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应用价值论文_黄芳

黄 芳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针灸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案例选自我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接诊的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分2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其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深入探究。结果 经治疗与护理后,试验组疗效88.89%较对照组66.67%明显更为优良,P<0.05,数据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应用价值极高,临床各项症状较明显的改善,患者获得尽早康复。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针灸;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因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肌瘫痪,临床又称为面神经炎,也称作Bell麻痹[1]。患者通常会表现为面部一侧松驰、板滞、麻木等,同时伴有中角歪斜、眼睛闭合困难等情况,基本无法完成闭眼、皱眉、嘟嘴等表情动作,甚至影响饮水与进食,患者的生活的质量严重下降[2]。该病一般通过中医外治法治疗,期间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患者的依从性与疗效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将我院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对其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深入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案例选自我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接诊的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分2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本文所选患者完全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并自愿配合完成研究。对照组年龄27.3-61.2岁,平均(42.77±11.31)岁,男女比例21:15。面瘫部位分左侧与右侧各有患者14例、22例。试验组年龄26.8-60.9岁,平均(43.14±11.52)岁,男女比例20:16。面瘫部位分左侧与右侧各有患者13例、23例。就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疾病发生部位等基础信息资料相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全体患者实施内科抗炎治疗的同时进行局部针炙。穴位涵盖四白穴、水沟穴、下头穴、承浆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颊车穴、翳风宅急送、底仓穴、阳白穴、鱼腰穴等。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其生活、用药、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试验组36例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如下:

1.2.1早期局部按摩与穴位按压护理

在患者发病7天后进行局部面部按摩,首先热敷面部,然后按摩面瘫部位,每天3次,每次10分钟左右,这样做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侧瘫痪面肌过度牵拉。按压眼部、嘴角等周围性面瘫部位的穴位,可用手掌对地仓、四白、阳白、颧髎、翳风、颊车等穴位,自上而下按压,每次10分钟左右,保持适度、轻柔的动作,这样做可活络能经,改善患者面神经运化失常、气血不和的状态,促进其面部神经的早日康复。

1.2.2 早期面部功能训练与心理康复

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而言,为防止其麻痹肌肉的萎缩,应当指导其早期进行面部周围神经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有节奏地进行鼓腮、闭眼、吹口哨、耸鼻、示齿等面部表情动作,次数控制每天3-5次,切忌过度训练。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会因疾病的症状,如口角歪斜、眼闭合不全等表现,形象难免受损,心理也产生诸多变化,自卑、郁闷、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常困扰着患者。此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多沟通、交流,让其消除疑虑,并寻求患者亲属的配合,加强陪伴与交流。列举痊愈的病例,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促进早期康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判定。

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干预之后,双侧面部的鼻唇沟、额纹已完全恢复对称,口角歪斜症状完全消失,能够正常进行皱眉、抬额、闭眼、咀嚼等动作,观察患者鼓腮时无漏气现象发生,面部表情已正常,进食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等存在为痊愈;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干预之后,双侧面部的鼻唇沟、额纹已基本对称,口角歪斜症状较轻微,观察患者鼓腮时不漏气,闭眼时有缝隙,咀嚼功能已恢复,笑时面部表现略有不对称,进食时齿颊间偶有食物残渣等为好转;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干预之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情况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通过治愈率与好转率予以体现。

1.4 数据处理

将实验数据记录至SPSS18.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疗效情况作为计数类型资料以例数(%)表达,x2检验,将 P<0.05作为判定组间数据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判定。对照组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9例、15例、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试验组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14例、20例、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两相对比,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更为优良P<0.05,数据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尚无定论,临床判断可能受到病毒感染所致,患者一般在发病数个小时或2天之内到达高峰值[3]。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脸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如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永久性的面神经受损,面部功能、患者形象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4]。在中医理论中,周围性面瘫是因外感风寒对面部经络造成侵袭所引发的纵援不收、气血不和、经气流行失常等。因此可通过针灸穴位予以治疗,对于血管痉挛的缓解、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炎性物质的清除有良好的效果[5]。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也是确保疗效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所采用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通过面部按摩改善患者的微循环,辅以穴位按摩进一步让患者活络通经,促进面神经功能,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面肌功能训练,对其神经功能充分激活,避免肌肉的萎缩[5]。最后是心理干预,对于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最大程度的予以缓解,直至消除。从多个方面加强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经治疗与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9例、15例、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试验组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14例、20例、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两相对比,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更为优良P<0.05,数据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应用价值极高,临床各项症状较明显的改善,患者获得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倪丽红. 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2):181-182.

[2]蔡庆红.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6):156-158.

[3]易媛媛,雷丽芳.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39-40.

[4]龚丽,唐巍,昝兴淳.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近五年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3):116-120.

[5]沙艳霞,韩静.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0):165-166.

论文作者:黄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应用价值论文_黄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