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与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市场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声势浩大的全国“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精神文明的建设,又离不开文化市场的作用,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文化市场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的管理程序,依法对文化市场来进行监督、检查、管理的。文化市场既要遵循市场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中央与各地方政府颁发的文化市场管理的法规、条例,为文化市场的运作与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清除那些精神垃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这次“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中,我们依法对各种反动、黄色和各种非法出版物进行了集中打击,从而让那些高雅、健康的经营项目与精神产品占领文化市场,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随着文化市场管理的日趋完善、广大文化经营者通过对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的学习,素质有所提高,文明经营、合法经营的意识有所增强,大多数经营者能自觉抵制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而经营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使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载体。
文化市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主要有电影、书刊、音像、演出、娱乐、美术、文物等市场。柳州市文化娱乐场所和摊点由原来的13个种类15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17个种类2084家,与1994年相比增长了40%。在场所数量不断增长,管理难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正确认识文化市场的特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才能使文化市场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文化市场与一般物资市场相比,其特征主要是文化市场的内容涉及面广,参与活动的人多,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文化市场所经营的服务项目和产品绝大部分是精神产品。这些产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倾向和社会属性;文化市场所经营的项目能最直接广泛地影响观众(顾客)的言论、思想、意识和行为取向;文化市场中的精神产品并不完全能按一般商品的价值规律来进行交换。在经营过程中除要注意经济效益外,更要注意社会效益。所以说,一个健康、文明、繁荣的文化市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它反映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文化市场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进入文化市场的精神产品,其优劣、美丑、真伪能最广泛、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展。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之所以能较为集中地出现在文化市场中,其主要原因是一些精神产品的制作者和经营者,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只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而制选、经营一些内容反动、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服务项目和精神产品。这些东西是精神鸦片,毒性极大,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尤其对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而健康、文明的精神产品占领文化市场,就能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精神文明建设为文化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的发展,精神产品质量的提高,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设施的建成,都为活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文化水平以及对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社会风气的好转,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人的精神活动很大一部分是伴随着文化消费度过的,文化市场正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条件。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个市场还远远满足不了人们需求。表现在:文化精品不多,特别是适合青少年观看的新影视、新图书较少;录像制品,市场上大部分是台港及外国的枪杀武打色情片,国产质量较高的像带很少;另外,国家正版带品种也少,价格较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地方的文化活动设备设施简陋,在农村显得更为突出。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按照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机制,培育、扩大文化市场。通过合法竞争,让一大批优秀的精神产品占领文化市场。各级政府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抓好文化市场,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使文化市场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标签:精神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