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杜艳萍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内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92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情况,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的几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在破裂的斑块表面,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一般会伴随心律失常症状,为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内接收的92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研究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内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92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6例。本研究所选对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头晕、气短等,并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肿瘤疾病患者、传染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承诺书,本研究已获我院批准。观察组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6.5±23.5)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21.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主要包括:1)首先对患者的病情及基本情况进行评估,进行查找循证依据,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2)找出患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可靠性和操作性的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合、有效的护理方案;3)对患者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加大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治疗的重要性;4)指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吸氧治疗;5)严格控制每天探病的人数,减少噪声对患者的影响;6)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时打开门窗进行透气;7)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康复锻炼,避免长期卧床造成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8)指导患者遵从医嘱进行相关治疗,并做好心悸、胸闷、头晕、气短等并发症的护理工作;9)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树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10)回归性分析和总结护理工作,并提出相应问题,对护理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例如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占比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等会对比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

由下表1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n(%)]

 

讨论

过度的体力劳动、吸烟酗酒以及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应做好康复护理的相关措施,遵从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并定期复诊,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要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不暴饮暴食[2]。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坚持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康复治疗的基础,促进体力恢复,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复发的几率,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根据医务人员的指导,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能够坚持的项目,如散步、打太极等[3]。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据,从而寻找证据,重视患者的想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的一种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能够通过专业知识和护理经验来对患者临床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辅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的干预,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叶. 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A2):255-256.

[2]王菊梅.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7, 29(5):123-124.

[3]王明娟.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3):199-200.

[4]王洋.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2):370-371.

论文作者:杜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杜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