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_文献论文

关于“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_文献论文

“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教委论文,信息中心论文,文献论文,文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尽早建立全国性的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已成为共识。近几年来,作为全国图书馆事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高校图书馆凭借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积极探索图书馆从旧有的内容与传统的方式向现代化过渡的最佳方案。

为了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迫切需要,国家教委提出,必须刻不容缓地加强高等学校文献资源的整体化建设,以形成全国高校的文献保障体系。经有关专家反复论证,认为这是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周密组织、计划,分步骤实施,可先从文科入手,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关构想起步于80年代中期,至1992年初,国家教委下达[1992]教高3号文件,决定成立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领导小组,并在北京大学等15所学校建立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下简称“中心”)。文件明确要求,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覆盖齐全、各具特色”原则建立的这批“中心”,将有计划地采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共享文献资源,向本地区、全国乃至国外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并率先采用计算机管理,通过“中心”向其它学校辐射,推动全国高校文献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中心”领导小组对“中心”建设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十分明确,“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到本世纪末建立起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网为目标,立足于当代技术发展水平,高标准、高起点。”

“中心”领导小组成立后,首先在各“中心”成立了由主管文科的校长挂帅、图书馆馆长和研究生院院长参与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并要求各“中心”设立由有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学术咨询委员会,该会对“中心”的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估。紧接着制订了《文献资源建设方案》及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学科表》、《学科文献点设立办法》和《分工布局方案》等文件。

《文献资源建设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教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中心’及相关学校的分工协调、密切合作,形成科学合理的文献布局,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学科覆盖齐全、文献收藏完备的文科文献体系,为全国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的文献保障,同时为国家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贡献力量”。

《文献资源建设方案》的布局模式采用“以学科布局为主,地域分布为辅,兼及语种、文献类型、地方文献等因素;以设在15所学校的‘中心’为主体、联合一些有特殊专业优势的学校,构成国家教委一级的文科文献保障体系;通过联合保障满足各有关高校用户更高层次的需求”。

《文献资源建设方案》的完备要求为“‘中心’所在学校学科覆盖率应达到《文献资源建设学科表》中所列学科的90%以上,其余部分由具有专业特点的院校补充收藏,以达整体上的完备;每一学科文献的收集要系统完备,即各‘中心’分工承担的学科文献中文部分应完备,外文核心书刊要基本齐备,相关文献尽可能收藏,文献整体上要达到研究级水平。”

《文献资源建设方案》的运行措施强调“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加强文献采访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评估制度”等。

上述方案将文献资源的整体化建设推进到实施阶段,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文献资源建设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由于经费与条件的限制,所有“中心”的建设同时达标不太可能。面对这种客观情况,“中心”领导小组提出“总体设计、分批建设”的方针,一方面朝着自动化、网络化的目标建设“中心”,一方面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研制、开发各类软件,也是“中心”领导小组非常重视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已为七个“中心”配备了小型机,其余“中心”建立了微机系统。部分“中心”已与校园网开通。上海地区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个“中心”之间,华北地区的北京大学“中心”与南开大学“中心”将于近期联网。“中心”领导小组还在北京大学“中心”建立了CD—ROM光盘文献检索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近30种光盘数据库,作为向现代化图书馆迈进的试点项目(该光盘检索系统已联入校园网)。

在网络建成之前,各“中心”都在积极进行各种数据库的建设,同时加强对文献资源的报导,为将来实现网上联机联合编目和网上联机查询做好前期准备。

“中心”领导小组把标准化和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多次举办标准化研讨班和各类业务培训班,大规模进行人员培训,并先后制定了“西文图书联合目录”和“西文期刊联合目录”的《数据库实施方案》、《数据库质量控制的若干规定》、《数据库记录质量编制工作细则》,为建立两个数据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已出版书本式《西文图书联合目录》12期,《西文期刊联合目录》即将问世);对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及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水平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中心”领导小组还组织了有关的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北京大学“中心”以“高等学校文科文献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网络系统研究与开发”为题申请到国家教委级社科科研课题;厦门大学“中心”承担“文献情报报道与检索系统选择”的课题研究;中山大学“中心”主攻“台港澳地区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的研究;“中心”领导小组还与美国国际电脑图书馆中心(OCLC)联合举办了“中文数据库国际研讨会”……这些工作都给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以指导和推动。

进入90年代,由于通讯网络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服务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的“热门”工程。

1994年11月初,国家“九五”计划中的一个重大项目“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启动,国家重点项目“211工程”中的“高校文献信息共享服务体系”也在建设中,这预示着我国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也将是一个文献信息事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中心”的目标和内容与这些国家重大项目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先行一步。三年多的艰苦创业,部分“中心”已具备了上网的基本条件,并为“211工程”的“高校文献信息共享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中心”的建设将逐步扩展成一个包括理、工、农、医等学科的全口径的全国高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依托“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联接全国高校,为其提供网上的文献信息服务,成为该网主要的、高质量的信息源。

标签:;  ;  ;  ;  

关于“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_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