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及风险控制论文_龙夏林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及风险控制论文_龙夏林

恒大地产集团珠三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为了有效控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造价,提升经济效益,则需要在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风险控制手段对工程造价予以控制,做好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多年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及风险控制工作经验,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及风险控制措施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风险控制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竞争逐步升级,要想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且保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则需要从管理下手,通过有效的造价控制与风险控制去保障投入在预算范围之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以及事前、事中的风险控制,是目前企业保障良好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

一、做好施工工程合同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隐性造价

1.合同签订风险的控制

在进行施工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冲突与索赔费用问题作充分考虑,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要条理清晰,避免工程结算阶段因为合同条款的不明晰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与费用赔偿。此外,合同签订过程中要对执行计费的日期、文件及标准等有所明确,不得出现含有歧义的条款,避免结算工作出现纠纷。比如某土建装饰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对所用策略价格未做明确规定,最终由于工期较长,而在这段时间内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进而导致在工程结算阶段业主与施工方出现较大矛盾。诸如此类因为合同条款不明晰而导致出现的纠纷非常多,因此为保证施工阶段风险及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则需要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

2.合同履行风险的控制

施工阶段的合同履行会牵涉到众多关联合同,其中包含分享施工合同、劳务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设备租赁合同等等【1】。在整个合同体系当中,施工工程合同是其他一系列合同的参考依据,因此如果结账方式已确定,那么为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则需要做好施工阶段管理工作,对合同管理的出口要严格把控,以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具体来讲,在各类合同签订时,应当依据施工工程合同,确保所有要求与该合同条件相符,特别是签订分包合同,要对其工期、质量、安全、材料、履约保证金、费用标准、结算方式等条件,综合工程实际去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切记不可出现责任纠缠不清的局面。此外,还需构建健全管理制度及标准,做好监督检查与审核签收工作,针对一切需要变更或是没有定额或是换算的定额项目,应当做好项目造价以及材料单价的会签工作,以三级复核制度对分包工程量进行结算,确保所有合同都能顺利履行,从而提高合同履行率,确保施工经济效益。

合同作为联动施工各个环节的重要依据,需要充分考虑施工阶段的各方要求,做好对合同的及时调整与补充工作。其中,要尤其重视工程价款的约定,同时还有众多随着约定条件的成立与否而可能转化为价款的责任约定,这部分隐性造价甚至有可能数额巨大,一定要在前期对其进行防范与控制。所以,在施工阶段履行中,倘若出现与合同签订时差异过大的情况,需要做好合同补充工作,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以此作为中期进度付款结算的有力依据。如此一来,便可避免因为追加的合同价款过高而难度升高,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进度以及承包方的利益。

二、兼顾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经济效益,严格控制造价

在施工阶段,要对合同约定的工程量、综合单价及相关文件进行认真审查与分析,召集施工组织技术人员与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商讨,通过合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去制定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且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施工组织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某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丰富施工经验与技术、经济性的综合分析比较,对当地块石供应难度高、工程进度吃紧等情况综合考虑,最终施工单位对原浆砌石挡土墙和浆砌石护坡的原定施工方案展开优化,最终选择采取砼灌注桩基础加坡面拱方案,在经过了业主与设计单位的审批后,这一优化后的施工方案不仅缩短了工期,并且最终造价比原定投资节省了50余万元,可以看出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去制定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能够提高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成效。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工期及所在地,在对临时设施进行规划时要格外注意其设置是否有利于施工作业,同时在租用第三方土地搭建临时办公场所时,还需要对施工工期进行综合考虑,否则有可能因为施工工期的延后而导致租用土地无法续租,无形中带来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2】。

因此,编制出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大型机械设备与临时设施的配置要合理确定,从而通过先进技术的采用,在满足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要求的基础上,确保施工成本降到最小化,同时设计时的优化要基于造价不增加的前提下去降低施工难度。

三、加强施工现场造价控制管理,实现风险最小化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与施工现场情况,并且综合自身物资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去编制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此方案作为施工作用的行动纲领。所以,倘若中标价格偏低或是设计概算存在不足,则必定需要合理组织施工,力求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风险控制在最小化范围,通过管理去提高收益。

1.控制施工材料价格与用量

在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对施工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施工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项目中一般会占据绝大比例,大约为预算费用的70%,在实际施工中甚至会高达80%左右。所以,在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把控施工阶段材料的用量,一切按照合同既定量提供,同时对材料采购价格合理确定,保证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现如今的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可从多种渠道引进,而施工材料品种繁多,价格不一,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对市场行情密切关注,综合施工进度去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确保能够在材料市场价最低时入手,节省投入费用,将工程造价失控的风险降至最低。

2.控制施工阶段工程变更

在施工阶段出现工程变更的原因众多,其中包含前期工程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工程实际与发包图纸方案难以匹配;市场供应材料的规格及标准与设计方案不匹配等等,种种问题都会造成工程造价出现增加风险【3】。所以在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控制好工程变更,对于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特别是会涉及到投入费用产生波动的施工变更,一定要经过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签字,尽快实现工程变更,避免工期被耽误。所以,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驻守说是现场,对工程变更引起的造价波动情况实时掌握。

3.加强施工现场签证管理

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管理一定要对现场签证及相关涉及到预算之外费用的工程资料进行严格管理,工程变更一旦确定发生,便需要及时记录好因为工程量的增减而出现的费用变动情况,以此作为凭证随时掌握工程项目费用的变化情况,避免各项事务堆积在一起而造成造价管理混乱。施工现场主管人员要极力督促资料员做好各项记录,尤其是隐蔽工程的记录与签证,从而避免因为资料不全而在结算阶段出现扯皮推诿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造价控制应当贯穿于建设全过程,涉及众多环节,而施工作为将工程设计变为现实的阶段,应当做好必要的风险管理与造价控制工作,做好对工程质量、进度、材料、人力等方面的灵活调用,由业主、承包商协调配合,最终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桂平,孙秀红.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J]. 建筑设计管理,2015(9):55-56.

[2]张天宇. 施工预算在工程各阶段的风险控制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9):195-196.

[3]王铮.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剖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2):149-150.

论文作者:龙夏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及风险控制论文_龙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