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民间文化;资源;高中美术;开发;应用
新课改之前,美术教学主要落在技能上,而当下,则更强调美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比如审美素养、精神品质、价值观念、人文素养、思维能力等等——这么宽泛的教学目标,即便是新教材与新课改理念相配合,也远不能满足需求。比如,“中国美术欣赏”这个单元中,设置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等内容,但除了容量所限,只能从系统上进行大概阐释之外,另一个不足之处,是都以视觉艺术为限——虽然也包含了其他素养元素,但显然强度和厚度不够。如价值观、泛文化、精神品质等。因而,要想有质量地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教师需要拓展开发其他资源。比如,民间文化(教材中涉及了民间美术,属于民间文化,但范围太窄),就是一种资源丰富、获取便利、多元生活的教学资源。可以对提升学生文化视野、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引导家国情怀以及审美素养、美术表现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面,结合高中美术教学,就如何开发和应用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探讨。
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
1. 两个原则
开发美术教学的民间文化资源需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是跨领域原则——正向开篇所说的,只将视野放在视觉艺术领域,是不能满足素养发展需求的。美术的教学,在新目标下应“胸怀万物”。比如文学、民俗、历史、音乐、舞蹈、戏曲、建筑等等;第二是跨地域原则——有些教师会将民间文化等同于“本土民间文化(这确实重要,后面会探讨)”,是一种误读。其实,民间文化应是多元的、视野开扩的和包容的。几乎一切非专业的、非殿堂的文化都应归属于民间文化。在地域上,应跨出本地,面向全国,甚至是涉猎国外。比如苏格兰的格子裙、墨西哥的草帽、非洲的部落图腾。
2. 资源整合
民间文化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庞杂的,高中生在学习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有精力广泛涉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做一些民间文化资源的归纳、整合工作,既要保证宽度,又要做到精炼。
除了通过多种渠道去搜集之外,这有一个较便于入手的渠道——教材的整合。目前,我国的教材编撰采取了较开放的形式,出现了多种教学版本(不唯美术学科有人教、人美、鲁教、粤教等版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粤教版美术教材,在园林、家具、建筑等方面,南方风格内容要多一些。再加上学科的多样(语文、音乐、地理、政治等学科都会涉及民间文化),这些学科的民间文化从非视觉角度为美术研学民间文化增加了立体感——比如将语文课本上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拿到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老北京的民居建筑,很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审美层次。
教师经过搜集、提炼之后,将资源分类汇编,方便学生学习。
3. 区域资源
当然,一组重要的民间文化资源——家乡的本土文化,是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最应该关注的——本土民间文化资源的优势在于:第一,亲切和熟悉——学生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民间文化与学生生活是紧密的、互相交集的,学生在情感上、审美上更容易接受,自豪感更强烈;第二,本土民间文化资源便于获取和呈现,不像其他地区的文化只能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呈现,而是可以直接将实物摆在课堂上,或亲自去参观、参与。触感很强、参与度高。
二、民间文化资源的应用
关于民间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大多策略是与其他资源相似的。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组织学生讨论,拓展性探究,相应主题的创作等等。这里对这些应用策略就不再展开,而只讨论其中一个特殊的策略——本土民间文化资源的开放、亲历性学习。
因为本土资源就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当中,将这些内容拍摄成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研究,显然不如让学生去亲自体验效果更佳。对本土文化资源来说,应更多采取让学生有意识参与的策略。
以贵州六盘水为例。这是个有四十多个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区域,不仅是有美丽的山水,而且在风俗、音乐、舞蹈、戏曲、历史等方面,有着丰富且多元的民间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玉舍森林公园、明湖湿地公园、大洞竹海去写生创作,还可以组织学生拿起相机去拍摄傩戏、采花洞、跳花节等民俗活动,又可以让学生创作蜡染作品、傩戏面具、搭建竹楼微缩景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家乡民间文化,建立家国自豪感,提升发现美的素养,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发展。
以上,从开发和应用两方面对民间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组织实践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民间文化是满足学生美术素养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开发上,教师既应关注本土资源,也应放开视野,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而在应用上,除了常规教法,组织学生亲自体验和实践是发挥本土资源教育价值的要点。
参考文献:
[1]张超.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的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10):144.
[2]李春霞. 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的途径[J]. 教学与管理, 2009(01):71-73.
论文作者:杨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