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软组织张力影响的研究论文_顾非1(通讯作者),王峻良,刘鲲鹏,吕强,许军,何

顾非1(通讯作者) 王峻良 刘鲲鹏 吕强 许军 何天翔 王成 黄湧 王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病科推拿科 200437)

【摘 要】目的:通过对推拿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软组织张力的影响,研究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入推拿治疗组和牵引治疗组(每组30例),另设30例正常组对照。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96.67%,牵引组76.67%(P≤0.05);推拿组10个测试点总体软组织张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牵引组10个测试点总体软组织张力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软组织张力。

【关键词】推拿;颈型颈椎病;软组织张力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56-02

The Study on Soft Tissue Tension of the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Tuina Therapy

Gu Fei,Wang Jun-liang, Liu Kun-peng,Lv Qiang,Xu Jun,He Tian-xiang,Wang Cheng,Huang Yong,Wang Wei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uina therapy and traction therapy on patient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the soft tissue tension of patients with these two therapies.Meanwhile,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tuina therapy. Method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60 patients who visited the clinic of Tuina and Spine departm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Tuina therapy group and traction therapy group, 30 cases each group. Results: 1.The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is 96.67%, it of group B is 76.67%, Tuina therapy has superior curative effect than traction therapy(P≤0.05). 2.The result of the soft tissue tension tests shows that the value of displacement on group A h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fter treatment(P≤0.05).The value of displacement goes up after treatment(P>0.05).Group B h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with tuina and improve soft tissue tension

【Keywords】Tuina, Cervical spondylosis, soft tissue tension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及便携娱乐设备的普及,颈型颈椎病患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工作与学习生活。临床上以颈部肌肉的僵痛、软组织的功能下降为特点,而中医推拿手法治疗以疗效好、无创伤、副作用少,被广大患者接受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病科和推拿科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推拿手法组和牵引治疗组,每组30例。二组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30例的年龄、性别构成与治疗组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推拿手法组 采用“曹仁发教授”推拿手法治疗,操作分为三步:

①患者坐位,用一指禅推法施于两侧颈项部(风池穴至风门穴连线)及督脉(风府穴至大椎穴)。患侧5分钟,健侧3分钟,督脉3分钟。

②用滚法施于两侧肩部(冈上窝、肩胛骨内侧),患侧3分钟,健侧2分钟。

③患者坐位,拿两侧风池穴1分钟,拿颈项部2分钟,最后双手拿肩井穴结束手法。

每次治疗约20分钟,隔天治疗一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

1.2.2牵引治疗组 电动机械牵引床牵引:患者仰卧,中立位持续牵引,重量一般为4~8kg,最多不超过10kg,以患者舒适能承受为宜。每次20分钟,隔天治疗一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

1.3软组织张力测试

1.3.1测试仪器及参数 使用天津明通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M_tone软组织张力测试分析系统[1],专利号:ZL022530037,型号:ZTIC USB 7360,系数设定,位移系数:(mm/V):25.5;力系数(Kg/V):4.2。

1.3.2测试方法 患者准备体位为俯卧位,双手自然放松置于身体两侧,人体的背部,标记第5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点1、2);人体的背部,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点3、4);人体的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点5、6);位于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点7、8)。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取穴(点9、10)[2];双侧共十个点,每一个标记点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分析软件中,取0.2kg下位移值,单位mm。统计时按每个标记点,进行治疗前后比较,最后分析总体趋势。A、B二组入组时测试一次,当天A、B二组第一次治疗后测试一次;三次治疗结束后A、B二组再测试1次。C组入组时测试一次。表1是软组织张力测试标记点汇总表:

注:T0△:F=9.06,P≤0.05,各组之间不完全相同,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与B组,P=0.854,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AB两组治疗前软组织张力无差异。A组与C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AB两组患者组与正常人组对照,软组织张力位移值下降。

对二组总疗效进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推拿组秩和763,牵引组秩和1067。Z=2.46,P=0.01,P≤0.05,二组间总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3 分析讨论

3.1 颈型颈椎病患者软组织张力变化特点:

颈部周围的软组织比较丰富,颈部肌肉劳损和退变是颈椎病颈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涉及浅层肌肉包括呈水平走行的斜方肌中肌纤维、小菱形肌和上后巨肌以及呈垂直走行斜方肌上层肌纤维和肩胛提肌,深层肌肉包括垂直走行的竖棘肌、头夹肌、头半棘肌等[3]。而这些颈部肌肉在静止并保持放松状态下的静息紧张度称为肌张力[4]。肌张力是维持人体功能和保证活动的基础。肌张力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型肌张力。肌张力下降时,肌肉呈松弛状态,临床上可见中风“软瘫”患者出现肌张力下降。而肌张力增高,肌肉呈紧张状态,这种肌张力的增高除了由于锥体系发生病变外,主要原因是肌肉的损伤和退变。肌肉痉挛后造成局部张力过高,牵拉血管和末梢神经,与疼痛有密切联系[5]。研究表明肌肉的反复收缩,当出现长时间的频率相同,这种不断牵拉骨膜的情况,可在其肌肉与骨骼的附着点发生张应力[6]。这些均与颈型颈椎病患者肌肉疲劳的特点相符。虽然已有大量肌张力的研究,但是临床无创测试很难区分测试时肌肉及周边皮下组织的影响,所以使用软组织张力更为确切。

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有部分以单侧的软组织疼痛前来就诊,而目前尚未有文献研究针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软组织疼痛部位进行研究。根据本次研究,10个测试点入组时治疗组(AB组)与对照组(C组)软组织张力位移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种差异也证实了患者与无症状正常人之间软组织位移值的差异,说明了软组织功能的下降是颈型颈椎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且从统计描述中可以发现,颈型颈椎病患者软组织张力位移值变化的特点是整体下降且对称。此次研究中60例患者治疗前的软组织张力中,A组推拿组治疗前健侧为:6.42±0.76mm;患侧:6.39±0.71mm,治疗前健患侧对比T检验,t=0.03,P=0.98,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健侧为:7.14±0.67mm;患侧:7.08±0.51mm,治疗前健患侧对比T检验,t=0.08,P=0.83,P>0.05,无统计学差异。

提示颈型颈椎病患者推拿治疗前后健患侧软组织无差异,说明推拿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软组织的改善是整体的,且健患侧均有明显改善。B组牵引组治疗前,健侧为:6.41±0.48mm;患侧:6.39±0.52mm,治疗前健患侧对比T检验,t=0.04,P=0.93,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健侧为:6.38±0.67mm;患侧:6.36±0.41mm,治疗前健患侧对比T检验,t=0.06,P=0.88,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总体无明显改善,且健患侧均无差异。

3.2 推拿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变化情况讨论

软组织张力测试能够反映局部软组织的应力变化情况,并能诊断局部压痛点,且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7]。本次研究测试中颈肩部局部10个测试点,基本包含颈肩部常见的压痛范围。A组推拿治疗组,通过三次治疗后,10个测试点中有8个测试点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整体变化趋势,三个时间点上软组织张力位移值均呈上升趋势。根据时间及上升的幅度判断,A组患者颈肩部软组织张力位移值的上升较为平稳,而且一次推拿治疗后均产生软组织张力位移值的增高。这种推拿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变化的特点,与已有的学者使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张力变化特点相似[8]。

3.3 牵引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变化情况讨论

牵引治疗是颈型颈椎病的常用治疗方案之一。牵引治疗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牵引的时间,牵引的重量和牵引时患者的体位与角度。后二种因素综合而言就是牵引作用于人体的具体作用点和作用力方向。时间和重量的可量化是机械牵引所具备的优势,而手法牵引可对牵引的作用的和作用力的方向有更为精确的导向性[9]。已有学者研究发现,牵引治疗前后,能够修复肌肉的损伤[10],主要是通过牵引改变血清中的活性物质,释放了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达到了消炎止痛的目的。总体而言,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是通过使局部肌群解除痉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牵引治疗总疗效为76.67%。与已经查阅的文献资料中疗效相似。软组织张力测试中,B组牵引治疗组在10个测试点中,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

参考文献:

[1]黄曹,周卫,钟红刚,等.软组织张力测试对颈痛的诊断[J].中国骨伤.2004.17(5):280-282.

[2]王兆星,董福慧.正常人的软组织张力测定[J].中国骨伤.2004.17(1):13-15.

[3]杨世斌.颈肌与颈型颈椎病的关系[J].颈腰痛杂志.2008.29(1):77-79.

[4]Siegfried Mense,David G.Simons,I.Jon Russell.肌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5.

[5]曾贵刚,张秀芬,权伍成,等.针刀松解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局部软组织张力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针灸杂志,2008,28(4):244-247.

[6]Kiuru MJ, Pihajamaki HK, Ahovuo JA. Acta Radiol,2004,45(3):317-326.

[7]周卫,黄曹,钟红刚,等.急性颈痛患者局部软组织张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2):18-20.

[8]顾非,黄湧,房敏.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软组织张力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25(6):44-46.

[9]郭尹丰,罗华送.牵引治疗颈椎的临床应用近况[J],甘肃中医,2009,22(2):79-81.

[10]舒磊,汪芳俊,魏威,等.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观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7):1592-1594.

作者简介:

顾非,男,1970年5月--,籍贯浙江,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病临床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20124044);

曹仁发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ZYSNXD-CC-MZY004);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科研课题(SHDC12014202)。

论文作者:顾非1(通讯作者),王峻良,刘鲲鹏,吕强,许军,何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推拿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软组织张力影响的研究论文_顾非1(通讯作者),王峻良,刘鲲鹏,吕强,许军,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