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信模式”的会计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实证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立信论文,规模论文,模式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国家要求推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对于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实务界与理论界都有着不同的意见。在国内,以立信为代表的事务所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对其他小事务所进行吸收合并,从而达到做大事务所,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本文将立信的这种合并方式称为“立信模式”。此次将我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4年来的客户审计情况和其自身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讨论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对分析结果提出未来发展建议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以及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也要求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合并”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向规模化经营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较好、较快捷的方式。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合并浪潮。我国现有的多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如立信、中瑞岳华、国富浩华等先后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合并重组,通过重组使原会计师事务所各自的资产和资源优化整合后成为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在扩大事务所规模的过程中显著提高了其业务竞争力。由此可见,实施做大做强战略成为事务所适应这样的大环境的必然要求。 二、审计质量的研究现状 关于审计质量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DeAngelo((1981)对审计质量给予了如下解释:市场对特定审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中的违规行为并报告该行为的联合概率的评价。 Palmrosc(1988)认为审计质量就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中没有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谢志华(1990)认为审计结论的质量就是审计质量,主要体现为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的正确性。 李金华(1992)认为,审计工作质量无法直观地辨别出来,审计质量是隐含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可以间接地评价审计质量。因此,审计质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整体概念。在审计过程中得出何种审计结论,并且审计结论是否正确,审计结论是否符合适当性和完整性,通过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汪军(2005)认为审计质量最终是由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审计投入和独立性等的联合乘积共同决定的保证水平。 孙宝厚(2008)将审计质量表述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方面强调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而广义方面则包括审计业务工作和业务管理,注重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效果,强调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以及对审计需求方的满足程度,此为多向多维的全面质量管理。 通过整理现有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导致部分研究结论和国外不完全一致,并且在这些文献中,多数都存在研究视角单一、数据陈旧、实证内容缺乏说服力等亟待改进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 本部分将重点探讨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由于审计质量无法直接衡量,文章采用盈余管理程度作为替代变量来间接显示审计质量。在搜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论证。另外,使用独立样本相关性检验的方法检测审计质量在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的情况下是否会产生显著变化。 根据声誉理论可知,合并后规模扩张的事务所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以维持和提高自身的市场地位,从而扩大客户数量,使事务所的独立性更高;根据“深口袋”理论,事务所规模扩张后,面对的客户更多,市场更大,从另一方面来说会导致其潜在威胁更多,口袋更深。事务所为了回避这类风险,通常更加重视发表其发表审计意见的准确性;另外,由于规模大的事务所会受到更加严格的行业和政府监督,从而促使其制定更加严格的内部控制,规范其自身发展。事务所声誉的提高,使其能更方便地招揽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会促使其审计质量的提高。 在本文中,被解释变量审计质量由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替代。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对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在此过程中,公司的某些行为可能损害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使投资者的利益存在被损害的风险。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较高时,应当能够发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并及时予以纠正。本文认为审计质量越高,则越能发现盈余管理现象;审计质量越低,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就越容易被忽略。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前年度审计的客户要比近年度审计的客户具有更多的盈余管理; 假设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前年度发表的非标意见数量占当年百分比要比近年度的非标意见数量占当年百分比高。 本文在变量的选择上主要考虑能够对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审计意见产生影响的财务指标,利用琼斯模型能够较好地估计出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并用其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相比其他模型来说,用Jones模型来研究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1.审计质量的度量。在财务报告中,已实现的现金流入盈利与未实现的现金流入盈利共同组成了报告盈余。不同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可能不同,在我国,应收账款、资产减值准备、关联交易是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尽管手法多种多样,但这些行为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会计上按权责发生制已确认收入但实际没有现金流入而产生的利润,我们称之为总应计利润(TA)。总应计利润又由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DA)和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两部分组成。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是会计上在现金收付与权责发生的时间不一致而产生差异时,未消除其中的影响而进行的正常调整,这种尊重客观事实的行为不会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会计信息的公允产生影响;而操控性应计利润则相反,它是公司为了夸大业绩或者掩盖亏损,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调整而捏造出来的利润,是财务报表中不合理的部分,应该被剔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高低,可以由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盈余管理质量来衡量。 我们将DA的计算过程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用样本数据计算回归方程的参数:标签:盈余管理论文;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立信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审计意见论文; 财会论文; 利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