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水平论文,文化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党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逐步落实,随着文化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并强调大学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这可以说是新世纪大学文化建设走向自觉、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理论标志。经过一个时期以来的自觉建设,大学文化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获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检验这些成果,总结这些经验,既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面;也是使这些成果和经验系统化,并进一步加以推广,在将来的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其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步骤。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引领大学文化建设,以大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
建设大学文化必须有科学的、进步的价值观导向。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就在于蕴涵其中的稳定的价值观取向。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如果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取向,文化就失去了灵魂,这样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独立性的精神力量。科学的价值取向也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基石,大学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相应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一种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的价值观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以及对世界各种先进文化的包容性,与大学文化具有一致性,是指导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是一个不同文化激烈碰撞、冲突、融合的场所,各种思想观念在这里相互交织。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中,大学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和主心骨、才能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求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才能保证大学文化的基本性质,保证它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青年学生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赋予大学文化以灵魂,这样的大学文化才能更充分地、更有效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另一方面,优秀的大学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构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文化之间不是单向发生作用的,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同时,大学文化也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着建构。对于前者我们以前强调得较多,而对后者则有所忽视。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离不开社会主流、先进文化的指导,但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不只是简单的依存和适应,它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力。首先,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和辐射的中心。大学是育人基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随着学生源源不断地进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领域各行业,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其次,大学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是一个充满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场所,创新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崇高使命。大学因为有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有开放、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有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文化积淀,才能够不断激励着新思想、新成果的产生。大学凝集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融合中西、汇通古今,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时代敏锐性、历史使命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与富有朝气的青年学生一起,创新、建构着时代的先进文化。大学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其能够拓展全球视野,在交汇贯通过程中吸收外国文化精华,以其特有的理性批判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国际交流,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新思想与新观念。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大学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作用和功能,使建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追求。大学文化不是只在大学校园发挥作用的文化,它更要在社会上,在民族文化建构中,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发挥积极影响,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建构,正是这方面影响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度,站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站在承担历史使命和民族振兴责任的高度,来看待和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时代意义。
二、通过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地实现大学的育人目标,在完成育人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观中,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把“文”与“化”连在一起使用的是《易经》,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英文的文化culture,也蕴涵有栽培、培育之意。所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于教化、育人方面。文化传承创新对于育人有着根本性的涵养作用。古人常说“文以明道”、“以文化人”,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文化”即“人化”,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这样一种以文化“化人”的过程。积极健康的大学文化可以创造良好的“化人”环境,更好的发挥大学精神育人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在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密集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大背景下,只有坚持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一元指导与多样发展的统一,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才能促进大学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在多元文化激荡和多样化思潮碰撞中,旗帜鲜明地弘扬先进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才能使广大师生在求真务实、求善求美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锻炼和培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同时,教育也是传播和创新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实际上,大学发展的目标,都与文化相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对教育界尤其是对高校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如今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传承文化薪火的讲坛、生产文化精品的园地、推动文化交流的场所,它以其学科齐全、人才密集、成果丰富的优势,通过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服务社会和文化交流,不断推动着文化传承创新,对促进国家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发展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化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的,没有人才的培育,文化就会失去其发展的主体和依靠力量。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可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高校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同时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又为文化传承创新塑造着合格主体,从而为文化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这对于文化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以人文学科建设进一步夯实大学文化的基础,以大学文化建设促进人文学科文化传承创新自觉意识的增强
大学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大学人文学科建设密不可分。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语言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和艺术史等在内的人文学科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人文学科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回答对象“是什么”,而是更要关注于回答对象“为什么”和“应如何”。它不只是要获取关于对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探寻蕴涵其中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等问题。它涉及表达或确立某种价值观念和价值理想,从而为人的行为确立某种价值导向。自古以来,人文科学就在各个方面推动着人类自身及其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人的工具性价值发挥到极致而“人”的意义不断受到诘问的现时代,人文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人文学科是“人学”,它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之上关于“人”的意义体系或价值观系统,而这正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髓,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存在,这种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的灵魂所在。而构建大学的人文精神,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加强大学人文学科的建设。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大学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大学人文学科对于人的社会属性的建构功能,打牢大学文化进步发展的基础。
从另一角度看,大学文化建设的开展,也为大学人文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宝贵的发展空间,拓宽了大学人文学科传播其价值观念的途径,丰富了人文学科发挥影响的形式和载体,也提升了人文学科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意识。大学文化建设不能只是橱窗展览和文娱活动的形式,也不能单靠制定一个什么制度。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深入到学科中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校使命也只有体现在大学学科,尤其是其人文学科之中,才能得以真正发挥和落实。
四、实现大学文化建设“点”上突破和“线”上延伸、“面”上覆盖的结合,既突出重点和特色,又注重系统和全局性
我们在谈到大学文化建设时,往往会关注一所学校的文化亮点建设,即注重“点”上的布局,强化重点和特色;有时会忽略“线”上的延伸和“面”上的扩展。大学文化建设既要做到创品牌、出精品、显特色,又要成系列、建体系、广覆盖,从而形成“点”、“线”、“面”紧密结合,重点突出、体系打造和全面推进并行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后大学文化建设在强化特色的基础上,更要强调总体和全面,因为大学文化建设的要旨或重点不只是在于某个独立的工程或孤立的项目,而是在于大学师生校园生活环境(包括制度环境、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所涉及的点点滴滴。人们常说,办大学就是办文化,办文化就是办氛围。而氛围显然不只体现于大工程、大项目,更多的是体现于大学师生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和点点滴滴。大学文化建设只有在点点滴滴上做好了,只有做到能够在细微处显精神,在枝节上见理念,在小事上增境界,大学文化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持之久远,实现其科学发展。概而言之,大学文化建设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既要凝练、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也要选择、规范、整合时代文化,还要倡导、发展、推动创新文化;既要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也要规划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还要加强校园行为文化的引领;既要重视‘大楼、大树’的‘拔地而起’,也要重视‘大师、大家’的‘脱颖而出’,还要重视‘大气、大爱’的‘遍地开花’;既要设计好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也要谋划好文化建设的具体项目,还要培养好文化建设的队伍。”通过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活动文化等全面可持续性地建设,将大学打造成为文化的殿堂,用文化陶冶教职员工,使他们成为培育合格人才的文化楷模;用文化熏陶学生,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大学文化辐射社会,使大学成为社会文明的典范。
在全“线”延伸与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大学文化建设还需在结合学校优势、结合学校历史、结合地方文化、结合学科特色、结合青年特点、结合时代特征、结合育人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上下工夫,培育大学文化特色,打造大学文化品牌,突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与特色。相对持久稳定的个性文化特色,是一所大学与众不同的标志,是其特有的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也是一所大学存在的重要原因。一种大学文化是否有活力,是否有竞争力,最关键的方面在于其是否具有凸显学校优势的特色,是否以特色见长。追求特色就是追求卓越,打造大学文化特色,本质上也是大学适应不同社会需求,培养特色人才,以及创新知识、引领社会进步所必须的。大学应在全面而不失重点特色的过程中,不断从文化建设实践中提升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以正确、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全面提升大学文化建设及其研究的科学化水平,使大学文化建设逐步从浅、粗、糙的层面走向深、细、精的层面,从零散布局走向系统发展,从“做大”走向“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