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加大,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公路是联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纽带,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优质的公路质量作支撑,而公路设计工作又处于公路质量的基础环节,好的公路设计工作必须依靠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文章重点分析了公路设计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希望能够为公路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帮助,进而提高公路的质量。
关键词:公路设计;灵活性;创造性
1 公路设计的重点
与环境保护进行良好的结合是公路设计的重点。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已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公路建设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但在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负面效应。所以,公路设计对环境保护一定要引起重视。文章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1节约用地
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在土地上的占用,尤其是耕地。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无法避免的,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耕地的使用。
1.2注意对生态敏感区的保护
由于公路的跨度比较广且长,极有可能跨越不同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防治区、水源区、林地、湿地、草原等。公路建设一旦穿越或接近这些生态敏感区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力度。
1.3减少水土流失
一方面公路建设时,不可避免的会对地表植被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会造成土壤表层裸露,抗蚀能力下降,最终产生水土流失的情况。另一方面,建设中的垃圾,包括废弃土和残渣,这些废弃物累积在一起就会使结构松散、缝隙大,此时若不实施有效的处理,水土流失就会产生。针对这两种情况,设计时应特别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水土的稳定性。
2 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交通安全事故的数据都是由公安部门负责管理的,而作为道路设计方的公路部门却没有参与进来,更别说是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系统来对交通事故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了。在这种情况下,公路管理部门就无法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评估,对于公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也就无法进行完善与改进了。
2.2 对公路设计在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交警部门在对交通事故进行定性时,一般把交通事故的原因分为五种:机动车故障原因、驾驶员原因、行人及乘车人原因、非机动车原因和公路原因。其好处在于,在涉及到机动车故障和驾驶员原因时,通过车辆保险就能够对善后工作进行比较快速地处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对交通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而忽视了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比如:在公路的某一个路段,频频发生机动车因刹车不及或刹车失灵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人们可能只会想到是机动车刹车故障或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的驾驶等原因,基本上不会想到公路设计是否存在着缺陷,是否是公路设计的不足导致了事故的频繁发生。因此,虽然在定性交通事故原因中包含公路原因,但由于人们对公路设计在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本上只将交通事故的原因归结于除公路原因外的其他原因。
2.3 缺乏具有创新理念的公路设计人员
现阶段的公路设计人员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设计经验,在进行公路的测绘、观察、设计时都非常熟练,但是却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路设计虽然已经具有非常成熟的的技术,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旧的公路设计技术和经验未必就能完全适应当前公路的需求,因此,公路设计人员只有在公路设计的技术、流程、思路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使公路设计能够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使公路设计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3 公路的设计原则与概况
3.1 总体原则:以路面设计及水文、地质不良路段的路基病害处理为重点,充分利用旧路。采用拟合旧路的方法进行设计。
3.2 平面、纵断面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变化情况,坚持选线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的相互协调、注意绕避不良地质路段。平、纵均采用各种曲线组合形式,并尽量满足平、纵曲线的最佳搭配,使之达到曲线圆滑,过渡顺适的要求。纵断面设计时,还应分段综合考虑路基的抗灾、防洪、最小填挖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纵向排水要求。
3.3 横断面设计:注重支挡构造物的选型与布局,根据地形、构造情况做好边坡设计,为控制边坡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填挖高度一般控制在8米以内,并做好截水沟设计,确保路基和边坡的稳定。
3.4 路基设计:重点考虑路基强度、稳定性和水稳性,应重视路基填料的选择,特别是高填方路段,尽量选用透水性、水稳性好的砂性土、砂砾石和岩渣等材料填筑。控制塑性指数,采取设纵、横向盲沟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确保路基稳定;在能满足标准的基础上,力争改善平面线形和纵坡,避免出现大填大挖。
3.5 路基排水设计:全线多数路段采用几何尺寸为:顶宽60cm、底宽:40cm、高40cm的梯形土质边沟;对地质不良引起病害的路段和坡陡弯急的路段设计了顶宽60cm、底宽:40cm、高40cm的梯形浆砌片石边沟并在几处病害严重的整体滑坡路段增设了纵、横向盲沟和浆砌片石排水沟,把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出路基和滑坡体之外,防止因为水害而造成山体的破坏,威胁路基的稳定,增强路基的排水能力。使全线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保证路基及边坡的稳固。
3.6 路面设计:根据交通量和组成情况以及使用要求,全线按Ⅰ类加宽。设计交通量等代作用轴次671465,属中等交通分级,采用弯拉强度4.5MPa,C30混凝土;外业中对原旧路状况和沿线地质土壤条件等作了认真详细的调查,综合分析确定了分段土基模量、各项计算参数,拟定了路面结构。
3.7 桥涵设计:对沿线原有桥、涵全部利用,并增设了24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宽度与路基宽度同宽。接长1-2m石拱涵1道长度2米。
4 路基边坡处理与环保
路基边坡形式是影响公路景观的主要因素。路基边坡坡率及形式的选择不仅影响边坡的稳定,同时也影响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边坡坡率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尽量使边坡外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看不出明显的人工痕迹。在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及周围环境特点对每个边坡逐个研究确定适宜的边坡形式和坡率。对于挖方边坡坡脚、坡顶取消人工痕迹过重的折角,而采用贴近自然的圆弧过渡,以达到与路线所经自然地带的地形地貌相适应。对于部分低填或隧道进出口填方路段,放缓边坡或直接填平进行植草绿化处理。这既有利于路堤与原地貌融为一体,使填筑痕迹得以遮掩;同时也增加路侧净区,形成一定的行车缓冲带,使过往车辆驶离路面后有一个安全的感觉。
5 结束语
公路设计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理念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标准,而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公路设计人员应在严格遵循项目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独创性及灵活性,以规范为依据,在标准范围内灵活应用设计指标,切实设计出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确保安全运营,同时还能很好地融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公路。
参考文献:
[1]龙宁、李建忠、何峻岭、刘国强,《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7,(02)
[2]张玉鹏、蒋亮、李鹏,《低等级公路边坡植物防护应用》[J].粉煤灰,2007,(01)
[3]杨佩佩、黄兰华,《路侧安全设计》[J].公路,2007,(05)
论文作者:吴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公路论文; 路基论文; 原因论文; 路段论文; 交通事故论文; 灵活性论文; 地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