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评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贾晓峰,王姝,王珏,卢瑞东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评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贾晓峰,王姝,王珏,卢瑞东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贵州 贵阳 550013)

【摘要】目的:对膝关节损伤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评判的作用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6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证实;术前均行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组患者术前MRI检查,共发现325个软骨面,其中MRI表现异常202个(62.2%),包括I级71个,图像显示轮廓完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的高或者低信号;II级37个,图像显示软骨一定程度变薄、缺损,但低于全层50%,或软骨表层不光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高低信号混杂影,关节腔内能见积液信号;III级44个,图像显示软骨显著变薄,软骨缺损超全层50%,且大多数关节腔内积液;IV级50个,图像显示局部软骨全层缺损,缺损位软骨下骨质暴露且伴临近组织结构异常,与术中观察所见基本一致。结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采用MRI检查,可确定损伤位、大小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膝关节软骨;术前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4;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109-02

膝关节软骨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病症,主要是关节软骨局部无血供等变化致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则易引起关节炎性病变,严重的导致关节畸形,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所以,应尽早进行治疗,而为确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前必须进行准确、全面诊断。MRI是临床重要诊断技术,在软骨损伤诊断中有着良好应用。本文主要对6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术前MRI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通过影像学、手术病理等检查确诊,符合《临床骨科学》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排除膝关节恶性病变、炎性病症等患者。其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9例;20~73岁,平均(43.3±3.1)岁;左侧28例,右侧31例,双侧6例;46例有明显膝关节外伤史,19例无显著诱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检查,应用Siemens Avanto1.5T磁共振四肢关节诊断仪检测,采用膝关节专用线圈。具体操作:行仰卧位,将患侧膝关节置于线圈中心,并自然伸直或者稍微外旋10°;行常规矢、冠状面扫描,部分进行横断面扫描,常规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扫描层厚、间距分别为3.0mm、1.0mm。图像信息经处理后传输至医学影像系统;并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影像专科医生读图。依照Ooterbridg分级标准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

在读片、分析后,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依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微骨折术、钻孔术等。在术中全面查看患侧关节软骨,同时对损伤软骨位置、范围、类型、程度及关节腔内等情况进行观察,重点注意影像结果提示关节软骨损伤位,对比术中观察结果和术前MRI检查结果。

2.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MRI检查,共检查325个软骨面,其中202个MRI表现异常,占比62.2%,包括I级71个(35.1%),表现为轮廓完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的高或者低信号;II级37个(18.3%),表现为软骨一定程度变薄、缺损,但低于全层50%,或软骨表层不光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高低信号混杂影,关节腔内能见积液信号;III级44个(21.8%),图像显示软骨显著变薄,软骨缺损超全层50%,且大多数关节腔内积液;IV级50个(24.8%),图像显示局部软骨全层缺损,缺损位软骨下骨质暴露且伴临近组织结构异常,与术中观察情况存在一致性。

3.讨论

膝关节软骨损伤在早期主要表现为表层变化,譬如:表层纤毛样撕裂、基质碎裂等。研究表明,关节软骨损伤严重度与手术修复效果密切相关,如损伤越严重,那么修复效果就越差。所以,在术前必须仔细、全面地评估患者软骨损伤度,同时在术中需针对、有效地处理,以便强化修复效果[3]。近年来,伴随微创技术创新和发展,软骨损伤临床治疗技术日益成熟,主要有钻孔术、微骨折术、自体软骨移植术等,有着确切疗效,术后恢复良好。但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早期、准确判断。

MR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软骨病变诊断中有着广泛应用。其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同时可多方位成像,可更为清晰显示膝关节软骨及其下骨质、韧带、半月板、关节囊等组织的情况,是显示膝关节解剖结构和损伤的有效检查法,特别是在术前评判损伤情况有着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现阶段,临床应用在关节软骨损伤检查中的MRI序列较多,常见的有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质子加权序列、稳态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及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等。尤以稳态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与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曲线下面积值较高。膝关节软骨的MRI信号表现能够准确反映出软骨组织结构及其生物化学特性。为更为清晰地显示出软骨解剖细节,除要较高的信噪比外,同时还需还需较高的对比度。MRI分级判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依据主要就是软骨形态及其信号变化。对于关节软骨轻度损伤MRI图像表现为软骨增厚,但软骨面还是连续的;如软骨损伤严重则表现为软骨面部连续,甚至出现局部缺损。原因在于软骨过度负重,软骨于骨界面间会形成较明显的剪切力,导致钙化层断裂或者钙化层和软骨下骨分离[4]。本研究中,6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MRI检查结果与手术中观察结果一致。表明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准确、重要参考。

综上而言,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手术治疗中,术前采用MRI检查可有效确定损伤位、大小及累及范围,保障手术安全,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向飞,陆美君.MRI对半月板及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4):804-805.

[2]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

[3]董立英,谢宝杰,周玲,王秀珍.MRI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13,53(32):36-37.

[4]李樑,余剑峰,刘书奇.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价值对比[J].重庆医学,2016,45(04):522-524.

论文作者:贾晓峰,王姝,王珏,卢瑞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  ;  ;  ;  ;  ;  ;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评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贾晓峰,王姝,王珏,卢瑞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