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分析论文_冯德航 陶安周,线东鑫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分析论文_冯德航 陶安周,线东鑫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678400

【摘要】分泌性中耳炎会使患者的听力水平大大下降,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手术疗法;药物疗法;治疗进展

前言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发于春季和冬季,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听力水平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耳聋。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药物疗法,还有一种是手术疗法,下面笔者针对这两种疗法的进展展开综述。。

1.药物疗法

1.1抗生素

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黄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卡他布兰汉球菌等等,抗生素对上述致病菌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使用抗生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医学研究报道显示,抗生素不仅具有抗菌的作用,还具有细胞因子调节作用。据相关报道表明,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浓度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也很显著;这些研究证明,将抗生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治疗效果显著。

1.2皮质类固醇激素

糖皮激素数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常用到的抗炎药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长期口服唐皮激素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的下丘脑、垂体以及肾上腺轴(HPAA)的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生长发育不利。甲泼尼龙也属于糖皮质类激素药物,但是该药物不含卤素,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和血浆半衰期都要短于地塞米松,其抗炎活性为氢化可的松抗炎活性的5倍,具有快速消水肿、抗炎症的功效,除此之外,该药物对患者的肾上皮质的抑制性较小,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最佳激素类药物。

1.3盐酸氨溴索

近年许多的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很有可能是由咽鼓管表面的活性物质减少所致。盐酸氨溴索能够使咽鼓管表面的活性物质增多,具有调节咽鼓管分泌物的作用。盐酸氨溴索通过刺激呼吸道内的豁膜,从而促进活性物质的分泌合成,对炎性介质具有抑制释放作用,除此之外,还能以高抗生素的抑菌和杀菌能力。盐酸氨溴索还能促进纤毛恢复运动,使其的对咽鼓管起到清洁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将地塞米松合并盐酸氨溴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临床治疗效果要显著于单独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1]。

1.4表面活性物质

咽鼓管内存在有类似于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东西,它能够使豁膜表面的张力下降,起到促进咽鼓管开放的作用,因此,表面活性物质被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腔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让鼓室内的积液量减少或者消失,使中耳内部的炎性反应得到减轻。

2.手术疗法

2.1鼓膜穿刺抽液

鼓膜穿刺抽液是通过使用机械对鼓膜进行穿刺并且抽吸中耳内道的积液,之后再将药液注入中耳内,是药液能够完全分布在中耳腔内,并渗入到咽鼓管。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具有很好的抗过敏、抗炎症作用,而糜蛋白酶对中耳内的胶状分泌物和纤维组织具有分解作用,通过鼓膜穿刺抽液,可以起到缓解中耳炎症的作用,而注射药液,即可促进中耳炎症消失,从而使中耳咽鼓管的功能得到改善。

2.2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

鼻内镜下实施咽鼓管置管手术,可以避免因盲目操作而带来的损伤,与此同时,还可以检查患者鼻腔内的隐性病变,将导管通过患者的咽鼓管插入到患者的鼓室,然后通过导管实施吹张鼓膜,并将药液直接注入患者的鼓室以及咽鼓管内,相较于鼓膜穿刺抽术,该手术可以在不损伤患者鼓膜的前提下,起到迅速排出积液、抗炎消肿的作用,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为患者插管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咽鼓管口进行清洗,目的是为了避免将鼻咽分泌物引入鼓室,从而加重患者鼓室的感染,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2]。

2.3腺样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可分为传统腺样体切除术(即非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和内镜腺样体切除术,目前,最受青睐的是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因为该手术的有点要多于传统腺样体切除术。内镜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点:①内镜腺样体切除术的手术视野更清晰明了,打破了传统腺样体切除术盲目性操作所带来的损伤,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②可选择多种的切割刀头以及钻头,可以一边进行切割,一边进行吸引,不仅切割的精确度高,而且操作更容易,不仅方便可靠,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③该手术所使用的切割器是电动切割器,使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不仅精准度高,而且切除速度快,缩短手术时间,帮助患者减少术中出血量。④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感较轻,且不易出现并发症。据相关研究报道,在内镜视野下,使用电动吸切器来切除腺样体,不仅手术安全系数高,而且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常使用的手术疗法[3]。

3.展望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十分常见的中耳道炎症类疾病,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大致为两种,即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进展又可分为4种,手术治疗进展又可分为三种;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对分泌性中耳炎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期望医学专家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找出诱发内分泌中耳炎的致病因素,并对其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分泌性中耳炎扼杀在萌芽阶段,使患者免受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折磨。

【参考文献】

[1]周毅波; 于锋.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04):554-556.

[2]张守凯; 何健; 梁丹茹(等).采用知识可视化的研究方法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措施[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04):223-229.

[3]李冬影; 白玉; 张海川.儿童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59-60.

论文作者:冯德航 陶安周,线东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分析论文_冯德航 陶安周,线东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