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薛丽荣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薛丽荣

(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和饮食作息的变化,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医疗领域当中,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自身的寿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为此,通过应用有效的诊断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肝细胞癌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医疗工作提供较多的参考和指导。文章针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肝细胞癌;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71-02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同时在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方面占据世界的首位。对于原发性肝癌而言,99%以上的组织学类型,都是肝细胞癌。为此,要想在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治疗、监测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医疗技术的应用上不断努力。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技术,同时得到了很多专业机构的肯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比较大的。

1.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1.1 微血管侵犯

对于肝细胞癌患者而言,微血管侵犯的出现,代表患者的预后状态,未达到良好的效果,自身遭受的损伤和各方面的病症威胁,都是比较突出的。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微血管侵犯的出现,与肝细胞癌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病灶大小等,都存在特别大的关系[1]。以目前所掌握的医疗技术来看,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微血管侵犯的情况,并不能做出充分的显示。但是,考虑到肝细胞癌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微血管侵犯的发现和推理等,都可以从侧面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将影像学当中的一些征象进行分析后,可以间接的推导出患者是否出现了微血管侵犯的情况,由此能够在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肝细胞癌患者而言,微血管侵犯的发生,具有多灶性的特点,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后,能够观察低信号环的变化,从而在判断肝细胞癌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充分减少了误诊、漏诊的情况。

1.2 纤维包膜与假包膜

肝细胞癌是比较复杂的癌症类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特别不好的影响。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很多肝细胞癌患者的病灶收尾,都存在一定的纤维包膜情况,或者是在假包膜情况上体现的较为明显。纤维包膜与假包膜的存在,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特别密切的关系[2]。通常情况下,肝细胞癌患者的纤维包膜,会划分为内外两个层面,内层的纤维包膜,主要是展现为致密的纤维组织特点,通过开展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在T1WI信号,以及T2WI信号方面,呈现为低信号的特点。对于纤维包膜的外层进行检查过程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T1WI信号,以及T2WI信号,都会呈现为高信号的特点,由此能够将肝细胞癌患者的状况,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在治疗过程中,更好的减少处漏[3]。除此之外,假包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患者扩张的血窦,以及瘤周纤维组织所构成的。开展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过程中,增强T1WI信号的过程中,延迟期表现为环状的强化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结节中结节

对于肝细胞癌患者而言,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过程中,还可以在结节中结节的判断上,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这对患者的临床干预治疗,以及预后等,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多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其病灶会展现为大结节灶的特点,但是,在大结节灶的内部,还会出现进展期的肝细胞癌小结节灶的状况[4]。结节中结节的出现,充分反映了肝细胞癌的特殊生长方式。通过实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发现小结节灶的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等,与典型的进展期肝细胞癌,展现出比较高的相似性。但是,在大结节灶的信号特点分析当中,则比较接近于分化较好的肝脏组织状况。所以,针对结节中结节开展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以后,能够加强对肝细胞癌患者的监测效果,对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等,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2.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2.1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

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近几年呈现出了较高的难度,很多患者自身会罹患一些影响性疾病。同时,伴随着肝细胞癌的恶化以及治疗效果的不理想,都会给诊断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在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肝细胞癌展现出的特点,以及肝细胞癌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生理关系来完成,这样才能将患者的诊断得到更好的水平,为临床医疗干预提供足够的支持[5]。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当代比较先进的诊断技术,在可靠性、可行性方面表现较高。作为一种MRI灌注显像技术,DCE-MRI可以无创地评估组织及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在肝脏病变的应用中,DCE-MRI能够显示不同扫描时间顺磁性对比剂在肝脏中的分布变化并测量容积转运参数、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等参数,从而定量地反映正常肝脏组织及病灶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由于DCE-MRI能够定量反映正常肝组织及HCC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故DCE-MRI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评估HCC结节,还能够描绘出HCC病灶周围微血管的浸润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及评估不同疗法的疗效。

2.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就磁共振成像技术本身而言,在应用到肝细胞癌的诊断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仅仅是在单一的层面上努力,并不能将肝细胞癌做出准确的诊断,同时对患者而言,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成效。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肝细胞癌的变化是比较多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阶段性的开展诊断分析,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如果是患者初期的诊断判定,更加需要按照精确的诊断技术来完成。经过长久的发展和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弥散加权成像方法,不断的健全,能够将肝细胞癌更加清晰的诊断,在具体的使用效果上比较值得肯定。基于组织细胞间水分子的布朗运动,DWI可以定量地反映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弥散情况,从而无创地展现不同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其微循环的灌注情况。其中,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可以定量地表现组织水分子的活动能力。大多数HCC病灶的组织密度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因此水分的自由弥散受到限制,故HCC病灶在DWI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且ADC值低于周围组织。

3.小结

肝细胞癌作为当代比较难以攻克的疾病类型,在很多方面都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特别大的负面影响,为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后,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最大限度的将患者病痛有效的诊断,而后对临床医护工作提供足够的参考与指导。日后,应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上,进一步的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英伟,叶慧义.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药代动力学分析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04:317-320.

[2]王华,李嶔,应霁翀,潘国平.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与小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5,12:999-1003.

[3]唐艳华,叶慧义.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03:234-237.

[4]田海飞,曾燕.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细胞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09:1276-1278.

[5]邢春华,陈宏伟,崔兴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及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11:1778-1780.

论文作者:薛丽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薛丽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