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和七氟烷在超声引导下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及质量观察论文_陈彬

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舒芬太尼和七氟烷在超声引导下运用于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患儿中的麻醉效果及麻醉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经食道超声引导的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患儿共80例。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40例,观察组舒芬太尼和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 4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复苏室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1min、手术开始前及手术开始后的SBP、DBP和HR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和七氟烷在超声引导下运用于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患儿能有效的提高临床麻醉效果及麻醉质量,有利于术后苏醒,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麻醉;舒芬太尼;七氟烷;先心封堵术;全凭静脉麻醉

房室间隔缺损(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AVSD)为以房室瓣间隔组织缺损和房室瓣异常的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疾病[1],肺动脉导管未闭与AVSD为常见的儿童先天性疾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10%左右。目前治疗方法由经体外循环下的开胸手术逐渐发展至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进步,经食管超声引导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AVSD广泛运用于临床[2]。本次研究观察舒芬太尼和七氟烷在超声引导下运用于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患儿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患儿共80例。纳入标准:(1)年龄6个月至14岁;(2)所有患儿手术均经食道超声引导;(3)美国麻醉师协会(ASA)为I或II级;(4)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儿依从性较低;(2)合并其他严重的脏器疾病;(3)临床资料不完善。依照患儿的手术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91±1.51)岁;观察组为舒芬太尼和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 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02±1.34)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

1.2方法

患儿禁食禁饮数小时后开放静脉通道,术前30min注射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01ms/kg。进入室内采用BIS监测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指标,5min/次。两组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0.5ug/kg、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4 mg/kg、阿曲库铵0.5mg/kg,行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进行呼吸控制,行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动脉压,颈内静脉穿刺保证输液通畅。对照组麻醉维持为丙泊酚4~6 mg/kg、瑞芬太尼0.1~0.2ug?kg-1?min-1,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在手术过程中依照刺激强度、血压、BIS等调节麻醉剂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后至麻醉恢复室复苏及拔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1min、手术开始前及手术开始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变化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复苏室停留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中生命体征

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1min、手术开始前及手术开始后的SBP、DBP和HR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术中生命体征对比分析( ±s)

3 讨论

目前随着微创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麻醉管理方法需进行相应的进展,针对小儿先心缺损且心功能较为良好的患儿进行经胸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在临床中主张早苏醒、早拔管,进行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3],其基本原则为减少阿片类药物或短效阿片类药物联合其他镇静药物的使用。本次研究中采用舒芬太尼及短效镇静药、肌松药进行诱导,并结合BIS进行麻醉深度的检测,为早苏醒及早拔管提供了基础。马媛[4]等在经胸非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进行舒芬太尼和七氟烷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进行麻醉维持,结果表明舒芬太尼和七氟烷麻醉能有效的保证麻醉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的麻醉方法后,两组患儿的术中生命体征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麻醉方法均能取得较为明显的麻醉效果。在对比麻醉恢复期的指标时结果表明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进行七氟烷维持在超声引导下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中的维持的优点,本次研究的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小儿经胸先心封堵术麻醉中进行舒芬太尼与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能有效的提高麻醉效果及麻醉质量,实现了术后早拔管,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颖,沈捷,李奋,等.CRELD1基因在房室间隔缺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4,31(3):263-267.

[2]新超,柳德斌,王炜.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4,12(4):323-326.

[3]马媛,唐培佳,谭冠先,等.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全麻对小儿先心封堵术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J].微创医学,2015,10(3):296-298,319.

[4] 马媛,唐培佳.舒芬太尼+七氟烷在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6,45(15):2125-2127.

论文作者:陈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舒芬太尼和七氟烷在超声引导下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及质量观察论文_陈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