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精神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要场所。
一、以化学实验为手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激发创造潜能,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同时要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发展,敢于打破传统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创新。
1.创新心理的保护与培养。创新心理是驱使学生个体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如下:
通过上述实验,使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平衡发展。创造性思维体现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逻辑思维的是论证法、推论法的思维,强调严密性和科学性;非逻辑思维是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强调灵活性与创新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紧紧把握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有重要意义。
(1)推论法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中产生诸多现象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反应物或反应本质的相似应呈现相似的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教学,需教师积极诱导,启发学生根据思维过程的源头,大胆地运用逻辑推理法去认识事物的本性,帮助学生去寻求规律性的化学知识,打破书本中的思维终点,使认识(间接认识)来自于书本又不局限于书本。
(2)逆向思维法的实验教学。 逆向思维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只要勇于探索、巧设实验,都能设计出锻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实验。通过这种探索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摘取新的“果实”。例: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消失)?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对现象进行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参加反应的微粒必有
(3)想象、发散法实验教学。 想象指的是运用感知到的现象对尚未感知过的同类物质可能产生的现象实施联想的思维过程。发散是借助想象的翅膀,进一步全方位、多方式地思维,它可以是直线式或跳跃式。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学生已感知的现象,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平台上建立模拟实验,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力。举例如下:
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化学知识不可能都用实验方法求证。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抽象组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发散力,训练创造性思维。
二、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属“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根据现有实验条件,教师可以改革这种实验模式。
1.学生设计实验。改模仿性实验为探索性、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①设计课题:测定碳酸钠样品的纯度(所给主要试剂0.1000mol/LNaOH、浓盐酸、甲基橙或酚酞、碳酸钠样品,常用仪器自选)
其操作步骤是:①学生自拟实验方案。②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步骤。③师生讨论实验方案。④学生重新修正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报告。⑤学生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⑥完成书面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关键、实验误差的设计讨论),教师讲评。
学生在实验中,把自己当作探索者和研究者,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他们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变单一实验为综合实验。设计融多个知识点于一体的综合实验,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多种实验现象作出积极的反应,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争取学习的主动地位。
这种综合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他们思维潜能,培养思维的创造力。
3.变单学科的纵向发展为多学科的横向发展。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的知识,更应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用多学科的知识、多方位的视角去探究化学实验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这种融多学科于一体的分层教学,既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创造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整体性设计。中学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有178个, 学生动手实验有45个,在整个教学中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应对全部化学实验作统筹安排,尽可能设计多思维、多启发的一题多变的综合实验,而且可以从较低年级接触化学开始就让学生处在创新、探究式的实验氛围之中,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规范性与创新性。规范性与创新性是对立统一的整体。规范性是创新性的前提与基础,创新性是规范性的提高与发展。我们提倡创新、创造、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但并不否定教学过程中的规范性,也不能忽略化学学科所具有的认知规律。我们应从培养既有创造力,又有良好学科基础及高尚人格的教育目标出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克服创新教学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表面化。我们既注重创新性,又考虑科学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规范实验操作的严谨性与正确性。教师只有把握了规范性与创新性两者的度,才能真正造就具有创造力的竞争型人才。
标签:思维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