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韩旭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韩旭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135

摘要:建筑工程項目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应用到最多的材料就是混凝土,而混凝土应用中,往往会存在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的情况,影响到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威胁到其整体的质量,这就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防止这一问题的出现。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为建筑工程高低结构浇筑密实的混凝土,并且能够使其形成连续的整体,可以有效的防止沉降、变形以及裂缝等情况的出现,可以说,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建筑后浇带相关技术原理

常言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建筑有很小的裂缝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虽然裂缝小,但是其承受的压力却非常大,因此许多建筑设置了后浇带。后浇带能够分散建筑压力,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当提前做好规划,保证建筑一旦出现裂缝可以及时将压力传递给后浇带并进行分散,将压力降低。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解决建筑压力问题。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整体性原则,不能分散看待建筑物,要确保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不过当前设计人员的规划设计中大多更加重视局部的设计,然后将各个部分拼接起来,这不利于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建筑很难分散各方的压力。建筑裂缝的出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温度、设计不合理等,所以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要从整体考虑,有效预防温度、荷载等造成的混凝土裂缝问题,确保建筑能够安全地投入使用,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

2后浇带的作用分析

(一)适应结构的沉降变形

高层建筑以及综合体建筑的出现,对于建筑施工提升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建筑结构是一个整体,但是组成这个整体的部分,有着不同结构,不同在结构之间在同一基础下会出现不同的沉降变形。例如,在高层建筑中,主楼与裙楼的由于荷载的不同会出现不同沉降变形,设置后浇带使得变形稳定后,将各部分结构连接成为稳定的整体的结构。其次,建筑结构的变形是客观存在,利用后浇带,施工结构的沉降变形,不仅减小了结构由于变形产生了的内应力,而且加强了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

(二)克服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自身硬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膨胀与收缩问题。并且钢筋混凝土易于收到温度的影响,这使得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收缩与膨胀,从而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这对与结构的受力是不利的。首先,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施工晚于整体结构的施工,钢筋混凝土的自身硬化过程中的收缩膨胀有效地得到了释放,减小了内应力,可见后浇带能够克服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其次,建筑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十分常见,进行后浇带的设置,能够在整体层面使得结构进行变形释放,也是一种调整建筑变形的手段。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后浇带的设置

1.选择合理的后浇带断面形式

在不同的房屋建筑类型之中,要根据情况选择合理的后浇带断面形式,从而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当前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之中,包括四种断面形式:平直缝、阶梯缝、企口缝以及V形缝,绝大多数的房屋建筑施工团队都在应用平直缝的断面形式。当然如果工程之中情况有所变化时,则需要改变断面形式,通常情况下,墙板厚度在60cm以上时,应用企口缝,而在60cm以下时,则需要平直缝以及阶梯缝的断面形式。

2.合理选择后浇带的浇筑位置

后浇带在浇筑的时候,应该选择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构件部位,一般不能将后浇带设置在剪力墙的中间部位,后浇带设置在梁、板的反弯点周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个部位不会因为剪力或者弯矩太大而给构件本身带来较大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合理设施后浇带间距的大小

如果没有在施工图上设置后浇带,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结合工程实际和后浇带的施工规范进行设置;如果施工图中有预留,就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在设置的时候,预留缝隙之间的距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而不一定遵循施工图中所设计的间距进行预留。但是一般来说,建筑物如果是矩形的,而应保证后浇带的间距在40cm范围内,其最小间距的设定应该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和气候状况等进行確定,但一般来说,应保证最小间距在30cm或以上。

(二)支设后浇带模板

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地基基础沉降变形也逐步趋于稳定状态,结构底部混凝土收缩应力也逐步释放完毕,因此需对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浇筑混凝土前,需在后浇带下部铺设模板,如遇板构件时应在底部铺设模板,遇梁构件时应在侧面和底部铺设模板。支设模板时应对模板底部支撑的高度进行调节,对模板与两侧混凝土构件的连接位置进行相应防水处理,避免因浇筑面底部高度与原构件底部高度不统一而出现截面突变或漏浆的现象,从而影响浇筑质量。

(三)混凝土的浇筑

1.后澆带混凝土浇筑:由于不同类型的后浇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浇筑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对于伸缩后的后浇带,一般在施工后42-60d进行,施工之前,还需要对混凝土的收缩情况进行测定方能进行后浇带浇筑;对于沉降后的后浇带,应注意观察建筑物的基本沉降情况,当沉降基本完成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2.在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之前,首先应用清水对施工缝进行冲洗,并确保其处于湿润状态下24h,然后对混凝土表面的积水进行排干处理,并在施工缝内,设置一层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的成分应当与混凝土的砂浆成分一致。

3.对于后浇带混凝土的选择,一般选择无收缩的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调制过程中,首先混凝土的强度应高出先浇混凝土的强度一个等级,一般采用膨胀水泥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配制。在配置过程中,可以适量的加入一定的早强减水剂。此外,需要注意的时,混凝土的质量受到膨胀剂的掺量影响,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调制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试验,确定膨胀剂以及外加剂添加数量和品种,从而调制出最符合施工现场条件的混凝土。同时还应通过延长搅拌时间等方式,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四)立缝表面凿毛处理

在后浇带的混凝土实现终凝将挡板拆除后,需要对后浇带部位立缝表面凿毛进行处理,一般采用斩斧、钢杆等工具沿表面凿毛形成线进行处理,并及时处理掉一些松散的沙子和石子。由于后浇带部位刚刚形成终凝,所以此时混凝土的自身强度也相对较弱,较容易完成立缝表面的凿毛处理,通常凿深值设置为20mm-30mm。

(五)浇筑后养护工作

在浇筑后的12h之内,需要使用薄膜进行覆盖,保证薄膜内有存水。同时,应该视混凝土的湿润程度对其进行浇水保护,浇水的次数应该视具体的湿度而定。当气温处于5℃以下时,不可以进行浇水,并保证养护的时长在15d以上。在混凝土强度达标之后,可以拆除模板,并检查其是否存在裂缝。在距离后浇带50cm的位置,应该使用水泥制作围堰,以此进行24h的蓄水实验,保证其没有漏水现象。同时,在混凝土定型稳定之后,应该对其进行蓄水试验,以此检查是否存在裂缝或者气泡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必须要及时进行修补,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结语

总之,建筑后浇带是建筑建设中范围较为广泛的一项工程,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是一项具有重要作用的工程。为此,在进行建筑后浇带的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施工设计方案;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及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控制;完成施工后还要对施工成果进行后期的保养,为提高建筑整体质量奠定基础,帮助建筑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华.探讨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11).

[2]罗吉乐,李宏岩.论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4).

论文作者:韩旭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韩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