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分析论文_孔君令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100

摘要: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不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应用形式存在差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混凝土构件,能够发挥连续梁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以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对其特点和施工工序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并给出控制方法,以期为实际施工作业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法;水化放热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也被称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该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作为桥梁以及其他结构的主要材料,利用钢筋或钢丝(索)预张力的返利,可使混凝土在受载前预先受压,从而提高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现代高铁施工中,存在跨越式结构,需要应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满足建设要求,鉴于该工艺的复杂性,针对其施工特点、流程以及质量控制展开分析有一定的必要。

1.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应用

1.1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特点

应用于高铁施工中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常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差别不大,在施工上存在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以悬臂施工法为基础。在采用悬臂法的情况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无需记住支架,免去了大型吊装设备进场和使用的麻烦。同时,施工过程中的桥段可以在多个平行工作面进行作业,分段、分项目施工具有实现工作,工程进度大大加快,施工效率高。悬臂法施工过程中,连续梁受力状态和连续梁成桥后的受力状态相近,有利于对结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和控制。由于悬臂法施工对空间的要求不高,高铁建设过程中不会影响交通作业,即便当地条件特殊、交通拥挤,也不会受到施工作业困扰。最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成熟、设备不存在特殊要求,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满足流水作业要求,丰富的经验也保证了施工质量[1]。

1.2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工序

在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带有典型的模式化特征,这是其特点之一,也是该工艺下施工质量的主要保证。一般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搭建脚手架和预压底模、侧模安装。之后进行两题底腹板钢筋的绑扎,以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性,预应力波纹管安装与底腹板安装同步进行,再安装内模、端模,并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该过程中要求时刻注意整体工程进度和质量,尤其绑扎的牢固性、安装的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2%。顶板钢筋的绑扎完成后,在对应位置安装预应力波纹管,进行梁体混凝土的灌注,灌注过程一般不宜超过1.5小时,完成灌注后进行封闭处理和养护,混凝土凝结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后进行拆模、压浆,完成整个施工。上述流程如图1所示。

图 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工序

2.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

2.1工程概况

新建石家庄至济南铁路客运专线起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河北省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至山东省济南市。线路全长323.112km,共设11个车站,分为10个标段。本文选取站前工程SJZ-3标段进行分析。

新建石家庄至济南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SJZ-3标段第三分部管段施工里程为改DK99+358.52~DIIK105+796.91,全长6.439km,位于衡水市境内。其中,包括路基2.568km,特大桥1座,框构中桥2座,涵洞8座。其中特大桥需要上跨既有石德铁路,为保证施工质量,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进行了反复磋商,拟定应用预应力混凝土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连续梁起止里程为改DK100+485.80~改DK100+663.30,全长177.5m。连续梁在改DK100+566.40里程处与既有石德铁路斜交,交角29o56′。连续梁0#块、1#块和边跨直线段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其余采用悬臂现浇法施工。连续梁转体主墩为240#墩、241#墩,每个主墩转体长度为78m,转体角度为29°56′,转体重量为5420t。启动力最大牵引力为699.2KN,转动牵引力为419.5KN。

在施工作业开始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就施工地点进行了持续调查,了解了建设地点的基本情况,并以调查结果和同类工程经验作为基准,出具了3套施工方案,经反复论证,建设方以及专家小组选取了1号方案。该方案强调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温度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突出的积极价值。

2.2混凝土质量控制

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作业开始前,技术人员通过实验室实验了解了水泥的终凝时间以及强度参数,施工过程中应用地下水资源进行简单过滤和制备。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和预估,是温度始终处于40摄氏度之下,免去了高温水化热现象带来的裂缝问题。与此同时,整个浇筑过程匀速进行,每一小项目不超过1.4小时,振捣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持续7-10秒。考虑到现场施工工作的连续性,施工时与周围区域的混凝土搅拌人员充分沟通,保证工程所用混凝土的储备量,能够满足连续供应施工的要求。

2.3施工工艺质量

施工工艺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十分突出,包括流程的规范化、技术设备的选取、人员的操作能力以及材料控制等,相关施工流程已在上文中(1.2)给出明确,本节以锚具的质量检测、钢筋质量检测为例进行重点分析。锚具的质量检测需要考虑其实否达到设计规定,并综合分析预应力的张拉能力上下限,进行现场检测。在检测中,技术人员发现锚具的张拉强度大于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约为后者的110.2%,满足施工要求,也能满足后期连续梁的施工条件。其次,为保证锚具的强度及硬度,技术人员在入库前对锚具的外观进行了反复的质量检测,检测项目有生锈、刮痕、腐蚀、裂纹等,结果上看均满足设计要求[2]。

钢筋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具备决定性作用,其选取和应用均严格遵照设计标准进行。以60t为一个批次,选取8件样品分析其刚度、延展性;以300件为一个批次,测试其接头处的弯折角。共选取124件样品,结果上看,样本的刚度、延展性合格率分别为96.2%、93.6%,均满足设计要求,弯折角平均为2°14′,同样满足设计要求。

2.4温度控制

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可能直接导致裂缝,针对该问题的管理控制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关键,其核心环节则是水泥水化放出的热量。为保证施工成效,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选用了火山灰水泥和矿渣水泥,二者在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约为硅酸盐水泥的75%、78.2%左右。其次,整个过程中施工人员遵照标准完成了混凝土养护工作,严格控制其温度和湿度,避免了混凝土裂缝问题。

总结

通过分析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混凝土连续梁在现代工程中应用广泛,由于工艺的特殊性,要求对其质量进行有效把控,在实际应用该技术时,应遵循标准流程进行施工,同时有效了解工程和技术特点。进入施工环节后,需要重点注意混凝土质量、施工工艺质量以及温度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实例分析证明了上述理论,可以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熊学玉,巫韬.基于整体变形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研究[J].建筑结构,2018,48(08):24-28.

[2]张清川.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成桥静载试验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04):192-193.

论文作者:孔君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的分析论文_孔君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