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理论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_档案学论文

档案理论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_档案学论文

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认识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识论论文,理论研究论文,档案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学理论是在千百万人从事档案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建筑在档案工作实践基础之上的档案学理论是紧紧围绕着档案工作所担负的工作职能和社会分工而进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一种科学研究。档案学同其它学科相比,有其共性,更有其特殊性即研究对象上的复杂多变性。档案学研究的对象是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教育以及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等项内容。另外,近些年,档案文献类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记录知识载体的日新月异而呈多样性,档案的利用者类型呈多元性。如何不断丰富档案学科内容,培育,寻找档案学新的生长点,从而使档案学更有实力跻身于学科之林,仍旧是档案学研究应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正是由于档案学研究对象的复杂多变,研究对象的范围与深度的定位及其运行规律又很难把握,所以,将传统的档案学发展成为有完美知识体系的现代档案学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但这决不是唯一或主要原因。我认为,对档案学理论认识论上的不足、偏颇可能是重要原因,也是我们首先要进行分析的原因。

我国档案学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大致起步于本世纪50年代。尽管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发展期、活跃期和全盛期,但仍然不能满足认识或实践的需要。档案学理论研究中的理性思维疲软,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的疲软,已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进入90年代,在呼吁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特点的档案学理论的同时,人们更加认识到,没有档案基本理论的深入实际与探索,只是热衷于“探讨”来自实践中的种种所谓“热点”,依然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方向定位于实用主义的目标上,是不可取的。档案学理论研究之“本”,在于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哪怕是在理论研究层次上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只能构成“末”,在认识上“本末”的关系决不能倒置。

科学发展表明,一门学科要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既要有科学的研究基础点,又要有理想的学科研究目标。这样,才能以学科基点为基础,以内涵发展为原则,选择适合本学科发展的研究方法,拓展学科的研究内容从而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基于此点,笔者认为,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在认识上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众所周知,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档案理论与档案实践存在着种种密切关系。实践作为理论的源泉同时又作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理论赖于产生,存在,发展和完善的前提条件。这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它是超越实践的,而正是这种超越对实践活动发挥着指导和预测的功能。所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是一种对立的,简单的机械的关系,而是一种动态的,辩证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间接的,潜在的关系。过分强调理论对实践的直接联系,过分强调理论对实践的解释作用而忽视其对实践的超越特征,就会使档案学理论研究走向另一方面。档案界通常是重实践、轻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工匠意识”浓厚,轻视理论建设,没有真正体会到理论研究的真切功用。可是,一门学科得以在学术之林树立,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获得学界承认,不是以其实践性强为依据的,而是注重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严密性与阐释力。

从目前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我们的理论似乎缺乏超越现实的勇气。理论的视野总是局限于档案工作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热衷于解决持续出现的“热点”问题。如档案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解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档案馆体制建设等。但很少有人去探索上述曾经“热过”的或现在仍在“热”的现象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对这些内在联系的揭示来规定,认识档案馆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这是档案学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主要原因,造成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底气不足。档案学理论应该是一种超脱于档案馆具体工作的一种思辩之学。它的思想来自于档案工作的实践,是对档案工作的抽象,其地位相当于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它应是档案学各分支学科,各种理论研究的归宿,是档案学理论中的“极品”,理论之理论。它是实践——理论这一模式的再一次升华,在整个档案学科建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应保持其华贵、典雅“阳春白雪”的高贵品质。

除此之外,档案学理论基础是一个层次体系,档案实际工作的层次性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层次性,它有助于帮助人们理清研究思路。档案学基础理论是档案工作实践的反映与升华,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一般意义上的档案工作研究,即征集接收、整理编目、流通典藏、采编阅览、利用接待、档案设备、现代技术应用等问题。此层次,理论是实践工作的总结,具有实际操作功能,即能承担起指导改进日常业务工作的职能。

第二,档案事业研究,即档案工作发展方略,宏观,中观层面的决策研究,计算机管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建设。此层面,理论宜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规划,引导的功能,对决策部门实施控制,起信息保障作用。

第三,高层次理论研究,即以科学的态度深究档案事业这一事物的底蕴,如界定概念,价值鉴定,阐释原理。只有理清上述基本观念,才能避免在理论研究中出现所谓纷争,就解决各层面的问题求得共识。

档案学理论研究认识上除应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对近十几年来档案学理论研究做分析,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对档案工作各种管理模式的研究探讨占了很大比重。如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构建、队伍建设等。各级领导仍青睐于具体的能直接付诸实际的研究成果,习惯从具体事物出发,研究若干规定形成模式在付诸实施。这一习惯也同我们始终要求理论具有“可操作”性这一实用主义价值观有着直接联系。这种认识将会对档案理论研究产生负面影响。应该看到,没有“抽象”的理论,便难以真正解决“具体”问题,抽象与研究是“源”与“流”的关系。

(二)演绎与归纳的关系

演绎与归纳是研究方法论的一对范畴。就理论研究而言,对各种现象、事物的归纳固然是一条认识途径,但这种认识途径往往会导致对认识现象之整体的机械割裂与离析,从而失去对内在矛盾运动及各种相互间及各种相互间联系整体的本质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的力量得之于演绎的力量。理论能否对实践产生超前性的指导,取决于理论本身演绎体系的周密与否。因为,演绎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表面的表证性材料系统化。

从表面上看,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很接近,甚至有与实际具有一一对应的特征。但进而分析一下,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所从事的研究是不相联系的,互相割裂的。很多研究只是“归纳”出各种特征,而对其内在机理辩证的运动规律缺乏深刻而整体的把握。我们总是一个“热点”研究之后,又匆忙去捕捉下一个“热点”,但“热点”之间的联系,共性与个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考虑。满足于归纳,满足于经验总结。这种理论研究的模式应得到切实的改革。

二、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关系

档案的学术性与实用性应在档案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得到统一。所谓“学术性”是指用档案学论证问题的理论能力。档案学是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活动之中的。对实践经验的描述和总结是档案学理论形成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但是,简单的经验描述和总结是不可能形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对档案工作实践经验的描述和总结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但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局部和分散阶段,同时对事物的指导功能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是因为经验一般产生于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当它未经人们的理论抽象达到一般规律的揭示时,其结论常常带有相当的特殊性,缺乏普遍意义,经验也常常来自于一得之功且满足于对实践的解释,不能与相关事物充分协调,不够科学和规范,带有先天的滞后性,对档案工作的未来现象的预测导向性能不佳,造成实践中的局部效益的短期行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活动,应当是以对经验进行理论抽象和理论升华为标志的,必须把研究对象的认识上升到本质的逻辑的和规律的层次并形成相应的学术观点,才能使档案学研究的学术水平获得理性的飞跃。

所谓实用性,是指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影响和转换力。档案学之所以是一门应用学科,就在于它不仅能够解释客观事物,更能指导工作实践。如果档案学丧失了这样的功能,那么它必将同时丧失其存在的价值。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影响力体现在其理论能够对实践产生影响良好的导向作用。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转换力则体现在我们对实践经验的一般规律的理论抽象和理论升华,必须能够还原到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对档案学的研究活动必须植根于实践的土壤中,其研究成果必须针对工作实践的实际状况,必须适合工作实践的客观需要。

档案学的研究活动不能不讲学术性。学术性低的理论成果其说服力、预见性和概括性都不能上升到理论性的高度,档案学的发展就失去了科学的意义。档案学的研究活动也不能不讲实用性,过多地着眼于纯理论的研究,难免曲高和寡,既不利于档案学功能的发挥,又不利于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只讲实用性而不讲学术性,就可能造成目光短浅,自慰于一时的成绩,甚至陷于实用主义泥潭,只有档案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才能使档案学研究具备发展的活力。

三、传统观念与当代意识的关系

档案学理论研究是在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与当代意识相互碰撞和相互溶解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深入的。

传统观念是指历史上人们对档案及档案学的某种认识观念以及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成就。这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但传统观念摆脱不了历史对它的局限。它代表了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水平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主要思想观念。

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当代意识是相对于传统观念而言的,是由当代社会实践所升华的多方面科学成就的总体精神在档案学理论研究中的集中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了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社会进步程度,它更多的体现了科学、理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当代意识的形成也离不开传统观念这个历史基础,是现代人站在时代进步的科学高度,通过深刻反思和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批判地继承和科学地延续。

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坚持传统观念和当代意识的统一体现了研究者尊重历史规律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治学态度。因为,这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是人们对档案学研究的认识水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正确划分传统观念和当代意识的时代区间,应以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关系及由此而决定的社会文化进程和人们普遍的思想观念是否发生深刻质的变化和飞跃为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当代意识除应以新中国成立之时为其形成的起点,更应该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其新的起点。因为,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结晶的重要补充,是当代科学的世界观,自然也应成为当代意识的核心基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许多新的科学成就和科学观念为我国档案理论研究的当代意识增添了新的含义。在当前的档案学理论研究中,要注意“观念更新”,注意研究,认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档案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如何在今天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在维护国家安定,维系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在当代意识下档案理论研究工作者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的问题。

综上所述,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认识论,应当坚持并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关系和传统观念与当代意识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学研究及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所产生的疑难问题。而档案学理论研究也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向前发展。

标签:;  ;  

档案理论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