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_周跃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_周跃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71)

摘要:继电保护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用电不断增加的需求量,需要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效率的提升,通过科学的继电保护装置配置,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电能质量,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

一、继电保护系统正常运转及操作方法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需以一定的调度关系进行管理,并且母线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须对应母线电压互感器。再对继电保护系统正常运转检测时需侧重相应的智能终端与网络交换机等通讯设备运转情况,借助网络平台对系统检测情形进行有效记录,并对室外智能控制柜的密封状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密封完好。监控系统方面的保护性软压板需检测其是否正常运转与正确操作,智能电子设备正常运转时其压板投退方式需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在操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时,主要凭借监控系统进行工作,操作系统前后应仔细核查监控画面与软压板的实时情形,确保系统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母线刀闸,在投退状态下,保证母线刀闸放置正确的地方,在对母线保护的间隔检修压板进行检查时应选择无电流状态。主要变电设备停运,但有工作正在运行,则需投入其相应的检修压板、退出对应间隔压板。若一次设备在进行工作状态下出现停运现象,应及时检查间隔保护失灵启动和母线保护区域,退出与之对应的间隔压板,投入检修压板,在电力恢复正常情况前,检查母线保护、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等二次设备,确保其有效运转。

二、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2.1过程层中的继电保护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对迅速跳闸的系统性功能上予以实现,对母线、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设备实施保护,进而将电网运行的风险降低下来,对电网调度系统的安全上给予一定的保护,对系统的主要保护功能上要重点的去把握,对系统保护的设备和装置上进行简化。通常来讲,有较小的波动性存在于主保护定值中,在电力系统具体运行发生了变化之后,它也不会改变,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上能够予以实现。但是因为大量的应用一次设备,在设计保护开关时一定要同硬件分离,对相对的独立性上予以保护,进而对母线的保护和输电线路的保护上予以实现。

在电网中输电线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输电线路,对纵联差动和纵联距离上进行使用,当做主保护,在集中的保护装置中安设后备的保护。主线连接单断路器,利用对侧线路保护装置通信和主保护的光纤通信口对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上予以实现。在连接断路器的时候,在有关的数据中可以将电压串联上去。在分析中依据纵联差动原理,在保护装置当中,对线路的电压量上不用进行考虑,可以独立采样电压量,在电流量的采样中将系统主保护通信接入进去。

所以,就相同的输电线路而言,对于独立采样可以利用不同的开关电流给予实现,在调整时用主保护的通信口予以实现,进而综合的把握系统电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间隔层中的继电保护

需要将双重化配置应用到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中,集中的配置后备保护,变电站后备保护系统提供后备设备的保护和开关失灵的保护,同时,还需要保护相邻范围内的相连线路和对端的母线,在后备设备电流的基础上对电网运行的问题和故障进行判断,进而将有效的跳闸策略制定出来。此外,将等级集中配置在全站的电压中实施分配,对技术进行调整,对电网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应。

2.3继电保护系统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智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不断应用,并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将越来越高的要求抛向了继电保护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上。在电网运行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继电保护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保护。在继电保护中,需要对现代的科学技术充分的进行使用,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系统智能化。此外,继电保护的数据发送和数据采样规定继电保护网络化建设要更快的去发展。因为对继电保护出口跳闸和其他重要信息可以用GOOSE网络来传递,在继电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提高可靠性的手段

3.1变压器的保护配置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通过配电线路的电压额度是有限定的,无论电压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对配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在变电站中,能够有效调节的控制电压的重要装置就是变压器系统,这也是变电站进行配电保护的重要装置。因此,在利用变压器装置进行配电保护时,可以采用分布式的配置办法来促使变压器能够有效的实现差动功能继电保护。同时,对于变压器装置的后备保护,则需要采用集中式的配置手段。

3.2保护电压限定延时时产生的过流电

当电力系统中的智能变电站处于正常的运行模式时,由于电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出现外部断路的情况,从而引发过负荷电流现象出现。在此种情况下产生的过负荷电流,虽然其电流量同正常情况下的电流量无较大的差别,但是却很容易在变电站系统出现外部故障的时候,发生跳闸现象,从而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可靠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电压限定延时的方式,可以准确的测量出变电站中各线路通过的电流量,从而在发生过负荷电流现象时,及时的向相关系统发出警报和执行保护的命令,提升其继电保护的可靠程度。

3.3线路保护配置

在电力系统中,大部分的线路保护配置都是利用纵联差动的保护方式来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保护的。其主要的装置手段为集中式和后备式两种保护手法,采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及时的处理该配置的各项问题,保证其各项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之所以要加强该配置的保护,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和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级电压之间间隔的单元,还具有测量、控制、保护和通信监视等多方面的功能。

四、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在满足了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电网的高质量运行。因为变电站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变电站自身和内部的所有设施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这样的特性也就要求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高可靠性,需要具有检测、管理故障的功能,能有效地预防变电站故障的出现,并在故障出现之后能够快速的对其进行处理,使变电站中的工作状况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基于OPNET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建模与仿真[J].黄明辉,邵向潮,张弛,王海柱,李一泉,蔡泽祥.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05)

[2]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组网方案分析[J].樊陈,倪益民,窦仁辉,沈健,高春雷,黄国方.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8)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王同文,谢民,孙月琴,沈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06)

[4]基于报文识别与流量管控的智能变电站保护控制信息安全防护方法[J].席禹,邹俊雄,蔡泽祥,苏忠阳. 电网技术.2017(02)

[5]智能变电站数据中心初探[J].周邺飞,徐石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8)

作者介绍:

周跃(1984.4.8-),男;汉;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工人;变电站电气设计及评审;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论文作者:周跃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_周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