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房屋建筑因地基沉降或热胀冷缩作用产生的裂缝与结构失稳问题,大多房屋建筑都采用后浇带技术予以处理,首先根据实践经验明确了后浇带技术主要作用,然后围绕该技术的应用要点,从混凝土、钢筋与模板三部分入手深入分析技术实际应用,为保证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发挥后浇带技术最大化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技术应用
1后浇带技术的主要作用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来说,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总的来说,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几率,进而确保房建工程的结构强度。不同的后浇带类型,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后浇带技术可分为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和后浇沉降带三种类型,对于后浇收缩带来说,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混凝土收缩出现的几率,以免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对于后浇温度带来说,其主要作用是避免混凝土在内外温差过大的情况下出现温度裂缝,它能显著提升混凝土的伸缩程度。对于后浇沉降带来说,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为施工的进行提供方便。通常情况下,后浇沉降带需设置在结构差异较大的区域,例如裙房和主体结构之间。
2后浇带技术要点
2.1施工材料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施工主要材料,应确保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合理配置材料,并适当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在混凝土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将无收缩伸展性质的材料作为后浇带施工首选。具体施工中,混凝土与后浇带材料必须满足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和计划施工。混凝土配比要规范、合理,对模板侧向压力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2.2后浇带设置
规范、正确选择材料以后,即可组织安排设置后浇带。房屋建筑结构在受变形应力作用后会出现裂隙,裂隙产生必然会影响到结构安全性。确定设置位置是后浇带施工重点,为保持或降低应力的影响,一般在构件的反弯点设置后浇带。要注意具有较大剪力与弯矩部分不适宜设置后浇带。此外,后浇带之间的距离需处在合理限度之内,根据建筑沉降产生原因,结合工程要求,确定最佳间距。
2.3浇筑施工时间与温度
不同的后浇带种类有着对应的浇筑施工时间要求。大多情况下都是在建筑结构施工完毕两月后闭合后浇带,以此对结构进行加固。但此时要考虑房屋建筑的种类,根据建筑结构和功能要求,适当调整浇筑施工时间。此外,浇筑温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不仅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形成新的裂缝,因此施工中应根据方案要求,采取有效温控措施。
3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
3.1后浇带模板的施工
(1)后浇带模板的搭设。在搭设后浇带模板之前,首先必须选择合理的支模方式,对于不同的部位来说,其支模方式也不同,对于后浇带梁、底板摸的支撑来说,可采用门架或钢管架的方式,支撑架必须在后浇带二次浇注达到规定标准之后才能拆除。对于墙体的支撑来说,可采用钢筋支架作为支撑,在墙体后浇带的两侧,钢筋相交的部位必须设置拉钩,这样才能避免钢筋骨架偏离设计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保护层垫块的位置必须准确、厚度必须达标,这样才能确保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对于底板的支撑来说,首先应将后浇带垫层的标高下移一些,将杂物留在后浇带的底部,之后再用水泥砂浆把表面抹平,做完上述工作之后,才能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工作;(2)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在对后浇带进行二次浇注之前,其两侧的结构一直处在悬臂受力的条件下,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应保证支撑和模板正常发挥作用,在完成混凝土的二次浇注,并在强度和稳定性上达标之后,才能对模板进行拆除,施工人员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拆模作业,需要尤其注意对后浇带模板和周围结构模板的区分,以免出现误拆的现象。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二次浇注之前,必须对工程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3.2后浇带的留设和封闭时间
(1)后浇带位置及断面形式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位置应选择在结构受力较小的地方,如底板、梁的变形反弯点周围区域,因为这些位置的弯矩往往比较小,剪力也比较低,选择在底板或梁的中间部位设置后浇带也行,因为此位置的弯矩虽然比较大,但是剪力并不大,符合后浇带的设置标准。一般来说,后浇带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40-70米,宽度的确定应以工程结构的整体特点为依据,并考虑到施工操作的方便性。大多数房建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的宽度设置在800-1000毫米比较适宜。对于后浇带断面形式的选择来说,应按照结构中相关构件的厚度确定,若厚度在300-600毫米,可采用上下对称坡口形或阶梯形的断面形式,若厚度在300毫米以下,则可采用直缝的断面形式;(2)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对于后浇带的封闭时间来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在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时间达到1个月之后,便可对其进行封闭,但如果工程有特殊的要求,则应按照相关条件对后浇带的封闭时间进行计算和检验。在后浇带封闭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后期的监测工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3.3钢筋施工
浇筑施工完成且检查确认无误后即可开始钢筋施工,配筋可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尤其是后浇带模板,可大幅提高其抗压、抗剪强度。钢筋施工过程中,可使用直螺纹进行连接,除梁筋与墙柱筋外,其余钢筋可使用搭接与焊接方法进行处理,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加设一部分附加钢筋,以此确保加固的效果。
3.4混凝土浇筑
对于伸缩后浇带的浇筑施工,通常在后浇带两边混凝土的龄期为两月以上时进行,而沉降后浇带则在顶板浇筑后的两周内施工。房屋建筑沉降需满足标准的要求,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操作。对具有补偿收缩特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可提高后浇带强度,同时对地下施工留下的缝隙进行处理,使用单层钢板网对后浇带进行隔断。浇筑施工中,后浇带本身和两侧混凝土对浇筑温度有不同的要求,相比之下两侧混凝土温度较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确保构件的稳定性,从而保障施工强度。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合理应用后浇带技术,能有效降低或消除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及结构、构件热胀冷缩作用对建筑稳定性、安全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技术应用要点,正确选取施工材料,确定最佳后浇带设置位置和间距,以适宜的温度,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浇筑施工,从而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发挥后浇带最大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施克勤,贾进成.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01):162-163.
论文作者:范雪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模板论文; 作用论文; 温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