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护理活动的目标,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目前,术后转运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其危险事件发生率约为6%~71.1%[2]。具体原因可能是由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转运时间很短;全麻药物、镇痛药以及肌松药的在体内的残余作用等[3-5]。因此,随着医院的发展,手术量的增加,周转的加快,为了更加安全有效转运术后患者,我们拟对手术后患者从PACU至病房的转运流程进行优化。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60例术毕转入PACU的全麻手术后患者,手术种类无限制。患者在入恢复室前均已拔除气管插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优化组(试验组)和普通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17到85岁,平均(48.86±14.02)岁;其中肝胆胰手术19例,骨科骨肿瘤手术4例,胸科手术3例,乳腺手术、胃肠手术、肛瘘手术、甲状腺手术、阑尾手术各1例。试验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9到68岁,平均(49.93±11.67)岁;其中肝胆胰手术17例,骨科骨肿瘤手术7例,乳腺手术2例,胸科手术、胃肠手术、肛瘘手术、甲状腺手术各1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表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比较 组别 总例数 男 女 年龄 试验组 30 12 18 49.93±11.67 对照组 30 9 21 48.86±14.0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种类明细 组别 总例数 肝胆胰 骨科骨肿瘤 胸科 乳腺 胃肠 肛瘘 甲状腺 阑尾 试验组 30 17 7 1 2 1 1 1 0 对照组 30 19 4 3 1 1 0 1 1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转运方法,即手术结束后,患者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转运至PACU,PACU护士(低年资护士N0-N2)接收患者后观察30分钟,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则由麻醉医生和工勤人员(随机外勤)转运至病房。试验组采取优化转运流程转运患者,优化程序如下(图1)。1.2.1人员准备 ①科室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和流程化,降低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加强医护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②定期检测设备。厂家定期检修保养转运车,工勤人员每日检测车辆性能,确保其性能良好。③人员配备:2名PACU护士,其中1名为固定低年资护士(N0-N2),另1名为高年资护士(N3-N4)负责出室前的核查,由麻醉医师确认离室标准后由该患者麻醉医生及工勤人员(固定外勤)送返病房。 1.2.2实施 根据规范化流程实施患者的接收、转运等工作,具体如下:①接收前准备: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转运前5分钟电话通知PACU护士做好接收准备。②接收病人: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至恢复室,并与PACU护士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麻醉情况、术后复苏情况、术中输血输液情况、皮肤情况、特殊情况等,交接病历,确认无误后手术室护士签字。③转运前准备:转运前15分钟PACU低年资护士通知接收科室的责任护士做好监护、吸氧、病床等接收准备,PACU低年资护士再次核查患者情况,首先确认患者信息,检查各种管路固定是否牢靠,连接是否紧密、通畅,伤口敷料有无渗血,皮肤情况等,检查完毕携带抢救设备、药品及病人用品,并在护理交接单上写明并签字。高年资护士负责再次核查低年资护士的工作情况,同时工勤人员确认转运车性能是否良好。④转运中:麻醉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头位负责观察和管理,工勤人员负责推转运床,转运中注意患者的头部、肘部、脚部,防止碰伤,推车行驶速度平稳。1.2.3交接 患者被送回病房安置妥当,生命体征平稳后,麻醉医生与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详细的手术、病情和管路交接,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麻醉情况、术后复苏情况、术中输血输液情况、特殊情况等,交接病历,确认无误后病房护士签字,如有问题可与PACU的护士联系。过床人员包括麻醉医生、病房护士、工勤人员和家属辅助病人过床,搬运动作准确、协调、一致。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输氧中断、输液管堵塞、输液管脱落、静滴流速不稳、导管脱落、坠床、引流管堵塞、引流管脱落、敷料渗出、尿管牵拉、生命体征波动、病人躁动、磕碰问题、皮肤发红、电梯问题、推车刹车问题、腕带丢失、物品丢失等,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1 优化转运流程图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内有2人发生不良事件,占该组总人数的6.6%(2/30);对照组内有16人发生不良事件,占该组总人数的53.3%(16/30),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1),见表3。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输液问题 皮肤问题 电梯问题 生命体征波动 物品遗漏 书写错误 试验组 30 1(3.3) 1(3.3) 0 0 0 0 对照组 30 8(26.6) 2(6.6) 2(6.6) 2(6.6) 1(3.3) 1(3.3)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经统计,试验组内30人中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者有25人,表示满意者有5人,非常满意率占该组总人数的83.3%(25/30);对照组内30人中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者有18人,表示满意者有12人,非常满意率占该组总人数的6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见表4。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一般例数 不满意例数 试验组 30 25(83.3) 5(16.7) 0 0 对照组 30 18(60) 12(40) 0 0 3 讨论术后患者转运安全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最主要的一个方面[6]。但是随着医院手术总量大幅增长,单日手术量也明显增加,原有的手术患者接送管理流程已不能满足手术室安全顺畅运行的需求。护理工作内容琐碎,为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7],有计划的转运过程,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以及性能良好的转运设备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提高转运的安全性[8],从而达到安全快速的转运。优化转运模式明确了医护责任,优化了转运流程,对提高转运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非常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优化转运流程后,各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非常满意度。由于本次研究时间较短,对于改进后的优化流程,仍需进一步观察实际运行效果,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1]乌转英,王红霞. 我院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和体会 [J] .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72-373.[2]Lw M,Jaschinski U.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Anaesthesist,2009,58( 1) : 95-105.[3]殷黑兰,练文娟.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试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 11) : 2012-2013.[4]吉晓萍,吕晴. 循证护理在预防全麻术后恢复期并发症中的应用 [J] . 护理试践与研究,2012,9(17):138-139.[5]陈江辉,郭曲练. 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 14) : 81-82.[6]时茜,章欣,杜慧芳. 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护理管理 [J] .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136-137.[7]韩金红,孙宏玉,韩金香,等. 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J] .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6):454-456.[8]赵伟英,Greaney B,陈三妹,等.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219-221.
论文作者:喻绯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护士论文; 术后论文; 情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事件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