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他们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通气治疗时间和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的比较上,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减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满意度
呼吸机在临床急救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机械通气的方法,但在给予患者这样的治疗方式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是一种出现在距离机械通气治疗48h到拔罐后48h期间出现的肺炎[1]。不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情况。为此,我院给予了部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的是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在2015-2017年期间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45.3±1.2)岁,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2-10天,平均治疗时间(4.7±0.8)天。在这50例患者中有17例休克患者,22例多发性外伤患者和11例脑损伤患者。观察组中有男24例,女26例,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46.2±1.6)岁,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3-10天,平均治疗时间(5.3±0.9)天。这其中有15例休克患者,23例多发性外伤患者和12例脑损伤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时间以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内容有病房环境护理、卫生情况护理以及用药、饮食与作息护理等。观察者患者则接受以此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环境护理:坚持无菌操作的工作原则,每天定期给病房和医疗设施消毒,尤其要重视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工作,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按时打扫病房内的卫生,使其处于整洁、干净的状态,并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2)呼吸机与呼吸道的护理:对于管道内的杂物,必须要及时清除,定期更换相关设备里的液体并基于消毒措施。此外,要采取合适的方案来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并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进行吸痰处理,时间应控制在15s之内,对于期间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于主治医师来解决。(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来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确保他们得到足够的营养,以促进患者免疫力的提高,加快恢复速度。(4)心理护理:在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时,应当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对于他们在病情上的疑问,应当及时给予准确的解答;此外,对于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同样要重点观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使他们自愿接受医生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满意度的调查是以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设计的调查问卷为参考依据,问卷分值为100分,其中81-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治疗通气时间的比较
在两组患者机械治疗通气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给予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作,就会在原有基础上加重患者的病情,促使他们不得不继续接受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和住院护理,严重时甚至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2]。因此必须给予神经外科监护室的机械治疗通气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来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基本上只放在对于病情发展、身体指标的变化上[3]。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会因为多次吸痰而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患者的防御能力,增加入侵的细菌数量,使得患者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相关研究结果显示[4],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4h后会出现口咽部微生物进入到下呼吸道的情况。有研究发现[5],及时的病房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外界细菌与病毒的入侵;给予患者全面的身体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在此基础上减少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
在我院的这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通气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在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上,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点与文英花[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说,适当地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神经外科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总之,给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不但有利于减少他们接受机械治疗通气的时间,同时还明显降低了他们产生并发症的概率,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了满意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文婷.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5):117-118.
[2]薛怡.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2016,22(20).
[3]毛欣荣. 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0):1293-1294.
[4]孟琳.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9):250-251.
[5]夏茂红.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1):133-134.
[6]文英花. 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1例中的应用分析[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5(03):236-236.
论文作者:陈肖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性肺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机械论文; 两组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