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概述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概述

马放[1]2016年在《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的中医证素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分析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探讨DN不同尿蛋白定量与中医证候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DN的中医分期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中西医综合策略项目》子课题《常见肾脏病中医主要证型的量化诊断模型的建立》(课题编号:D131100004713004)的部分病例。收集2014年3月-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共10家参研单位的297例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中西医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中医证素分布特点、中医症状分布情况和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DN Ⅲ期患者与DN Ⅳ期患者在性别、年龄、WHR、BMI、吸烟史和饮酒史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DN Ⅲ期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例为25.55%,并发神经病变的比例为30.66%;DN Ⅳ期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例为46.25%,并发神经病变的比例为46.25%。Ⅳ期患者并发症比例较高,其差异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DN Ⅲ期患者相比,DN Ⅳ期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比例有所升高,合并冠心病的比例有所下降,其中高血脂症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中医症状和舌脉情况DN Ⅲ期患者最常见的5个症状分别为:倦怠乏力(67.88%)、咽燥口干(64.96%)、少气懒言(62.04%)、五心烦热(52.55%)、自汗(49.64%);最常见的3种舌象为:舌胖有齿痕(49.64%)、舌苔黄腻(45.26%)、舌苔滑腻(37.23%);最常表现的3种脉象为:脉弱无力(35.77%)、脉滑(33.58%)、脉沉迟(29.19%);DN Ⅳ期患者最常见的5个症状分别为:倦怠乏力(73.75%)、面足浮肿(63.13%)、皮肤瘙痒(62.5%)、肢体困重(59.38%)、咽燥口干(58.75%);最常见的3种舌象为:舌胖有齿痕(48.75%)、舌胖苔润(37.5%)、舌苔滑腻(36.25%);最常见的3种脉象为:脉弱无力(45.63%)、脉沉迟(38.13%)、脉细数(35%)。3.两组证素分布本虚证素方面,DN Ⅲ期患者分布依次为气虚证89例(占64.96%)、阴虚证81例(占59.12%)、阳虚证79例(占57.66%、血虚证68例(占49.63%));DN Ⅳ期患者分布依次为气虚证123例(占76.88%)、阳虚证117例(占73.13%)、血虚证97例(占60.63%)、阴虚证113例(占70.63%)。Ⅲ期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Ⅳ期患者则是气阳两虚多见。两组患者气虚证和阴虚证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证的差异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病位,DN Ⅲ期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证型分别为肾气虚证85例(占62.04%)、肾阴虚证81例(占59.12%)、脾阳虚证77例(占56.20%)。DN IV期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证型分别为肾气虚证120例(占75%)、脾阳虚证115例(占71.88%)、肾阳虚证113例(占70.63%)。两组患者本虚证素均集中出现在肾、脾两脏,Ⅲ期患者以肾气阴两虚为主,Ⅳ期患者则是肾脾气阳两虚多见。Ⅳ期患者在所有9个证型的例数均高于Ⅲ期患者,其中肾气虚证、肝阴虚证、脾阳虚证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血虚证和肾阳虚证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症状积分, Ⅳ期患者在肾气虚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这五个证型中的症状积分明显升高,临床表现较重,符合疾病发展规律。其中肾气虚证和肾阳虚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阴虚证和脾阳虚证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标实证素分布上,DN Ⅲ期患者证素分布依次为:湿热证83例(占60.59%)、痰浊证83例(占60.59%)、热盛证66例(占48.17%)、气滞证60例(占43.96%)、血瘀证59例(占43.07%)、水湿证39例(占28.47%)。DN Ⅳ期患者证素分布依次为:湿热证118例(占73.75%)、血瘀证103例(占464.38%)、痰浊证99例(占61.88%)、气滞证91例(占56.88%)、热盛证53例(占33.13%)、水湿证47例(占29.38%)。两组患者均以湿热证最为常见,Ⅲ期患者多表现为痰浊证和热盛证,Ⅳ期患者则血瘀证和痰浊证多见。其中气滞证和湿热证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盛证和血瘀证的差异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临床指标(1)尿蛋白定量:DNⅢ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为129.79±123.07mg,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240.06±130.24mg;DN Ⅳ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为626.54±792.34mg,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2569.56±1948.88mg。Ⅳ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较DN Ⅲ期患者明显升高,其差异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肾功能:DNⅣ患者的肾功能较DN Ⅲ期患者明显进展,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血肌酐分别为71.78±30.84umol/l和113.32±74.83umol/l,尿素氮分别为6.49±2.76mmol/l和7.20±3.04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85.29±27.32 ml/min/1.73m2和65.01± 27.92 ml/min/1.73m2,其差异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血压:DNⅢ期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33±14.25mmHg,平均舒张压为77.38± 8.64mmHg;DNⅢ期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37±17.01mmHg,平均舒张压为80.39± 7.80mmHg.IV期患者的血压较高,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其他指标:DN III期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3N IV期患者,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DN IV期患者与DN III期患者相比,其尿酸水平明显升高,Ⅲ期患者和Ⅳ期患者分别为326.73±90.79umol/l和364.38±110.17umol/l;Ⅳ期患者的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低于Ⅲ期患者,其差异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Ⅳ期患者则是气阳两虚多见,两者病位都多在肾、脾。2.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标实证多表现为湿热证和痰浊证,Ⅳ期患者多表现为湿热证和血瘀证。3.糖尿病肾病Ⅳ期与Ⅲ期相比,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压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降低4.糖尿病肾病Ⅳ期与Ⅲ期相比,并发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的比例较高,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较高。

庞博[2]2012年在《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1.1通过Weka (Waikato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Analysis)软件的应用,重点探索贝叶斯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应用前景,进一步探索促进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和学术流派发展的有效方法;1.2应用跟师学习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群案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和继承施今墨学术流派诊治糖尿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1.3引入循证思路,形成适合中医学特点,借助集“规范化采集”“网络化存储”“标准化处理”“多元化挖掘”四位一体的中医医案信息化共享平台,探索由“经验”向“知识”再向“证据”转化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继承研究多元化途径。2方法2.1数据采集以施今墨学术流派具有明确传承轨迹的4位医家,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赵进喜诊治的糖尿病医案为研究对象。参照“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要求的病例采集格式,采用统一设计、标准规范、项目齐全、重点突出的病例信息采集表观察、采集、转录一般资料、病史资料、刻下症、体格检查与四诊资料、理化检查资料、中医诊断、证候诊断和立法、处方用药、辅助疗法与医嘱及医师临证思辨经验、语录。2.2数据录入对符合规范的病例信息采集表数据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14.0.6112.5000进行双人双录入,其后转化为CSV (Comma Separated Value)等统计分析要求的数据格式。2.3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对采集数据进行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归约。应用规范统一的病案采集表并经过统一培训控制采集质量,双人双录入,逐条核对控制录入质量,借助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编译程序控制数据质量与数据结构转换质量。3.4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采用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13.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对D性别,E年龄,G应诊医师,J诊次,K病案类型,N主诉,Q刻下症,S舌象,T脉象,U既往病史,X空腹血糖、餐后血糖,AB病因,AC西医诊断,AD中医诊断,AF中医证候,AH证素,AJ治法(归约),AK处方,AL处方药物,AM主方,AN剂量,AO药味,AP剂型等项目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数据频数、集中趋势、离散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应用Weka3.6软件对Q刻下症、AE中医诊断(归约)、AG中医证候(归约)、AH证素、AJ治法(归约)、AL处方药物、AM主方等“病-证-症-法-方-药”核心属性数据进行分类、聚类、关联等分析。应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System, CPIAS)(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信息研究室研制中)网络版对4位医家典型医案的相对药量、药性、药味、归经、方剂功效、筛选功效、症状重排、证素、筛选证素、方剂证候进行个案分析。3结果3.1纳入情况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遴选,研究纳入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赵进喜(以下简称4位医家)诊治糖尿病病例938例,其中初诊414例,复诊524例,回顾性病例487例,前瞻性病例451例。施今墨诊疗病例23例,其中初诊12例,复诊11例;祝谌予诊疗病例337例,其中初诊121例,复诊216例;吕仁和诊疗病例447例,其中初诊203例,复诊244例;赵进喜诊疗病例132例,初诊病例78例,复诊病例53例。共收集4位医家诊疗经验包括辨证要点、病因分析、病机变化、治法思路、遣方用药特色与经验等共计1904项,其中施今墨诊疗经验59项,祝谌予诊疗经验1015项,吕仁和诊疗经验503项,赵进喜诊疗经验327项。3.2描述性分析结果在纳入分析的938例医案中,患者男性475例,女性463例;患者年龄最大85岁,最小18岁,年龄中位数为55岁,平均年龄为55.56±12.290岁;初诊共计出现口渴多饮等48个症状;患者糖尿病病程最长的392个月,最短的3天,平均73.41±71.821月;共计出现2型糖尿病等60个西医诊断疾病及消渴病等59个中医诊断疾病及脾痒(期)、消渴期、消瘅期3个疾病分期,其中前3位的是:消渴病930例,占总数99.04%,消渴病肾病249例,占总数26.52%,消渴病·风眩215例,占总数22.90%;共计出现久病正虚等13个病因,其中前3位的是久病正虚121例,占总数29.23%,饮食不节78例,占总数18.84%,情志不舒62例,占总数18.84%。在纳入分析的938例医案中,共计出现疲乏等259个症状,其中前3位的是:疲乏332例,占总数35.39%,视瞻昏渺249例,占总数26.55%,口渴多饮154例,占总数16.42%;共计出现细脉等56个舌象、脉象;共计出现气阴两虚等138个中医证候,其中前3位的是:气阴两虚334例,占总数35.57%,肝肾亏虚264例,占总数28.12%,经脉不活195例,占总数20.77%;共计出现血瘀等49个中医证素,其中前3位的是:血瘀776例,占总数82.73%,肾730例,占总数77.83%,肝692例,占总数73.77%;共计出现活血等98个中医治法(归约),其中前3位的是:活血806例,占总数85.93%,益气620例,占总数66.10%,健脾595例,占总数63.43%;在纳入分析的938例医案中,共计出现降糖对药方等125个中医处方主方。其中前3位的是:降糖对药方257例,占总数27.40%,狗脊饮子121例,占总数12.90%,当归补血汤106例,占总数11.30%;共计出现丹参等365个中药药物,其中前3位的是:丹参626例,占总数66.74%,黄芪513例,占总数54.69%,地黄402例,占总数42.86%;医案处方汤剂921例,蜜丸2例,水丸14例,中成药1例,外洗3例;医案处方最大剂量60付,最小剂量1付,平均剂量为13.96±4.375付;医案处方最大药味数36味,最小药味4味,中位数15味,平均药味数为14.70±3.151味。3.3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结果施今墨医案以“阴虚”作为分类属性进行贝叶斯网络分析,分类准确率达95.65%,Kappa值0.7767,发现病-证-症-法-方-药之间的结构关系57条,如以脏养脏->尿多(0.917)等(括号中为条件概率值),其父项(节点)与子项(节点)之间互相关联并形成一定规律,如茯神->不寐->心->茯苓,体现了茯苓、茯神与心、神证素和不寐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气阴两虚”作为分类属性进行支持向量机的SMO分析,分类准确率达86.86%,Kappa值0.7315,并得出证-症之间的权重关系,其中阈值=1.002,权重在0.45以上的症状有(括号中为权值):消瘦(1.0433)、疲乏(0.5515)、大便秘结(0.4878)、小便浑浊(0.4869);关联规则分析提示:山药、黄芪,党参、黄芪,五味子、黄芪,天花粉、山药、黄芪,麦冬、黄芪,绿豆衣、天花粉,山药、玄参、黄芪,山药、五味子、黄芪,天花粉、黄芪,玄参、黄芪,瓜蒌子、天花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配伍运用规律。祝谌予医案以“调气活血方(黄芪)”作为分类属性进行贝叶斯网络分析,分类准确率达99.41%,Kappa值0.9773,发现病-证-症-法-方-药之间的结构关系68条,如健脾->肾(0.995)等,再如经脉不活->寄生->续断->夜尿频多,体现了寄生、续断与经脉不活证候和夜尿频多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山药”作为分类属性进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SMO分析,分类准确率达89.91%,Kappa值0.5661,并得出药-症之间的权重关系,其中阈值=0.9998,权重在0.45以上的症状有(括号中为权值):消瘦(0.9771)、腰痛(0.9476)、遇劳加重(0.8744)、弦脉(0.8203)、口渴多饮(0.8146)、尿多(0.771)、大便溏(0.7271)、紫红舌(0.6176)、善太息(0.5521)、食欲不振(0.5504)、腻苔(0.4971)、头痛(0.4875)、烦热(0.4829)、滑脉(0.4643)、疲乏(0.4614);SimpleKMeans药物聚类分析得到类别1为调气活血方(黄芪)+桑寄生、鸡血藤,类别2为降糖对药方+桑寄生,类别3为降糖对药方+温清饮,类别4为降糖对药方+生脉散。关联规则分析提示:黄芩、黄连,黄芪、黄连、黄芩,北沙参、五味子、麦冬,玄参、麦冬、五味子,地黄、苍术、丹参,黄芪、玄参、葛根,黄芪、玄参、葛根,地黄、苍术、丹参,葛根、丹参,苍术、玄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配伍运用规律。吕仁和医案以“消渴病肾病”作为分类属性进行贝叶斯网络分析,分类准确率达70.6935%,Kappa值0.4122,发现病-证-症-法-方-药之间的结构关系98条,如消症->鬼箭羽(0.901)等,再如茵陈->栀子->清热->火热->解毒->毒,体现了茵陈、栀子与火热、毒证素和清热、解毒治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丹参->活血->血瘀->消症->鬼箭羽->细脉,体现了丹参、鬼箭羽与活血、消症治法以及血瘀证素和细脉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散结”作为分类属性进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SMO分析,分类准确率达94.18%,Kappa值0.76,并得出证-症之间的权重关系,其中阈值=1.5764,权重在0.45以上的症状有(括号中为权值):荔枝核(2.618)、夏枯草(1.6079)、土鳖虫(0.9953)、桃仁(0.7243)、鬼箭羽(0.7023)、乌药(0.6656)、山药(0.6571)、太子参(0.5925)、瓜蒌(0.5773)、紫苏梗(0.5322)、红景天(0.4631);药物EM聚类分析,得到类别1为滋阴清热生津为主的玄参、知母、地黄、黄连、葛根,类别2为以赤芍疏肝益肾为主的牛膝、狗脊、枳实、白芍、枳壳、川断、杜仲、柴胡,类别3为以益气活血、理气和胃为主的丹参、丹皮、枳实、枳壳、川芎、太子参、佛手、香橼,类别4为以益气养血活血为主的丹参、丹皮、赤芍、甘草、当归、黄芪、川断,类别5为以补肾活血为主的丹参、丹皮、牛膝、狗脊、续断;关联规则分析提示:桃仁、红花,丹参、当归、黄芪,牡丹皮、狗脊、丹参、川牛膝,续断、川牛膝、狗脊,赤芍、枳壳、白芍,当归、黄芪,川牛膝、续断、狗脊,续断、狗脊,杜仲、狗脊,续断、川牛膝,枳壳、枳实,丹参、牡丹皮、狗脊、川牛膝,赤芍、白芍,白芍、赤芍,枳实、赤芍,赤芍、丹参、牡丹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配伍运用规律。赵进喜医案以“消渴病肾病”作为分类属性进行贝叶斯网络分析,分类准确率达93.13%,Kappa值0.8489,发现病-证-症-法-方-药之间的结构关系81条,如消渴病肾病->解毒(0.83)等,又如气虚->气阴两虚->气滞->理气->北沙参,气虚->气阴两虚->气滞->理气->枳壳之间的2条直线条件关系共同构成一个网络关系,揭示气虚、气阴两虚、气滞与理气治法和北沙参、枳壳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少阴阴虚体质”作为分类属性进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SMO分析,分类准确率达80.15%,Kappa值0.5109,并得出证-症之间的权重关系,其中阈值=1,权重在0.45以上的症状有(括号中为权值):皮肤瘙痒(2.0101)、急躁(1.6854)、咽喉不利(1.2308)、口干(1.1764)、遇劳加重(0.8922)、咽干(0.8128)、目眩(0.6759)、憋气(0.5439)、消瘦(0.5396)、视瞻昏渺(0.4876)、自汗(0.4857)、气短(0.4734)、腰膝无力(0.4694);药物SimpleKMeans聚类分析,得到类别1为以益气养血、利水渗湿为主的加味当归补血汤,类别2为以益气升陷、为主的加味升陷汤,类别3为以清热养阴、活血散结为主的降糖方,类别4为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泄浊解毒、为主的芪归升降散,类别5为以疏肝理气,养血活血为主加味四逆散;关联规则分析提示:僵蚕、姜黄、蝉蜕,当归、僵蚕、姜黄,蝉蜕、僵蚕,白芍、柴胡、赤芍,土茯苓、川芎、当归,黄芪、当归、川芎,川芎、当归,荔枝核、鬼箭羽,丹参、白芍、赤芍,赤芍、白芍,当归、黄芪、土茯苓,姜黄、当归,丹参、鬼箭羽、葛根,荔枝核、葛根,丹参、黄连、葛根,白芍、赤芍、柴胡,土茯苓、当归、川芎,当归、川芎、土茯苓,鬼箭羽、丹参、葛根,黄连、葛根,葛根、丹参,地黄、葛根,当归、黄芪,柴胡、白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配伍运用规律。此外对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赵进喜典型医案4例共7诊次进行基于宏观量化技术的CPIAS个案分析,得到相对药量、综合药性、综合药味、综合归经、筛选功效、症状权重、筛选证素、方剂证候等信息。4结论研究采用跟师学习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群案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施今墨学术流派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继承进行了有益探索,挖掘了学术流派名老中医思辨规律定量数据,证实施今墨学术流派学术思想系统,临床经验丰富,大量总结工作亟待开展;基于“以人为本”“点面结合”“常变兼顾”“量性双重”思路的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能;基于循证思路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方法学有待进一步探索。

常静[3]2011年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证侯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糖尿病肾病(DN)肾衰竭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做统一的问卷调查,探讨DN肾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探求DN中医证候与西医分期的相关性联系,以指导临床。方法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由《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药学研究概述》和《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西医学研究概述》两篇综述组成,主要论述了近十年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研究概况。临床研究部分:1.对所有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统一设计的表格进行调查,记录临床资料包括:①一般资料:住院号或门诊号、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医院、观察时间、体重、病史等。②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分期诊断、肾功能不全分期诊断。③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代表肾小球滤过率。④中医资料:中医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2.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患者进行询问调查,并详细填写调查表内容。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09年-2011年期间在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就诊的资料完整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录入数据后进行核对保证无误后锁定数据库。3.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按频数及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值<0.05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应用因子分析法分析DN肾衰竭患者四诊信息,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主要证型。结果1.DN肾衰竭常见症状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以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夜尿频多、水肿、肢体困重、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腰痛等。2.舌脉多表现为:舌暗、舌红、舌淡红,苔薄白或黄厚腻,脉滑、脉弦、或沉脉。3.DN肾衰竭虚证中,以阴阳两虚证最常见,占70%,其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13.75%)和肝肾阴虚证(12.5%),脾肾阳虚证(3.75%)少见,无单纯脾肾气虚证;实证中以湿热证最普遍,占82.5%,其余以出现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水气证(71.25%)、风动证(53.75%)、血瘀证(51.25%)和湿浊证(50%)。4.通过对24个入选四诊信息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共得出9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4.027%,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归为7个证型,在80例患者中分布如下:脾肾气阴两虚兼风动证最多见,占23.75%,其次为阴阳两虚兼水气证占21.25%,第叁为阴阳两虚兼湿热、风动证占18.75%,较常见。此外,脾肾气阴两虚兼湿热证,脾肾气阴两虚兼水气证,阴阳两虚兼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所占比例依次递减,分别为12.3%、6.2%、1.5%,1.5%。5.各类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年龄组、MogensenⅣ期和MogensenⅤ期的分布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N肾衰竭期中医证候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脾肾气阴两虚兼风动证为常见证候。随着病情逐渐加重,阴损及阳,气阴两虚多发展至阴阳两虚证,邪实方面以湿热证、血瘀证尤为突出。

尚喜娜[4]2017年在《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目前临床上应用多采用RAAS阻断剂来降压、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糖尿病肾病多归属于我国传统医学"消渴病·下消"、"水肿"等范畴,我国传统医学对该病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本病逐渐成为主流,其中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本病的研究大量出现。但综合这些研究的试验结果发现,不同的试验其结果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是否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必要对到目前为止的关于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行一次系统评价,并分析其原因。临床上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 meta分析,但既往的meta距今已有3年时间,在这叁年时间中很多关于本研究的临床试验出版发表,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更新。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Ⅲ和Ⅳ期(早期和显性期)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究Ⅲ和Ⅳ期(早期和显性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后相关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收集所有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科学分析后的综合性结论。具体步骤包括:(1)2名评价员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7个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3)由2名评价员独立地提取数据;(4)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在适合的情况下进行meta分析;(5)解释结果,得出结论。结果:最终共有27个研究纳入该系统评价,其中RCT24个,quasi-RCT3个。共纳入Ⅲ和Ⅳ糖尿病肾病患者1916例,其中对照组975例,对照组941例。27个研究中只有1个研究纳入了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且其资料统计方法计数资料;其余研究纳入的均为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采用了计量资料,其中有2个研究还采用了计数资料。研究中的干预措施包括黄芪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在观察结局指标中,终点指标包括生存质量相关指标,进入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安全性指标;替代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浓度)或尿白蛋白/肌酐或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叁酯,总有效率。对于上述观察指标,部分指标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部分指标因异质性较大只进行了定性描述,具体结果如下:1主要指标:1.1生存质量相关指标:27个研究的观察指标中均没有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1.2进入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27个研究中均没有对该指标进行观察。1.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14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11个研究报告了试验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的发生;3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包括:干咳、一过性血肌酐升高、血钾升高、头晕、头痛。2次要指标:2.1尿白蛋白排泄率(浓度)/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结果提示在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浓度)/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方面,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2.2 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提示在降低24h尿蛋白定量方面,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2.3血肌酐:结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该指标做出比较。2.4血尿素氮:结果提示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与基础治疗+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相比,在降低血尿素氮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后者的疗效优于前者。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ACEI组血尿素氮做出比较。2.5空腹血糖:结果提示在改善空腹血糖方面,ARB组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照组的疗效优于试验组。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故该系统评价未能对ACEI组中的该指标做出比较。2.6餐后2h血糖:结果提示在改善餐后2h血糖方面,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2.7血压: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该指标做出比较。2.8总胆固醇: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该指标做出比较。2.9甘油叁脂:综合定量及定性分析,本系统评价未能对该指标做出比较。2.10有效率:结果提示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结论:本系统评价的结果显示,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优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本系统评价未能对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与基础治疗+ACEI或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相比,前者可能在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或24h尿白蛋白定量、降低24h尿蛋白定量、降低餐后2h血糖、提高有效率方面优于后者;基础治疗+黄芪注射液联合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与基础治疗+ARB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相比,在降低空腹血糖、降低血尿素氮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后者的疗效优于前者。本系统评价未能在其他指标方面做出比较,包括患者生存质量、进入终末期肾病发生率、血压、血肌酐、ACEI组血尿素氮、ACEI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叁酯。

何灵杰[5]2008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前后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而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晚期肾衰提前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根据国内学者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约为33.1%,其中早期肾病18%,占有很大比例,若在早期能给予干预治疗,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可恢复,因此,如何及时诊断糖尿病肾病,寻找一种敏感,准确,简便,可靠的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成了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临床上,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客观指标,Cys C,又称血清胱抑素C,其生成浓度稳定,各组织生成率不受年龄、性别、肿瘤、免疫性和内分泌的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现代中医研究表明,消渴病的中医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且多夹瘀夹湿,易发生变证,本病是由消渴病迁延不愈,继之多脏腑受损,是正虚邪实的共同结果,关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和分型,目前国内学者没有统一意见,其中的早中期病变多认为气阴两虚、脾肾气(阳)虚为主要证型,并且因病程迁延,“病久必瘀”,故病变无论在何时期,均夹血瘀存在,故治法上多从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兼活血化瘀为法。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患者使用西药降糖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前后Cys C的水平变化,观察糖尿病肾病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评价观察组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从而为今后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有效的方案,并寻找新的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可靠指标。研究方法对前来我院住院及门诊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观察的方法,运用数据库及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样本含量及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研究结果在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个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在控制血糖方面,观察组可以明显控制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各个生化指标对照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各个指标均有改善,其中Cys C、Scr及M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个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在相关性分析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ys C、Scr与MALB呈正相关关系,均有良好相关性,其中两组均以Cys C与MALB相关性更为密切,且与SCr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中医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口渴、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通过测定血清Cys C、Scr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发现,Cys C在作为评价肾功能受损的指标方面优于Scr,而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对比,由于Cys C检测方便、快捷,且不受一些非肾因素影响,因此,Cys C可作为评估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的方便、准确、可靠指标。通过观察组两种证型与对照组Cys C治疗前后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降低Cys C水平,较纯西药治疗有一定优势。

刘紫凝[6]2013年在《糖尿病肾病中医证治规律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中医辨证诊疗规范及用药特色。借鉴循证医学方法,对11位当代着名中医大家开展与DKD辨证治疗相关的学术经验调研,配合近20年来临床研究的文献统计,进行中医病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从中把握DKD起病原因、病位所在、病机演变、证候分布等规律,探索用药特色,为DKD的辨证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提高DKD的整体防治水平。方法对纳入研究范围的11位中医名家展开文献调研,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他们在该领域的学术成就,在整体上把握辨证论治的要点。另外,通过电子检索获得近20年来有关DKD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科研论着,并将论着中糖尿病肾病的辨证分型、处方用药记录汇总,录入表格,建立数据库系统,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证型、治法、方药归纳统计,捋清内在关系,以便进一步总结出DKD基本证型及治疗的基本方药。最后,理论研究采用传统文献梳理与现代文献分析的方法对DKD病机、用药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1文献研究所研究文献中共计2765例DKD患者,规范后共33种中医证型,证型频数前5位依次是: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脾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俱虚证;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其次是利水渗湿药及收涩药;药物统计中,归入肝、脾、肾经的药物最多;味多属甘、苦、辛,性多属微寒、微温、平性。2方药统计结果基本方为: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益母草,丹参,黄芪,党参,山药,熟地黄,山茱萸。符合经方中2/3以上药物则归为经方加减统计,常用经方有六味地黄丸、四物汤、四苓汤、真武汤、防风散、黄芪白术散、二妙散。结论1名家经验概括DKD辨证方案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特点;DKD分期辨证被多次提及,成为未来中医辨证趋势;当代中医名家多从脏腑、气血津液、八纲中的阴阳辨证等角度进行证型分类,亦有脏腑辨证同虚实辨证结合的方式。同时根据疾病特点、疾病分期、症状不同而加减用药,治疗以调脏腑、补气血、祛邪扶正为法,调补脏腑如补肾健脾,养肝滋肾,润肺补心;平衡气血阴阳,如益气养阴,滋阴凉血,补气温阳;祛邪治标,如通腑泄浊,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解毒活血等。2现代文献病机证型研究通过传统文献梳理与现代文献分析,糖尿病肾病病性多虚实夹杂,标实本虚,病位在肝脾肾,气阴两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上述病性、病位、病机可全面反映DKD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对DKD临床辨证有指导意义。3辨证治疗根据统计结果,结合临床应用,糖尿病肾病可分四型四候。“型”包括肝肾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央瘀型;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型;肾阴阳俱虚,浊毒弥漫叁焦型。“候”分为阳虚水泛型,阴虚血虚型,肝郁气滞型,湿热下注型。治疗上以“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为原则,随证加减益气养阴、补气健脾、滋肾养肝、活血祛瘀、利水渗湿等药味。4用药特色①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多用;②药物选择多归肝肾脾经;③临证可用辛、甘、苦味药物调补肝肾脾;④药物应用宜轻灵,忌克伐;⑤药对联合效用更佳,二味药关联分析提示黄芪配白术、山药配葛根、生地黄配黄芪、丹参配葛根、山茱萸配熟地黄乃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典药对。

徐志强[7]2016年在《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一般是指糖尿病性的肾小球硬化症,有其特异的临床演变过程,早期为肾小球高滤过状态,继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中白蛋白逐渐增高进入临床白蛋白尿期,最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糖尿病肾病进展和预后,早期蛋白尿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一旦出现临床期蛋白尿,则预示着疾病发展的速度加快,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肾衰。所以控制和尽可能减少蛋白尿,成为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中之重,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主要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血管微循环为主要治疗环节,中医药也是控制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若能通过中医改善早期微量蛋白尿和延缓临床期蛋白尿进展,则有很大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尝试从蛋白尿角度出发,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蛋白尿与临床期蛋白尿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提供比较可靠依据。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为西医综述,归纳了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更好的预防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发展,第二篇为中医综述,归纳了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医病名归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对120例我院住院明确诊断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进行了调查,依据Mogensen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选取Ⅲ期微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30mg-300mg之间),B组选取Ⅳ期临床期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g-3.5g),参照2011年《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制定调查表,收集中医症状和体征信息,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A组症状频数进行统计,发现症状由多到少依次为脾气虚、湿邪、肾精不足、瘀血的表现。A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乏力出现在各个类别中,按照类别出现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脾气虚、湿盛、肾精不足、血瘀。B组症状频数统计可以看出乏力、,少气赖言所占比例仍较高,同时肾精不足的和血瘀比例明显增加,如夜尿多、腰酸、耳鸣、脱发等,并出现胸痛、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等血瘀表现;B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乏力出现在各个类别中,按照类别出现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第1类别,表现为夜尿多、腰酸、耳鸣、脱发、乏力、下肢水肿、失眠,主要与脾肾两虚有关,第3类表现为肢体疼痛、乏力、手足麻木、胸痛、肌肤甲错,主要与气虚血瘀有关,且出现肌肤甲错等血瘀重症;第4类别为乏力、少气懒言、大便不成形、食欲不振,主要与脾气虚有关,第5类为思睡、肢体沉重、头重如裹、肢体疼痛、大便粘,主要与湿盛有关,第8类别为耳鸣、大便排出费力、水肿、怕冷、夜尿多、畏寒、腰膝冷痛、脱肛、失眠,与肾阳虚有关。研究结论:1.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早期蛋白尿和临床期蛋白尿有共同的病机,即脾气虚、肾精不足、血瘀、湿证,但程度轻重上有差别,早期蛋白尿本虚证以脾气虚兼肾精不足为主,大量蛋白尿患者为脾肾俱虚,标实证血瘀的证候更突出,可能与久病由脾及肾,久病入络有关。2.无论是早期蛋白尿还是临床期蛋白尿组,脾气虚病机更突出,传统阴虚燥热理论受到质疑。

杨冠男[8]2017年在《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对Notch/snail1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糖尿病肾病模型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肾间质纤维化与Notch/snail1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有关为切入点,探讨以"肾痿"假说为指导的复方中药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后期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情况及可能机制。应用新方法诱导存在肾间质纤维化的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通过体外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研究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与高糖培养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以及其通过干预Notch/snail1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机制;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糖肾平抑制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肾间质纤维化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糖肾平功效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为"肾痿"假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整体动物实验:1.1SPF级雌性8~10周龄KKAy小鼠60只,SPF级雌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10只。实验动物于洁净动物橱中饲养,适应性喂养1周,自由饮水及进食,KKAy小鼠喂食高脂高蛋白饲料,C57BL/6J小鼠喂食普通饲料。饲养环境为室温(23±2)℃,相对湿度(55±10)%,每日12h光照维持,昼夜循环。1.210周后测血糖,自小鼠尾静脉采血,当随机静脉血糖≥16.7mmol/L时,确认为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1.3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的KKAy小鼠,小鼠24h尿液应用小鼠专用的代谢笼收集,并统计尿量,只有当24h尿白蛋白定量大于0.4mg/24h才能确定糖尿病肾病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同时同周龄的10只雌性C57BL/6J小鼠一直喂养进食普通鼠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1.4将模型小鼠按体重区段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糖肾平小、中、大剂量组。糖肾平的各剂量组将按照临床患者用药剂量给药,即小剂量组3.5倍(0.525g·kg~(-1)·d~(-1))、中剂量组7倍(1.05g·kg~(-1)·d~(-1))、大剂量组 14倍(2.1mg·kg~(-1)·d~(-1));厄贝沙坦组按临床患者用药剂量10倍(25mg·kg~(-1)·d~(-1))。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正常组以及模型组的小鼠替换为等体积的去离子水灌胃,按体重系数0.1mL/10g/天,确定灌胃剂量。以上各组小鼠均按组分笼饲养,KKAy小鼠继续给予专用高脂高蛋白饲料,C57BL/6J小鼠进食普通饲料,自由饮水及进食喂养。每天更换垫料,用药16周后取材。1.5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活动度、进食饮水量、监测体重、外表皮毛等,监测血糖,外周血检测血脂、肾脏功能、24小时尿检测尿蛋白定量变化。肾组织分别包埋进行光镜切片HE染色、Mallory染色及电镜观察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肾间质纤维化病理形态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Westernblotting方法观察肾脏组织α-SMA、E-cad、Jagged1、Notch1、Hes1、snail1的变化情况。2.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2.1 细胞培养:体外高糖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应用高糖诱导上皮细胞的转分化。2.2 细胞处理及分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种植于25cm2培养瓶,培养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液: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青霉素及链霉素。用0.25%胰蛋白酶消化进行细胞传代,细胞再覆盖约80%培养瓶底左右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对细胞进行24h同化,然后分成7个不同处理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加γ-分泌酶抑制剂组、高糖加小、中、大剂量糖肾平组、高糖加厄贝沙坦组,培养48小时收集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提取细胞蛋白及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ting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E-cad、Jagged1、Notch1、Hes1、snail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2.3 MTT实验:肾小管上皮细胞种植于96孔板中,3000个细胞/孔。用无血清1640培养基孵育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厄贝沙坦含药血清组,糖肾平的低、中、高含药血清组和DAPT组,分别在高糖及含药血清处理的12、24、48、60小时。在492nm处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光密度(OD值)。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12、24、48、60小时增殖及转分化的影响,以及糖肾平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作用结果:1.动物实验1.1糖肾平对DNKKAy小鼠作用: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平小、中、大剂量组小鼠一般状态改善、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给药16周后糖肾平中、大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肾质量与体质量比值显着降低(P<0.01),24h尿蛋白定量显着减少(P<0.01),血清BUN含量显着降低(P<0.01),TG、Scr含量降低(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糖肾平大剂量组基底膜厚度明显减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糖肾平小、中、大剂量组氧化应激指标改善,NO、SOD含量显着升高(P<0.01),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1.2糖肾平对DNKKAy小鼠肾组织Notch/snail1信号转导通路各指标、α-SMA、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糖肾平治疗组jagged1、Notch1、hes1、snail1、α-SMA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糖肾平大剂量组效果更佳,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增高(P<0.01),与糖肾平中、小剂量相比,糖肾平大剂量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更多(P<0.05)。2.细胞实验2.1糖肾平对高糖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与高糖组相比各治疗组在24h吸光度较高糖组低(P<0.05),48h时与高糖组相比,高糖加糖肾平大剂量组增殖抑制明显(P<0.01)。高糖加糖肾平小、中剂量组与高糖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60h时糖肾平各剂量组吸光度与高糖组相比均明显减小(P<0.01)。2.2糖肾平对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otch/snail1信号转导通路各指标及α-SMA、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 jagged1、Notch1、hes1、snail1、α-SMA 蛋白和 mRNA 蛋白和 mRNA 水平明显增高(P<0.01),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减小(P<0.01)。与高糖组相比较,糖肾平含药血清大剂量组足细胞jagged1、Notch1、hes1、snail1、α-SMA蛋白和mRNA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糖肾平含药血清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改善更为显着(P<0.05)。结论:1.糖肾平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改善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糖尿病肾脏损伤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转分化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其疗效呈剂量依赖型。2.糖肾平可以上调小鼠肾组织中E-Cad的表达抑制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延缓肾间质纤维化。3.糖肾平可以通过干预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肾组织Notch/snail1信号转导通路上各组成分子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以及进一步发展为肾间质纤维化。4.糖肾平可以抑制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并且上调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蛋白及mRNA表达,抑制α-SMA蛋白及mRNA表达从而抑制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5.糖肾平可以通过干预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Notch/snail1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及mRNA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曹晨[9]2017年在《TACE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变化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converting enzyme,TACE)是一种特异性催化TNF-α前体裂解的金属蛋白酶,在翻译后水平调控了多种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甚至膜受体的成熟释放,促进了肾脏纤维化。同时,TACE在糖尿病状态下激活并参与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肾病不同尿蛋白阶段人群的TACE水平,分析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2型糖尿病纳入标准的患者病例总共54例,根据蛋白尿的水平分为3组: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1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微量)1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DN大量)27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湿瘀阻络证42例,非湿瘀阻络证12例。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合并疾病等)、中医症候(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生化指标(尿ACR、24hrUTP、FBG、PBG、血脂、CRP等),并计算eGFR(参照 2012 年 CKD-EPI 肌酐-胱抑素 C 公式)和 HOMA-IR(HOMA-IR=Fins×FBG÷22.5),检测各组人群TACE水平,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及其他生化指标以及其与湿瘀阻络证的相关性。结果:1.DN组湿瘀阻络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M组(88.37%,36.36%,P<0.01)。2.湿瘀阻络证组TACE、尿ACR、UTP、HOMA-IR指数均高于非湿瘀阻络证组(5.01±2.38,4.45±1.44,P>0.05;2.38±0.76,1.48±0.89,P<0.01;2.09土0.65,2.09±0.65,P>0.05;0.86±0.47,0.51 土 0.46,P<0.05)。3.54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DN 组中 TACE 高于 DM 组 TACE(5.09±2.32,4.06±1.45,P>0.05),并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不断发展,TACE水平逐渐增高(DM组4.06±1.45,DN微量组 4.57±1.56,DN 大量组 5.41±2.65,P>0.05)。4.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DM组TACE与尿ACR、UTP、HOMA-IR无相关性,DN组 TACE 与尿 ACR、UTP、HOMA-IR 均为正相关(r=0.306,P<0.05;r=0.329,P<0.05;r=0.333,P<0.05)。5.4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DN微量组中TACE与尿ACR成正相关(r=0.521,P<0.05),DN 大量组中 TACE 与尿 ACR、UTP 均成正相关(r=0.421,P<0.05;r=0.401,P<0.05)。结论:1.DN组中湿瘀阻络证发生率明显高于DM组,提示湿瘀阻络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2.湿瘀阻络证组TACE水平高于非湿瘀阻络证组,提示TACE与湿瘀阻络证密切相关,可作为该证辩证的客观性指标之一。3.随着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进展,TACE水平逐渐升高,糖尿病肾病患者TACE水平与尿ACR、UTP、HOMA-IR呈正相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的中医证素相关性研究[D]. 马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2]. 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D]. 庞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3]. 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证侯学研究[D]. 常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4]. 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治疗Ⅲ和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D]. 尚喜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前后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 何灵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6].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治规律探析[D]. 刘紫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7]. 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D]. 徐志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8]. 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对Notch/snail1通路影响的研究[D]. 杨冠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9]. TACE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变化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曹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临床研究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