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校体育教育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的探索与应用①
冯斌 王君鹏 周盼盼* 闫芳 樊鸽 贾哲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 301830)
摘 要: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将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和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实际高校体育课程的安排上只占有不足整体比例的10%,只依靠课程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讲解与实践很难做到让多数高校学生自主走到户外,形成日常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水平的好习惯。而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课内外多元一体化进行的创新探索与实际应用,才可以在体育教育教学当中形成对学生更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将高校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延伸,丰富在项目运动当中所获得的“乐趣”,不仅增强学生基础运动能力,也强化了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当中的运动能力;全面的评价方式对高校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 课内外一体化 探索 应用
在学校体育的各个教育阶段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牢固的“终身体育”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受教育时期通过课程和自主运动等方式塑造其自身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智以及健康的社会生活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不同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目的以及作用的本质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教学组织里贯彻“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够在有限的实践课程当中突显出来,尤其作为高等教育当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虽然为必修课程,但是每周的授课实践操作时间的总占比不足总体课程的10%,目前这种体育教育模式完全达不到塑造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行为的根本目的。
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而言,多元结构一体化的教学结构是将我国大力发展的阳光体育以及形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生活方式的最佳体现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的构建是通过大学体育课程的实施作为整体开展的主体,与此同时将在课程教学之外大学生参与体育类运动以及竞技体育的训练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的针对性练习等作为结构的不同支撑要素。
经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指标变化进行对比,手术时间对照组193.02±30.85min,治疗组92.59±31.20;术中出血量对照组295.30±35.38ml,治疗组110.59±35.98ml;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2.3±0.53天,治疗组1.59±0.68天;下床活动时间,对照组3.56±0.75天,治疗组2.55±0.75天;住院天数对照组16.25±0.56天,治疗组10.5±1.2天。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脏器损伤2例,感染3例,淋巴囊肿2例;治疗组发生脏器损伤1例,感染2例,淋巴囊肿1例。
1 高校体育教育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结构分析
在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师作为实施的主要引导者通过具体的方式将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分阶段、递进式、前后实践内容互补形式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明确实践运动项目要掌握的方式方法,并且从中得知运动项目对于个人身体素质水平突出变化的具体为哪一方面,同时其他增长缓慢因素包含哪些。在课程教学之外,以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为活动方式的训练、竞赛、娱乐等方式是通过体育教师课程当中的教学知识延伸,或者体育工作者实际的指导协助的形式来完成,将所学到的体育运动项目相关知识以及技能技巧合理的应用或创新。对于高校体育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的结构构建,如图1所示,按照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将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教学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多种组织形式作为整体多元结构2条主线进行划分,也通过在不同主线当中体育教育的施教人员和受教育者之间主导的不同关系,形成在构成多元分支时的不同实施效果,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基本项目运动技能的掌握夯实基础,是大学生参与其他体育活动的保障;而对于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在同样提升身体素质水平的同时提高体育课程当中考核成绩,构建形成终生体育运动意识这一教育目的。高校体育教育的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结构是对固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完善和创新,形成课堂当中的项目教育教学、身体素质专项练习、体育课程考核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竞技比赛、运动会等多元交互性的运动技能习得过程。
在高校当中推行课内外多元一体化教学结构让大学生能够以主动的行为方式每天施行体育运动,是走到户外参与到“阳光体育”当中的主观诉求,是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塑造更好身体机能的保证;在课堂教学当中不同学习形式以及在参与多种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交互关联过程是项目运动技能实际应用的最佳机会,同时也是大学生从课堂当中学习运动项目特点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亲身体会的最好方式;在各层次的体育竞技比赛过程当中,能够促使参赛大学生调节心理状态应对赛场情况,达到寻求努力后获得胜利的喜悦、形成个人体育运动专长培养终生体育运动思想的成效。
图1 高校体育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结构
2 高校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结构的要求
2.1 体育教育教学与体育形式组织活动的互补
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是充当课程的主导性角色,通过在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讲授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避免学生通过主观意识形成对项目的错误认识;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标准技术动作示范和技术动作知识讲解以及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知识明确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科学化用力等,在初步形成正确概念后采取直观的技术动作模范,同时进行科学规范化的错误纠正;在课程教学外的活动当中大学生作为运动的执行者也就转化为项目的主导者和主体双重角色,在运动项目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大程度的体育运动,体育教师的任务则主要是对活动过程当中运动项目规则进行有效的把控。这样就可以在整体结构当中利用好学生主体地位到主导者、主体双重身份的转化,激发其自身对运动本身的兴趣及心理诉求,形成小规模的二元互补模式的学习氛围调动其运动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在课外实践当中寻找自身对运动项目理解的欠缺及运动项目实践的不足,方便在课堂当中深入学习做到贴合体育教育理论结合实践这一根本原则。
林氏并非这里最早的原住民,而是从福建迁移过来的。第一代林姓祖先带着族中十几口人,走到村南时,随行的一只大狗突然趴下,任主人怎么吆喝也不动。主人佯装弃它而去,那大狗仍是趴着,不起身跟上。主人觉得奇怪,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事,这只狗平日里脚前脚后,与他形影不离。
2.2 区分课内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
在高校推行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的结构会有层次之分,而作为这一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便在于将整体的构成因素和各环节都要学生进行参与实践,同时将大学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基础运行的核心,促使大学生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之中对某一专项技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增加熟练度达到简单运用的目的,而作为体育教育当中的主导者和重要参与人员的体育教职人员,有科学性、周期性、计划性地将学生动员到体育运动项目当中,让大学生发挥个人的创新性,展现其协作能力、适应能力、运动能力等因素,将课上进行讲授的专项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运用到活动当中才会将体育教育的成效进行有效的拓展。
2.3 动员大学生在体育类型活动当中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当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改变当前大部分依靠体育课程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社会现状,必然要让大学生的眼光不仅放在课程当中所得分数,对于体育教育课堂外的体育形式活动、竞技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组织形式的集体运动等通过竞赛的名次、参与的次数、活动当中贡献度等综合考量,通过对学生产生直观影响的体育课程成绩形式进行整合,形成定性与定量的科学把控,在课堂当中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综合考评同时在课外多元结构当中也要把参与过程和最终课上考评结构相结合,将课外的体育组织活动评价内容与方式与课程教学尽可能相接近,这样在高校体育教育当中推行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结构才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达到体育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2.4 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结构的共性评价结构
在体育教学课堂外的组织活动里面体育教师要进行有效参与,但是不同于授课的引导和督促,而是在受教育者根据其自身的体育锻炼兴趣以及心理诉求参与活动的同时辅助其获得运动成效,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技能掌握水平,最终让其在体育教师更少干预影响下主观的进行体育运动行为。发展大学生在体育运动当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当中研究的重点问题,但是大多数的激励性措施只是从受教育者个人的兴趣或者教学动员角度出发,忽略了在大学生体育运动实施过程当中以个人实际运动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客观评价,同时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索要达到自身的心理基本诉求也是形成其终身体育行为重要保障因素之一。
3 结语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当中进行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结构的探索与应用必须明确体育的课堂教学是这一结构的核心运行基础,而在课程教学之外的竞技体育比赛、体育组织形式活动、运动会、集体性体育运动行为等都是对体育课程的补充、扩展,是最终能够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目的重要辅助方法。只有从这一结构当中明确不同运动形式里面参与角色的变化才能够在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继续完善,才可以更好地体现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校体育课内外多元一体化结构的推行不要将运动专项技术与体质健康这两大因素进行明确区分,在课堂教学当中以及课外活动当中过多地强调身体素质练习与专项技术的练习会导致大学生形成在进行多项体育运动项目专项练习的错误观念,要使其明确身体素质的提升是更好运用专项技术的前提,而专项技术的提升也是身体素质提高的表现方式之一,两者不能过度区分,在身体素质练习时选取贴近专项技术的运动方式而专项练习则要调控好训练的强度与量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保障大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行动。
依达拉奉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上为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药物主要是选择30 mg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100 mL当中,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为患者进行两次治疗,连续对患者治疗两周作为一个疗程[3]。
参考文献
[1] 杜辉.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教育的融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62-63.
[2] 张建宇.学分制下高校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1):121-124.
[3] 曹阳.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3):61-62.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11(b)-0182-03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32.182
①课题来源: 2019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构建天津市青少年科学化运动减肥实施体系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TJTYQN19-001);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第五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冯斌(1987—),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通讯作者: 周盼盼(1988—),男,汉族,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E-mail:577005812@qq.com。
标签: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课内外一体化论文; 探索论文; 应用论文;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