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240例产后42d进行盆底筛查的阴道分娩产妇。240例产妇中,120例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设为对照组。120例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年龄(27.52±3.56)岁,新生儿体重(3350±275)g,孕周(39.24±2.67)周。体质量指数(BMI)(25.54±2.84)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或中专35例,大专及以上65例。观察组中,年龄(26.94±3.75)岁,新生儿体重(3480±350)g,孕周(39.03±2.54)周。体质量指数(BMI)为(26.57±3.19)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1.1纳入标准[1]:(1)年龄20~40岁,足月生产;(2)自愿参与研究,依从性良好;(3)既往身体健康、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4)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恶露干净,会阴切口愈合良好;(5)新生儿体重2500~3999g;(6)无盆腔手术史、尿失禁史、盆腔脱垂史;(7)认知功能正常。
1.1.2排除标准:(1)妊娠期合并症、甲状腺功能异常;(2)心功能不全、肝肾疾病等;(3)合并神经肌肉疾病;(4)肠道器质性病变;(5)盆腔手术史;(6)会阴Ⅳ度裂伤者;(7)引产、急产、早产者;(8)哮喘,长期腹压增加者;(9)肺瘤;(10)癫痫。
1.2方法
所有产妇均于产后42d进行盆底筛查,对照组于当日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内容如下:
1.2.1盆底康复训练
首先向产妇进行盆底功能训练介绍,讲解盆底肌的结构和功能、盆底肌损害的相关因素、盆底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产妇锻炼时取仰卧位,双腿弯曲,每次先收缩肛门3~5s,之后放松肛门5~10s,1个循环周期的收缩次数为20~30次,嘱患者收缩阴道及肛部肌群链,训练时可伴有腹部、大腿内侧肌群、臀部肌群收缩,最终训练的目标是收缩肛门时间>10s。每次10min,4次/d,每周训练4~5次,锻炼6~8周,并向产妇强调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提高锻炼的依从性。
1.2.2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法国PhenixU4)行生物电兴奋治疗,治疗前排尿,取平卧位,弯曲双腿。在髂前上棘皮肤处贴上电极片。将肌电位探头放入患者的阴道内5~7cm,对患者的盆底肌肉和神经通过电极给予不同的电流刺激,对患者指导和纠正,促进盆底肌力恢复。第1、2周频率8~33Hz,脉宽320~740μs;第3、4周频率20~80Hz,脉宽20~320μs;每周进行2次治疗,每次20min,治疗2周,共治疗10-15次。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指导患者关注研究者的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在微信平台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每周向产妇推送盆底康复的健康教育资料,包括盆底康复基本知识、锻炼的方法、女性产后恢复的实际、体重管理、产后瑜伽等内容。微信群管理人员及时通知患者来院治疗。
1.4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肌力以收缩保持时间和收缩次数进行分级。0级:无收缩,收缩保持0s,收缩0次;1级:肌肉颤动,保持1s,收缩2次;2级:肌肉不完全收缩,保持2s,收缩2次;3级:完全收缩,无对抗,保持3s,收缩3次;4级:完全收缩,轻微对抗,保持4s,收缩4次;5级:完全收缩,持续对抗,保持5s,收缩次数大于5次。2级和3级及以上表示优良。优良率=(2级肌力例数+3级及以上肌力例数)/总例数×100%。(2)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访情况
产后6个月完成所有观察指标者对照组有75例(62.5%);观察组有80例(66.67%)。
2.2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及阴道压力情况比较
两组产后筛查时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以及阴道最大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比较
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阴道分娩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由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引起,可导致便秘、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其发病率随妇女年龄增加而升高[2]。我国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第一位的影响因素。电生理实验有关研究显示80%的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神经传导会发生改变。女性妊娠期的盆底肌肉压力会随着胎儿的生长而增大,而肌张力处于减退状态[3]。另一方面,当分娩时胎儿的娩出又会机械性的压迫盆底肌肉和神经,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关研究报道,胎儿吸引助产、使用产前、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巨大儿的产妇其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会增加4~11倍[4]。盆底肌锻炼对防治女性妊娠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有积极作用,但大多数产妇对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锻炼方法的掌握性差,而且锻炼依从性低。综上所述,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力,在临床上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喻宝中.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9-21.
[2]卢霞,姚立丽,李小文.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38-41.
[3]冉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6,24(1):31-33.
[4]赵松岩,黄东国,李凡,等.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287-5289.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阴道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肌纤维论文; 统计学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