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汉寿县岩嘴中学 415900
摘 要:本文试图在有效教学视野下探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路径,教师在改变教学观、学生观的前提下,以结果为导向,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反思来设置优化目标,落实行动,改进教学以及评价优化情况,再根据评定的结果,确立下一步行动,进而不断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行为 优化路径
一、更新学生观,为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供前提和基础
学生观是对教育教学场景中对学生的认识,通过教师具体的行为和话语呈现出来,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是教师个体的一种内在理论。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其中“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在有效教学视野下,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正确认识学生及其学习活动,以确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
1.认识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发展的潜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认清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可能性的发展,进而创设相应教学环境和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其发展。
2.认识学生的具体性和差异性。从有效教学角度讲,教师认识学生的独特价值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异同,就可为学生个体提供实现其独特价值的机会,还可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结合教学策略去运用这个资源,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优点,避开或补偿其存在的不足。
3.认识学生成长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作为教师,要直面学生这种复杂的生存状态,自觉地以教育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个体,帮助其获得成长中的关键性力量(如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当教师走进学生的世界时,要关注到学生多维度和多层面的发展需求。从学生个体的横向发展来看,学生的成长绝不仅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更体现在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自我认识方面;而从纵向维度来看,还包括学生个体视野的拓展、知识的获得及运用等,具体表现在:对“过去”的准确认知、对“现在”的适时把握、对“未来”的积极期待。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尤其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世界中的“自由与责任”、“自主与自律”、“超越与现实”等几对矛盾关系的处理,这是学生最内在层面的发展,它对学生个体的生命情态、具体素养、行为方式等会产生渗透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和综合性,通过提供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以此来增强其内生的力量和应对复杂外部世界的能力,促进其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二、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教学目标,以结果为导向,在学习、实践和反思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上可知,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综合考虑各种资源与影响因素,从发展学生的角度,逆向设计教学。同时,在课前,教师要作全面的分析,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学生已经有了怎样的知识准备和基本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机是怎样的?学生还有哪些发展的需要,应该教哪些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什么?怎样做才能促进学生获得发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能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进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对于课堂教学行为,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在本文中,课堂教学行为界定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与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与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化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有效教学的主要行为包括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评价行为等,而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纪律的管理则是促进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行为和有力保障。对于以上行为,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理论学习与教学反思,设置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目标,采取行动,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优化情况,再根据评定的结果,明确下一轮的优化行动。在以上行动付诸现实之前,教师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而在优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1.教师应以结果为导向,基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置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目标,让优化行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当教师采取优化行动后,不一定马上就会得到期望的结果,这就要注意时间滞延的问题即指行动与结果之间的时间差距。忽略这个问题,原本缓慢起到积极作用的优化行动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这样,不仅会让教师有挫败感,更有可能会让教师理解为这一优化行动没有效果,进而放弃行动或矫枉过正。
3.要确保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过程交互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叶澜 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2-193。
[2]崔允漷 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9,14-27。
[3]施良方 崔允郭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4]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83-124。
论文作者:肖汉清 潘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个体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上海论文; 就会论文; 《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