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李华伟

关于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李华伟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门供电公司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用电量不断增加,配电网运行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配网供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若配网运行的可靠性较低,极易影响到整个配网供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导致系统在供电时引起用电安全事故,甚至是诱发电气火灾事故,直接威胁到用电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提升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希望能为配电网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

引言

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发展都已经无法离开电力能源的供应,因此我国在电力供应系统建造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目前无论是电力系统的铺设总里程数还是供电系统所使用的技术水平都有所提升,但这在促进了居民用电质量的同时,也给配电网络方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需要配电网络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的大数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提升配电网络的安全性。

1大数据技术以及配电运行分析

依托于现代计算机的超强运算能力,人们开创性的提出了大数据理念,在这一技术的运用之中能对数量巨大、多样性较强、设计领域众多、价值密度不等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多种分析方式、演算方式找到这些数据在其内部所存在的联系,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而目前配电系统在其不断的建设中,在整体建设规模方面有进一步发展,这也使得配电管理之中出现的设备运行数据、设备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用户数据等方面的信息以几何形式发生了增长,使得管理工作人员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参考的阶段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配电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而在配电管理中融入了大数据类型管理技术之后,就能对这些海量的信息实施全天候的监督、审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配电管理的质量。

2影响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影响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配电网络结构。配电网络的结构布局涉及的范围广泛,半径较大,运行复杂,一旦某个区域发生故障,便会导致整条线路停电,甚至是导致整个区域都处在停电状态。(2)配电网络与配电线路故障。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一旦配电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设备制造与安装质量、配电线路的传输容量和裕度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等方面的内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配电网络运行的可靠性,造成系统运行出现故障。(3)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我国当前的配电网自动化水平较低,一旦系统发生突发事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处理,排除系统故障问题,使得系统运行的停电时间较长。加上配电运行的数据采集与加工技术落后,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水平,制约了供电企业稳步发展。

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提升的措施

3.1改善电网结构

结合电网用户的现实状况来设计配电网架构。分段设计配电网架构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全面掌握分段范围内客户有关信息,大概估测顾客的用电状况与用电负载,依此为基础合理设计电网分段。针对用户密集,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我们应该适当缩小电网分段的范围,同时,有关的配电设施也应当联系现实状况适度增添。而客户数量少并且用电负荷比较小的地方则可适当增加电网分段的范围,确保电网线路分段更加科学合理,继而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3.2建立配电网运行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

常规可靠性分析是以年为时间框架、研究系统在长期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平均可靠性,主要指标包括负荷点指标和系统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负荷点指标又包括负荷点平均故障率、负荷点年平均停电时间和每次故障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系统指标包括系统平均停电频率及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及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平均供电可用度指标、系统总电量不足指标及系统平均电量不足指标。

3.3应用新技术、装备,提高设备的诊断与检测水平

在新技术、设备应用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合理选用配电网设备。为了降低因设备自身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停电事故的发生率,应合理选用配电网设备,在系统中安装固体绝缘真空负荷开关、放电夹、全绝缘充气式金属封闭开关以及真空断路器,并选择性能良好的配电设备辅助运行,对设备进行实时诊断与监测,这样不仅满足了系统运行的要求,又发挥了设备的功能。(2)要想提高电力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不仅需要优化配电网运行结构,应用新技术、设备来提高设备的诊断与检测水平,还需做好电力配电网带电维修与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与检修时间,模拟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并有效解决停电故障问题。另外,还需添加通信联络方式,定期安排电力配电人员定期参观学习,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必要时,还可有效引入机电一体化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在线监测,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可采取措施来处理,保证系统供电恢复正常。

3.4改进配电技术

电力网络平常进行维修工作时,应当大力运用带电作业方式,如此可以避免由于配电网检修而造成的无法正常供电的问题,为提高带电作业技术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必须积极改进带电作业技术。要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可以通过改进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远程监控以及故障监控等现代化先进技术能够正常运行,有效实现其监控目标则需要确保信息通信技术的合理运用。故障发生时其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及设备运行时的相关数据的传输速率都会受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速度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要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就必须要重视信息传递的技术与水平。为此,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信息传递及时的抗干扰水平,确保电网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速度及准确性。最后,配电网单位还应积极利用自动检测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而建立一个健全的智能化配电管控平台,从而提升配电网的输电稳定性,提高配电网的现代化程度。

3.5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施,减少电量损耗

配电网无功优化作为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指标,能够通过合理配置配电网无功补偿设施来降低电量损耗,确保系统运行的裕度,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但在实际配置配电网无功补偿设施方面,需要在满足配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位置,以配电变压器调节为辅,确保电容器正常使用。例如在10kV架空线路的运行过程中,考虑到该线路远程输送与负荷功率因素较低,可将高压电容器安装在架空线路上,并依据线路输送的功率与线路的长度,结合线路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确定电容器的容量。此外,考虑到在负荷较小的情况下,系统出现倒送无功的问题,还需在电网改造中安装台变JP柜,对系统实施无功补偿,减小对变压器与输电线路的损耗,提升配电网的传输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运行是一项系统且运行复杂的工程,其中配电网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用电用户的用电质量与供电稳定性。因此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必须完善配网设计,优化系统结构,应用新技术、装备,提高设备的诊断与检测水平,建立电网运行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做好评估分析工作,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施,减少电量损耗,不断提高电力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胡丽娟,刁赢龙,刘科研,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7,41(1):265-271.

[2]凌征强.试论电力配网运行可靠性影响因素及策略[J].低碳世界,2015(35):44-45.

[3]李国君.关于电力配网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9):215-215.

[4]郑晴晶.提升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有效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164-164.

论文作者:李华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  ;  ;  ;  ;  ;  ;  ;  

关于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李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