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贸易壁垒及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口贸易论文,对策论文,贸易壁垒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58(2002)04-0042-02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出口贸易领域说,随着关税和配额的逐步取消,我国具有优势的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等有望扩大出口;但发达国家建立的绿色贸易壁垒仍将限制我国的许多产品出口。可以说,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均已经或即将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正成为21世纪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我们应认真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积极寻求对策,打破壁垒,扩大出口,努力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本质
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条件,利用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设置了许多新的市场准入壁垒,使原来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公约、技术和环境标准成为阻挠国际贸易的隐形杀手。目前,国际市场上最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形式。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是制定一些以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很容易达到,而发展中国家因技术,资金等落后无法达到或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达到的绿色技术标准、标志认证要求和一些绿色制度,发达国家利用这些貌似平等的绿色制度来为发展中国家设置较高的门槛,从而达到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目的,根据联合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项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出口到欧共体的商品1/2以上会受到这种壁垒的限制,而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只有约1/4可能会受到这种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展中国家损失惨重。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出口贸易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是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东南亚等发达或较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产品进口标准,大都是我国产品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的环境技术标准,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包装标准等。问题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设置非正常的绿色贸易壁垒,也使我国遭受了许多不合理的损失。如在机电产品方面,欧盟近年制定“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实行CE标志认证制度,规定1996年1月1日始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标准的产品入关,美、加、日、韩等国先后仿效,这对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灯具等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影响。在农产品和食品方面,由于我国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欧盟已不再进口我国贝类产品。1994年以来,中国的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美国,欧盟也完全禁止中国的牛肉及鸡肉进入。在服装和纺织品方面,西方国家通过立法禁止含有某些化学成份的纺织品进口,如1994年4月1日起德国禁止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这使我国使用104种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出口中断。
有时发达国家虽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一方面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另外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在包装材料及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面,美、欧、日等也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包装技术、消费者偏好、现有设施等因素着手,制定了许多歧视性规定,使我国出口贸易困难重重。如在中国输美商品木质包装案后,欧盟效仿美国,于1999年6月1日,公布了欧盟委员会的决议,要求成员国采取紧急措施,对所有来自中国(不包括香港)的货物的木质包装实施新的检疫标准。紧急措施适用于1999年6月10日后从中国离境的所有产品的木质包装。由于新检疫规定的实施,采用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剂处理的木质包装,费用将增加10%-30%。而采用替代材料纸板、塑料等,成本也会成倍增长。据中方初步估算,欧盟的决定影响了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
另外,在成本内在化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同样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对策
1、尽早推广实施ISO14000认证工作,完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建设。ISO14000认证是一张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和“绿色护照”,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武器。我们应借鉴国外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功经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在实施环境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鉴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从制度上消除贸易磨擦。目前,美国和英国、德国等欧盟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采标率已达8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更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而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采用了国际标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尤为迫切。
2、尽快适应WTO规则,妥善解决环境贸易纠纷。我国应加强与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联系,充分利用WTO/GATT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非歧视原则及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维护自身合理的经济权益。要积极参与WTO环境贸易规则的修改与制定,为开展国际经贸活动争取主动权。
3、追求技术创新,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绿色贸易壁垒实质是绿色高科技壁垒。对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为此,应加强技术创新,有计划建立一批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并重的道路,彻底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封锁。
4、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1993年因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影响,中国冰箱年出口量由原来的40万台下降到20万台,经过中国冰箱行业的努力,调整了产品结构,结果随着无氟冰箱的研制和投产,1997年中国冰箱出口达到130万台,2000年出口达到180万台,而且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冰箱生产大国。我国冰箱行业的成功经验表明,我们应掌握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大力发展绿色产品行业,使环境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0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