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萧萧君何在?论文_王启刚

易水萧萧君何在?论文_王启刚

——《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

◆ 王启刚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 266112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高歌而去,羽声横穿千古。大家讨论一下,从课文中找找依据,荆轲此去是必然失败还是有可能成功?

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品味关键句子,展开小组讨论。

生1:荆轲行刺必然是失败的,我认为和太子丹急功近利、贪功冒进有很大关系。

师:太子丹都有那些表现?

生1:太子丹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好好地奋发图强,他拒绝了鞠武的建议,想铤而走险逞一时之快,所以才会有后来的荆轲刺秦。太子丹并不了解荆轲,只是凭田光的一面之词就将国之重任托付给他,太盲目了。在荆轲准备走的过程中,又怀疑荆轲,导致其客不能与之俱去。

师:很好,如果太子丹能内强国力、外联诸侯,说不定会有效果,但想通过刺杀来保住燕国,未免浅薄。大家还有什么看法?

生2:我认为必然失败的原因是荆轲不能通观全局、知己知彼,从而准备不足导致失败。

师:这个想法很新颖,具体说说。

生2:荆轲准备的信物是樊於期的头和燕督亢之地图,而且荆轲认为秦王很看重通缉犯樊於期,所以在进献的时候由荆轲自己捧着樊於期头匣在前,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在后。他认为秦王看了樊於期的头后会很高兴,放松戒备,但秦王根本就不在乎樊於期,直接看地图。这肯定打乱了他的计划,使他仓促而失败。这是不知彼,秦王要的不是小小一个樊於期,而是诸侯的土地。

师:这个观点确实新颖,但很有道理。如果秦王先看樊於期的头,然后有大仇得报的快感,仰天哈哈大笑,得意忘形之际,荆轲成功的几率就大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家还有什么观点?

生3:太子丹虽然一心想置秦王死地,但燕国上下信心并不足,甚至荆轲都没有信心。

师:哦,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3:首先以鞠武为首的大臣肯定反对,其次在荆轲易水告别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家都认为荆轲一去不返,必然丧身。他们自己对自己谋划之事没有信心,何谈成功?荆轲自己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到最后还要寄希望有一个神秘之客来帮助他。太子丹将重大使命托付荆轲,却在临行前还怀疑他,导致神秘之客不能一起去。一个国家精诚团结、一致对外才是抵御外辱的根本,国内纷争不断,思想不统一,谈何对敌取胜?

师:太好了,你对文本研究得很细致。团结才是力量,大家还有什么看法?

生4:太子丹所托非人,尤其是秦舞阳是败笔。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别人瞪他就胆怯的人,一个别人呵斥他就逃跑的人,一个拿着锋利的匕首近距离行刺不成功的人。实践证明,他没有过人的本领,连仓促逃跑的秦王都碰不到一下,这怎么能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此时该生情绪有点激动,声调很高,下面同学有的鼓掌。)

师:说得有理,大家鼓励一下。还有吗?

生4: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但到了秦国就色变振恐,此人外强中干,太子丹看重他真是悲哀。当荆轲逐秦王时,不知他在干什么,如果他能够稍微阻挡一下,荆轲要杀死秦王恐怕是很容易了。

师:尤其是在秦王环柱走的时候,秦舞阳此时应该离得较近,若能不顾生死阻挡秦王,可能就成功了。这样看来,确实是所托非人啊。

生5:也有可能成功。荆轲是个不平凡的人,虽然他曾经有胆怯逃跑等不光彩记录,可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文中有云:“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有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这说明,荆轲想成大事,不拘小节,田光看重他,最后不惜自杀来激励他,说明他确实有本事,值得托付。之所以不成功,因为秦王太警惕了,而荆轲又不想一下子杀死他。“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师:很有道理,大家认为呢?

生6:有可能成功,荆轲做了充分准备,又有必死之心,易水送别这个场面既悲壮又感人,可以看出荆轲不成功便成仁的壮志。

生7: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

师: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仍在,西风萧萧,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至今流传着他的悲壮,易水萧萧君何在?今天大家讨论得很热切,有些观点很新颖。成兮败兮,自有他人评说,但荆轲是一个值得敬佩的英雄。

论文作者:王启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

标签:;  ;  ;  ;  ;  ;  ;  ;  

易水萧萧君何在?论文_王启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