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导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会阴侧切口感染与产妇自身、环境、医护人员操作、产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及时诊治产前并发症、严格消毒产房、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提升助产技术及缝合技术、加强产后护理管理、加强巡视和指导产后饮食来预防其发生。结论: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实施全面高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率,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护理
会阴侧切是产科分娩中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妇阴道损伤,减少新生儿窒息,以降低对母婴的危害,提高顺产质量[1]。但由于手术切口接近肛门,加之产前准备不充分、产后护理不严格,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必然会影响产妇术后恢复,增加心理负担,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或无乳情况,因此产科医护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2]。本研究对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1.1 产妇自身因素 产妇自身键康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切口的愈合速度和感染几率,部分产妇合并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贫血等,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差、供血不足而影响组织修复,容易诱发切口感染。另外,有些产妇生产时存在阴道炎、会阴部脓疱疮、胎膜早破、毛囊炎等感染,也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
1.2 环境因素 产房环境与病房环境都会对切口愈合和感染产生影响[3]。在分娩高峰时产房数量不足,无时间充分消毒,达不到理想灭菌效果,就会增加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率。术后转入普通病房,由于医护人员及探视人员出入频繁,也会引起病原微生物密集, 污染空气,成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1.3 医护人员因素
1.3.1 术前宣教流于形式 医护人员对术前宣教工作不够重视,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导致产妇准备不充分。
1.3.2 无菌意识淡薄 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不严格,分娩量大接生前没有彻底刷手,术中手套破裂未及时更换,缝合前未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未用消毒巾遮盖肛门,手术线末端过长垂于肛门周围将细菌带入创面,这些都容易诱发术后感染。
1.3.3 操作不当或技术不过关 一些年轻医生对会阴侧切的时机和切口长度掌握不当,造成切开过早或切口过长;缝合技术欠缺,使组织对合不良,局部留有死腔,导致恶露渗入;或是缝合过密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些均会不同程度影响组织愈合。
1.3.4 产后护理不当 产妇分娩后,未重视24 h内恶露对会阴切口的影响,未勤更换卫生垫,尤其是一些农村产妇保健意识差,加之经济条件有限,垫未经消毒的卫生纸。术后因便秘用力排便致使切口裂开,也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预防护理措施
2.1 加强围生期保健指导,及时诊治产前并发症 围生期积极筛查高危因素,及时诊断与治疗妊娠并发症,控制产道感染,控制血糖、血压水平, 及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加强孕期饮食指导,鼓励产妇多食高热量、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2.2严格消毒产房和病房 术前对产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定期行空气细菌培养,使用20%过氧乙酸对室内进行熏蒸消毒。病房应每日开窗通风,消毒机消毒,采用湿式清扫地面,保持干净、整洁、温暖和舒适,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良好控制。
2.3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术前检查产包灭菌日期,灭菌检测标志,确保器械、敷料无菌;医护人员认真洗手、刷手,做好手消毒工作;待产期间,尽量减少阴道检查次数;产时常规进行外阴的肥皂水、清水、碘伏依次消毒;使用消毒会阴垫,并用安尔碘或稀释碘伏溶液冲洗外阴部;产后注意创口有无渗血或形成血肿,如发现有裂开或感染等问题,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2.4 提升助产技术及缝合技术 掌握适当的会阴侧切时机,切口大小、角度适中,待胎盘娩出后要尽快缝合切口。选用合适缝线,缝合前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更换消毒手套,注意切口对合整齐,在切口顶端0.5 cm处进针打结,缝合间隔适当,松紧合适,缝合肌层以及粘膜时应该避免积血或形成死腔。
2.5 加强产后护理管理 嘱产妇取健侧卧位,以防恶露流出污染伤口,保持会阴干燥、清洁,每日2 次用安尔碘或稀释碘伏溶液冲洗外阴,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使用消毒的会阴垫,指导产妇穿棉质内裤,勤换卫生护具。
2.6 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并发症 护理人员每日定时巡查切口有无红肿、渗出、硬块,恶露是否有异味,发现切口有水肿或硬块者可用硫酸镁热敷红外线灯照射或微波理疗,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愈合。
2.7 指导产后饮食, 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产后饮食进行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优生优育意识的提高,为确保母婴安全,会阴侧切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据报道我国妇女初产时会阴侧切率高达50%以上[4]。许多原因可引发会阴侧切口感染致愈合不良,如产妇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医护人员操作因素、产后护理不当等,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预防护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率,减轻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慧琴. 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产房护理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1): 3004-3005.
[2] 索瑞君. 会阴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6): 3965-3966.
[3] 陈亚凡. 预防会阴侧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1): 362-363.
[4] 王清芳. 会阴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采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97): 197-198.
论文作者:罗文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切口论文; 会阴论文; 产妇论文; 术后论文; 因素论文; 产后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