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尊重学生的差异
几乎所有的一线教师都有着一种执念:“想要教好每一位学生。”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都有很高的期许,认为只要自己肯付出努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教好。可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总会有几个学生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而这时我们可能就会沮丧、气馁、甚至于恼怒,为什么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却仍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其实教学的成功和很多因素紧密相连,其中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智商差别并不太大,因此,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之间只有“不同”,没有“好坏”。作为一线教师,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差异。
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就要做到尊重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做到在课堂教学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让学生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找出进步,指出亮点,为学生点燃希望之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以利于学生自我进步。其次,要多鼓励学生。“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多从他们的身上发现亮点,看到优点,鼓励学生去发挥他们的长处。再次,不要总是拿分数来评价学生。许多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机制和评价体系中,当然这与学校考核有着很大的关系,使得老师们也有几分无奈。但其实有些学生也许只是分数不行,其他方面还有好多空间有待开发。 教师如果只是一味以分数衡量学生是否优秀,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能就可能被消灭掉,这样一来只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一蹶不振甚至造成厌世等情绪。最后,教师应该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教育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不要只是采取批评的方式,其实只要我们用温和的语气和尊重的语言去给学生说理,一般他们还是比较愿意听的。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困生,从心底里真正关心他们,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点名批评。做作业或考试后,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尽可能多地找出优势所在,表扬和鼓励他们,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 关注学生的差异
以学生为本关注差异,这不但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并且具有教学实践的现实可行性。我们一线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一个班的学生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在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在教学设计中,使用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一个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顾及到优生或用大部分时间照顾优生,其他的学生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尤其是学困生。因此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和分层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预想之外。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 利用学生的差异
1. 利用差异可以增加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发展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可能来源于教师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也可能源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而学生丰富的差异性、独特性也是它的重要动力之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教学有无活力取决于学生有无个性,正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差异性表现,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对学生差异的认识和态度,不仅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表现,而且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利用差异来增加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这些差异在课堂上被展示出来,相互碰撞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真实的交流就发生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合理性存在,是一种资源,如果利用得好,确实可以转化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推动力量。
2. 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差异组织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原则。比如在英语学科上,有的学生可能对听、读和说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写感兴趣等等。作为教师所要做的是发现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天赋、潜质和兴趣特点。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来带动他们原本不感兴趣的方面,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所以一个好的老师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所教的每个班级都有一大半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爷爷奶奶大多数都是不识字每天就是忙家务和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有些索性就不做。在沟通中发现他们一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就可以了,还有一部分人表达了他们深深的无奈。因此,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群体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要多留意他们,多提问看看他们掌握得如何,课后对他们要多一些个别辅导,对于家庭作业的问题,尽量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完成写的作业,回家就完成一些读的作业。农村的一线教师还应该对这些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张扬。不断地转换教育观念不仅让优等生综合能力得到发挥、也要让较低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延伸,使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冯娟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学生论文; 差异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孩子论文; 作业论文; 都是论文;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