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成本战略成本动因研究_成本动因论文

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物流成本论文,成本论文,战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的不断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①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成本来提升其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但由于以往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在生产领域,对物流成本这个“黑暗大陆”知之甚少,因此,很多企业都存在物流成本浪费严重,不能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并不在于对成本及相关财务数据本身的关注,而在于对引起成本变化的因素——成本动因,特别是战略成本动因的深入分析与考察,[1]、[2]、[3]、[4]只有通过对各类战略成本动因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善,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成本,实现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显然,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也必须从成本动因,尤其是战略成本动因着手。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成本动因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企业成本动因”阶段,并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成熟的理论体系。而对于企业物流成本动因,特别是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国内外学者研究得较少。在现有文献中,有些研究涉及了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动因,着重解决物流成本的计算问题,仅有孙朝苑对物流成本的现实动因进行了分析,但不够全面,没有进行更为详尽的分类,也未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5]

本文将基于物流成本的特点及前人对战略成本动因的研究成果,试图更为系统全面地提出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及其分类,并分析各战略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希望为企业从源头上实施物流成本控制提供一些帮助。

二、企业物流成本与战略成本动因

1.企业物流成本的分类与特点

物流成本是企业物流活动所耗费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货币表现,[6]是企业物流系统的投入。

企业物流成本可以从横纵两个维度进行划分。横向维度指从物流功能的角度出发,将物流成本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包装成本、信息系统成本等,[7]、[8]从该维度对物流成本进行细分,有助于物流系统本身的优化;纵向维度指从物流系统投资和运作的角度出发,[9]将物流成本分为物流投资阶段成本、物流运作阶段成本,从该维度对物流成本进行细分,有助于优化物流系统的投资决策。

本文认为,在企业物流成本的众多特点中,以下两点对于企业物流成本战略成本动因的确定和分类具有指导性作用:

(1)企业物流成本与企业其他成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表现为同向变动,即一种成本上升,另一种或几种成本会跟着上升,反之亦然;有时表现为逆向变动,即一种成本上升,另一种或几种成本会跟着下降,反之亦然,如增大采购批量以获取价格折扣时,原材料成本会下降,而物流成本则会上升。由于物流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也要考虑其他与之相关的成本,因此,当物流成本某个战略成本动因的调整会引起物流成本与其他成本之间的逆向变动时,必须在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企业总成本最优的目的。

(2)企业各类物流成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也会表现为同向变动或逆向变动。以逆向变动为例,当加大运输批量时,运输成本会下降,而仓储成本与库存持有成本则会上升;在建设了全自动立体仓库后,物流投资阶段成本会上升,而物流运作阶段成本会下降。由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以企业物流总成本为对象,因此,当物流成本某个战略成本动因的调整会引起某类物流成本与其他物流成本之间的逆向变动时,必须在此类物流成本和其他物流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企业物流总成本最优的目的。

2.与战略成本动因相关的研究成果

(1)战略成本动因。迈克尔·波特、瑞利、库珀、卡普兰、乐艳芬等对企业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进行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总结其研究成果可知:

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即战略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与作业成本动因相比,战略成本动因属于宏观层面,对成本的影响更长期,更持久,更深远,可塑性也更大,是影响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可以控制住企业日常经营中存在的大量潜在问题。作业成本动因属于微观层面,对间接成本的分摊与计算意义重大。[10]、[11]、[12]

战略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是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成本动因,它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之前,属于资本性支出,具体包括规模、整合程度、学习与经验曲线、技术、地理位置;执行性成本动因是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动因,用以分析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能动性并优化组合,从而控制成本,具体包括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运用模式、生产设施布局、联系等。[13]、[14]、[15]

(2)企业物流成本的现实动因。孙朝苑指出,企业物流成本的现实动因包括生产经营环节、人力资源运用状况、物流标准化、客户服务和企业的地理位置。其中,生产经营环节包括供应与生产环节的衔接点、生产环节、销售与生产环节的衔接点;人力资源运用状况包括物流职工分布结构、人工费用、劳动效率。[16]

三、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及其分类

本文认为,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是对企业物流成本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本驱动因素,通过对这些成本动因进行调整,企业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物流成本,同时这些动因往往不可量化。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物流成本与企业其他成本之间,以及各类物流成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和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

1.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

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处于物流以外的其他领域,它们的改变会对物流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包括物流服务水平、产品特点、制造中心的选址与生产布局、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

(1)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水平反映了企业内外部客户②对企业物流系统产出——物流服务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客户要求的服务水平越高,物流系统的投入——物流成本也就越高。

(2)产品特点。产品特点指产品原材料及零部件的选取与采购、产品加工工艺与流程、产品形状、产品易损性、产品密度、产品质量、产品价值等。物流以一定的产品、半成品、零部件及原材料为对象,对不同特点的产品实施物流会产生不同的成本,如产品越容易损坏,为保证产品完好,所需花费的物流成本就越高。

(3)制造中心选址与生产布局。制造中心选址对企业物流成本影响很大,制造中心与客户和主要供应商的距离、制造中心所在地区交通的便利程度及外部自然环境等,都会使物流成本发生质的变化。生产布局也会对物流成本产生影响,尽量减少不同车间之间的距离,合理安排不同工序车间和设备的位置,可降低物流成本。

(4)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如果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商和销售商合作密切,就能实现以订单为驱动力的生产与采购,从而降低原材料与产成品的积压,减少运输等待时间,进而降低物流成本。相反,如果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松散,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产成品的供应率,或降低采购与生产成本,企业物流系统就必须承担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不是企业物流系统自身可以决定的,它们不仅会影响物流成本,还会影响企业其他成本。对各项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的调整,取决于物流成本与企业其他成本之间的权衡。如在郊区建设制造中心,地价便宜,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但郊区远离供应商和客户,也会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增加。至于是否应在更为繁华的地段建设制造中心,则要看由此带来的物流成本的下降是否能够抵消相应的生产成本的上升。

2.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

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位于企业物流系统之内,它们的调整会引起各类物流成本之间的连锁变动。本文认为,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可以分为投资性成本动因和经营性成本动因两类。

(1)投资性成本动因。投资性成本动因大多是在企业物流系统建设时期确定下来的,如果以后要对这类动因进行调整,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这类动因不能进行经常性的变动,即使调整也要本着谨慎的原则进行。本文认为,投资性成本动因包括物流设施的位置与刚性布局、物流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

一是物流设施的地理位置与刚性布局。物流设施的地理位置对企业物流成本具有很大影响,如恰当的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尽管有可能增加土地成本,但却会提高日后物流运作的效率,从而使相应的成本降低;刚性布局指企业物流系统中一时难以改变的设施与设备的布局,如仓库大门的位置、月台的位置等。

二是物流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物流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主要指企业物流系统中各类设施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先进性等。

投资性成本动因主要从纵向维度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如恰当的物流设施的地理位置与刚性布局、高技术水平的物流固定资产会导致物流投资阶段成本的上升,但也会带来物流运作阶段成本的下降。投资性成本动因的调整主要取决于物流投资阶段成本与物流运作阶段成本之间的权衡。

(2)经营性成本动因。经营性成本动因与投资性成本动因不同,它们的调整相对比较容易,付出的代价也较小。本文认为,经营性成本动因包括物流资源的利用率、物流人员的素质与向心力、物流作业质量、物流系统中的非刚性布局、软性技术的应用。

一是物流资源的利用率。物流资源包括各类物流设施设备和人员等。物流资源利用率越高,单位物流作业的成本就越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设备和人员的闲置率,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企业将不用的物流设施设备租出去,或利用社会物流解决高峰时期的物流需求,这些都是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较好的方法。

二是物流人员的素质与向心力。有经验、熟练的物流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高,会带来物流成本的下降。向心力能使物流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也能降低物流人员的流动性,使物流人员随着工作量的不断积累而变得更有经验,素质更高。

三是物流作业质量。物流作业质量越高,因物流作业失误而造成的产品与人员的损失就越小,从而带来物流成本的下降。同时,某项物流功能的作业质量高,往往可以给其他功能的实施带来方便,进而促使其他功能的成本降低,如优良的包装可以降低产品对运输和仓储的要求,从而有助于运输和仓储成本的降低。

四是物流系统中的非刚性布局。物流系统中的某些布局比较容易调整,如仓库中备货区和存储区的位置、某项产品具体的存放位置等,这些非刚性布局的调整往往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却可以切实地降低物流成本。如将出入库频率突然变大的产品,从仓库顶层移到仓库底层靠近大门的位置,就可以降低相应的成本。

五是软性技术的应用。与物流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不同,软性技术的应用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尽管其应用也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只要成本的增加低于成本的降低即可。如对企业现有的配送线路进行研究,采用更为先进的线路规划方法,对配送线路进行优化,虽然线路优化会带来一定的成本支出,但优化后的线路能更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经营性成本动因主要从横向维度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如运输规模的上升可以带来运输设备等利用率的提高,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但产品的大量运达也会给仓储活动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而使仓储与库存持有成本上升。经营性成本动因的调整主要取决于各项物流功能成本之间的权衡。

综上所述,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及其分类如图1所示。

四、战略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分析

图1 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及其分类

在企业物流成本的各类战略成本动因中,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对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受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的限制,必须在物流系统外部成本动因的框架下进行调整。具体表现为,物流服务水平和产品特点影响所有的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制造中心选址及生产布局主要影响物流设施的地理位置及刚性布局;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主要影响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中的各项经营性成本动因。

在物流系统内部成本动因中,投资性成本动因影响物流系统的硬件条件,经营性成本动因影响物流系统的软件条件;投资性成本动因决定了物流系统的固定成本,经营性成本动因决定了物流系统的可变成本。

在经营性成本动因中,各类动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物流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往往会增加物流人员的经验,从而提升物流人员的素质和向心力,而人员素质和向心力的提高又往往可以带来物流作业质量的提升;软性技术的应用往往可以带来物流作业质量、物流资源利用率和物流人员素质的提升;物流系统中非刚性布局的合理化往往可以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物流作业质量。

综上所述,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五、结论

物流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其中战略成本动因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源头。本文在深入分析物流成本特点并借鉴前人战略成本动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对这些成本动因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企业物流成本产生的最为根本的源头进行了梳理,有助于企业从根本上对其物流成本实施控制。

图2 企业物流成本的战略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企业为制造企业。

②企业内部客户指企业中需要物流系统提供服务的其他部门,如生产部门。

标签:;  ;  ;  ;  

企业物流成本战略成本动因研究_成本动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