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发展的特点_科技论文

香港科技发展的特点_科技论文

香港的科技发展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科技发展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70年代初以来,香港经济发展迅速,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70年代为9.2%,80年代为7.4%,进入90年代至今约为4.5%。而发达国家的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70年代约为3.1%,80年代约为2.7%,进入90年代大多不超过2%。随着经济的起飞,香港已崛起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轻纺产品制造中心……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骄人业绩相比,香港科学技术的发展却大为逊色。总体来说,香港的科研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开发队伍,科研经费不足,缺少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及能领导潮流的各种产品,香港工业的升级转型迫在眉睫,却步履蹒跚。香港与新加坡、南朝鲜、台湾在工业品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港产的塑料、玩具、钟表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无情的挑战,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业更与其他三小龙拉大了差距。当其他三小龙已普遍采用自动化技术生产一些电子业上游产品时,不少香港厂家仍滞留在购入原材料进行装嵌加工阶段。科技发展历来需要政府的鼎力支持,而香港政府一直漠视科技发展,港督彭定康先生在其施政报告中一再承诺要为香港的前途着想,要为未来投资,然而按其学术及科研发展计划,香港的科研费用到1994年占GDP的财政支出的比例也只能以千分率来算。反观其他三小龙,新加坡用于科研与试验设计工作的费用,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韩国在1982年时,研究开发费用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而1991年已增至2.01%。另外韩国还动用国家整体资源,投入发展4家大型企业集团,目前韩国平均100人就有4.8个大学生,而香港只有0.83个。台湾在80年代起由官方每年投入1亿美元,发展科技产业,至今已累计投资10亿多美元。台湾的6年经建计划,瞄准了通讯、信息、电子消费品、精密仪器和自动化机械、新材料等10个世界尖端战略性产业,拟动用3000亿美元,重点支持研究与发展、教育及培训。目前台湾正在加快实施这个计划。

香港的科技发展远远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是与香港政府传统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的。香港政府一贯对香港实行殖民政策,香港不过是它即将转手的摇钱树,其最需要的是利用香港来赚取财富,而对投资额大、风险高、回报期长的科技事业,自然是口头讨论多实际支持少。加上香港政府向来奉行的是“积极不干预”政策,即不对任何行业实行额外资助,只创造一个自由经济环境,让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这个“积极不干预”政策对于一起步就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的科技事业自然不利,但却突出了市场机制,使香港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直接面对无情的国际市场减轻负竞争,以拼搏、进取、灵活应变的精神,实行“利润挂帅、市场第一”,以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商业价值观渗透到香港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并影响着香港社会、经济,也影响到香港的科技发展。因此,如果认为香港不过是一片“科技沙漠”,也有失之偏颇。事实上,“积极不干预”政策一方面制约了香港科技的长足进展,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种政策下突出市场机制的经济环境及“利润挂帅、市场第一”的价值观却又孕育出香港科技发展的鲜明特色。

一 利润诱因是香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香港既不像美国那样划出巨额经费搞科研,也不似日本那样不惜重金购买技术专利,香港引进科技时,首先着眼于市场需求。对世界上刚问世的“高、精、尖”科技商业价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却情有独钟,不论是工业机器还是智能计算机,若未达到其实用程度,还没能籍此赚取利润时,香港不会枉花钱财吸纳,但一当国际市场出现新设备、新技术,有利于提高香港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出口份额时,香港会千方百计学到手。例如不久前香港成功地引进了一套激光3D制办新科技,大大加快了新产品开发速度(激光3D制办技术融合了电脑、激光和感光聚合物各方面的技术,是制造商品样本技术上的一项突破,现时全球约有250个激光3D制办系统投入生产)。

二 倚重技术引进是香港提高科技水平的捷经

香港十分重视吸收世界先进的应用型技术,博取众长,为我所用,因而在应用技术方面,香港有较强的优势。香港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的应用,均达世界先进水平。如1992年建成的“中环广场”,有78层,总高374.3米,是世界最高的混泥土构架建筑物,也是全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全球则名列第四名;香港地铁采用钻挖隧道方法建造,施工设备先进,地铁设有自动化收费系统及最先进的电脑控制,以确保运行快捷安全。自1979年10月开始投入服务以来,已运载超过60亿人次,眼下香港地铁每日的平均载客量达230万人次,早上最繁忙时间,每小时发车多达31班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地铁之一。

另外,香港的工模业已应用电脑数控机生产高质量模具,制衣业应用电脑辅助设计,第三产业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如香港贸易发展局的电脑贸易咨询系统,其质素与效率堪称亚太区之冠,位于世界前列。香港还拥有全球首家采用光纤认字及影象编码分类邮政局等等。

总之,引进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大致上代表了香港应用科技所能达到的水平。倚重技术引进,博取众长,是香港提高科技水平的捷径。

三 推广先进技术,培训职业人才

为了使引进技术能迅速普及,香港政府较为重视技术推广和中低级技术人才的培训。香港的工业署、生产力促进局为科技引进、推广提供多项服务,如生产力促进局定期进行研究,探讨新技术在香港应用的可行性范围,通过举办研讨会,提出咨询计划、示范表演等途径,及时推广先进技术。另外香港较为重视职业培训,职业训练局专门承担这项工作。目前该局辖下有7间工业学院及10多个训练中心,各工业学院共设321项课程,如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艺、制衣业、会计学等等,工业学院每年培训学员逾7万。

四 紧跟市场潮流,擅长仿制创新

尽管香港没有多少自创的名牌产品,但香港的一些产品的出口量或出口值却连年名列世界前茅,如香港的手表产量约占全球手表总产量的70%等等。在这方面香港企业家敏感的市场触角及高超的产品仿制创新能力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要进行海外市场调查,费用大、风险高。而香港的工企业以中小型为主,资金有限,人才缺乏,难以独立研制开发新产品,要在竞争中胜出,唯有紧跟国际市场潮流,在仿制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但流行产品竞争性也很强,不仅在本地同行之间有竞争,而且还要与外国厂商较量。要在较量中取胜,一要时间抢先,二要产品有所创新,虽属仿制,却不能雷同,这就要在外型设计上狠下功夫。例如设计复印机的机壳,要求外型款式美观、内部结构合理、操作使用方便。为获得总体机壳的印象,往往要先做一个手版,手版的大小、形状、颜色须迎合消费者口味。因而往往先用塑胶片拼成一个模型,用胶粘剂固定,内部装上结构件,经过打磨、修饰,骤然如真。再进行不断观察、分析、操作,对整机外型、颜色、结构提出改进意见。不少厂商为及时征得顾客意见,往往将手版拍成照片,进行宣传,甚至直接把手版拿到国际性展览会上展示,以迅速获取市场反馈,及时投产。在竞争的重压下,练就了香港企业家在产品外型设计方面的一套过硬功夫,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仿制、创新能力。如在电子业中,一个新产品仿制时间,美国需要8个月,日本为5个月,香港则平均不到3个月。

五 有发达的第三产业相配合,可望成为亚太区技术贸易中心

香港是个国际商埠,货如轮转,客似云来。香港又是“购物天堂”,客户尊为“上帝”,可随时对商品反馈信息。加上香港资金充裕,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及交通网络,因而成为众多跨国公司亚洲总部的所在地,也是它们进入中国内地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第一站,许多先进科技和设备都首先在香港亮相和扩散。加上香港已获得“巴统内部地位”,拥有进口和转口高科技产品有利的贸易地位。1990年10月初,美国政府已决定给予香港“巴统内部地位”,即豁免香港受实施于非西方国家进口高科技产品的多数限制,在“巴统”成员国监督和认可的出口管制下,允许香港从事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和转口贸易。还有,最近“巴统”已放宽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包括缩小禁运商品范围及简化签证程序,这使香港对内地的高科技产品转口得以受惠。香港已逐步成为世界各类型应用科技接收和辐射的中转站。可见,香港不仅是亚太区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轻工业中心、展览中心、会议中心,还可望成为亚太区的技术贸易及技术转让中心。

总之,香港的科技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香港的科研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开发队伍,缺少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及自创的名牌产品,工业升级转型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香港倚重技术引进,在应用技术方面不少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等等。可见,香港在科技发展方面,劣势与优势同样突出,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香港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长期作用所致,是香港这个突出市场机制的殖民地经济的必然结果。应当清楚的是,香港的劣势不容忽视,它将斧削今后香港经济的竞争力及发展后劲,若不及时纠正,香港在“四小龙”中落伍则是迟早的事。然而香港若能正视弱点,进一步加强与大陆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大陆因素的作用,发挥自身国际都市之所长,则香港的科技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目前,面临政权交接的香港政府在发展香港科技方面已难大有作为,我们唯寄希望于97年后香港的特区政府,寄希望于即将亲自治理香港的港人。

标签:;  ;  

香港科技发展的特点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