,2019(24):82-83.
论文作者:钟光荣,李朝均,肖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