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商圈理论指导零售企业布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圈论文,零售企业论文,布局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圈也称商势圈或购买圈,它是指零售企业吸引顾客的所及范围或地域。
商圈是以零售企业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构成一定的辐射范围所形成的。商圈包括三部分: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核心商圈一般包含某一零售企业顾客总数的55%~70%,是最靠近零售企业的区域,顾客在人口中所占比重最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也最高,很少同其他同类零售企业的商圈发生重叠。次级商圈一般包含这一零售企业顾客的15%~25%,是位于核心商圈外围的商圈,顾客较为分散,顾客光顾率也较低。日用品零售商场对这一商圈的顾客吸引力极小。边缘商圈包含其余部分的顾客,这类顾客往往是分散的、次要的。边缘商圈位于次级商圈之外围,属于零售企业的辐射商圈。在边缘商圈内来店购物的比例更低。日用品零售商场吸引不了边缘商圈的顾客,只有选购品零售商场才能吸引他们。商圈不一定都是同心圆模式,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形状。
影响商圈规模和形状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归纳为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商圈规模和形状的企业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与人口因素、区域经济状况、经济基础情况、距离、交通状况、城市规划、零售企业聚集状况及商业区的形成、配套服务行业等。影响商圈规模和形状的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有:零售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品种、售卖方式、业态类型、经营水平、信誉、知名度等。
我国零售企业布局存在若干问题
1.零售企业发展缺乏规划,发展过速
由于商业零售业发展迅速,投资零售业风险小、收益好,不仅商业系统内零售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企业也积极向零售业延伸,个体、私营、外资,以及其他行业也纷纷投资零售业,使得商业零售业在数量上、规模上、档次上都得到迅猛发展。
零售企业发展缺乏规划,超速发展,布局混乱,突出表现在大型商场建设上,形成“商场热”。大型企业和名牌产品生产厂家看好大商场,因为大型商场货流量大,集约化程度高,覆盖面广,是企业扩大销售、扩大名牌效应的制高点,因此争相将自己的产品送到大型商场销售,客观上形成了对大型商场的需求。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各地在加快城市建设,都要求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建筑物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一大批现代化的、豪华型的商业大厦、购物中心、大商场应运而生。据原国内贸易部提供的资料,近5年来, 全国兴建的大型商场超过了前40年的总和。这种发展过速和布局混乱,显然违反了商圈的基本原理、商圈的层次性、商圈形成要考虑的若干影响因素等,特别是大型豪华商场热,背离了商圈形成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单体商场规模的扩大和档次的提升,在一定限度内会扩大企业的商圈,但这种规模的扩大和档次的提升必须和商圈内居民的收入水平、购买力相适应,超越了这一限度,不仅不会扩大其商圈,甚至会缩小其原已取得的商圈,必然导致有场无市,店多客少,经销能力难以充分展开,设施和人员出现闲置,效益普遍下滑。
2.大型零售企业过于集中,过度竞争
近年来,不少部门和系统利用占有的城市中心地段,纷纷建造巨型商厦,城市商业中心转瞬之间出现多个综合经营的大型零售企业。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东单、前门、崇文门外大街等传统商业街道要进行改造重建,发展成全新商业街,近一二年开工建设的大型商场有75家,预计,到本世纪末,京城现代化大型商场将达到160家。 如此大商场云集的城市商业中心必将引起商战频繁,竞争激烈。有人对北京王府井、大栅栏等著名商业街萧条的原因分析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将交通问题列为首位原因。许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去北京的大栅栏和王府井大街,恰恰是由于那里嘈杂的人群、机动车的威胁、拥挤的人群、购物环境差、设施陈旧,无论是客流量的分析,还是影响商圈形成的要素分析,城市中心商业区应谨慎扩张,“大商场热”也该适可而止。
3.零售企业单体规模追逐大型化
有人认为我国零售商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大型化,并以美国为例引证,认为“美国的零售商业在百货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超级市场,巨型超级市场比超市大1倍,联合商场比巨型超级商场大1倍,特级市场比联合商场大4~5倍。大商场不仅数量在增加,而且地位高,年销售500万美元的大商场,占网点数量的2.1%。而销售额却占38.3%,美国50家最大零售店,销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19.8%。”但美国这种零售企业大型化是与其生产力发达、商品市场流通速率高、流通量大、驾车购物、一次性采购量大、顾客普遍存在进大不进小的购物心态等密切相关的。我国根本无此国情,不能如此引证。零售企业单体规模的扩张要受商圈、人口、环境、购买力、交通条件,以及企业自身经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定的商圈注定其规模实际上是有发展极限的。如果其经营规模超过了一定商圈的制约度,就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并会出现规模效益递减的情况。我国近几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单体卖场规模,有些百货公司的营业面积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平方米,投资过大,而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效益,其原因除了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外,最主要的是在开展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商圈分析,缺乏商圈战略。
应用商圈理论指导零售企业布局
1.依据商圈理论,搞好零售企业的发展规划
应进一步优化零售市场营销环境,深化改革零售业经营管理体制,打破行业、部门、区域封闭状态,建立统一的零售市场,制定零售业整体发展规划。首先,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一批现代化的大中型零售企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营销环境,发展外向型零售企业,构造一个内外市场对接的环形经济圈;其次,在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地区建立特大型和高档次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经营大厦,形成面向区域的世界商业中心与辐射网络;再次,在中小城市建立一批新型规范的专业和综合性商店,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群体性零售服务体系;最后,在城乡地区发展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型零售网点,把不同的消费者群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零售企业的布局。
2.零售企业布局要树立营销的新观念
凡是取得良好经营成果的零售企业都明确认识到: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是消费者,必须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科学地组织其营销活动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许多零售企业开始重视进行市场调研,运用市场细分原理和商圈理论,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以此创造自己的经营特色,一反过去追求规模而无经营特色的陈规。如百货商店以华丽的装潢、齐全的商品来吸引广大的顾客群;超级市场则以注重商品规格齐全,自助式服务来拓展市场;专门店以专而全的产品形象来争夺市场。
3.零售企业布局要重视市场定位,适应不同消费群
美、日等国目前的市场状况表明,喜爱便宜货的消费者会往专卖处理品的商店跑;重视时间效益,买了就走的消费者喜欢去便利店;认为购物就是休闲,强调一次购足、品种齐全的消费者会涌入购物中心或百货公司;而强调商品特色、重视良好服务的专门店则会吸引重视商品品质的消费者光顾。因此,满足不同顾客层的做法将越来越受到零售企业的重视。这就要求按照商圈理论,发展多种新兴零售业态与此相适应。
4.按照商圈理论,零售管理组织应集团化、层次化、多元化
我国部分大型零售组织已成为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零售组织规模出现了大、中、小三个发展层次,大的以购物中心为主,融餐饮、娱乐、休息为一体;中的是以专业和综合型为主,这些企业是我国零售业的主体,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的有城市、乡镇、农村的私营专门店、便利店、仓储店、直销店等,数目众多。这些层次构成了我国零售业目前的“塔式”结构。
5.实施商圈战略,促使零售企业布局的合理化
商圈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促销战略、关系营销战略、顾客满意(CS)战略、企业形象(CIS)战略、零售吸引力战略、 商业环境艺术设计战略、商场现代化战略等。实施商圈战略才能打牢企业根基、提高固定顾客率和市场占有率,并据此进行零售企业的布局调整,使之日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