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引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北部引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周金生, 刘晓臣, 姜丽梅[1]2001年在《北部引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论述了编制北部引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可行性 ,阐述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论证了系统开发工具及总体设计。

袁明[2]2000年在《北部引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一个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所涉及的技术问题。这个MIS(管理信息系统)基于C/S(客户/服务器)体系,以MS SQL Server7.0作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以Win95/98/2000作为其前端操作系统平台。 这一系统利用PowerBuilder 6.5和Dephi 4.0这两个当今最强大的管理依靠系统开发工具开发。丈章最对这两个工具的特性加以阐述。 文中讨论了一个水利工程对应用软件的实际需求,并提供了用于开发和维护系统的数据字典,对于系统的诸如菜单和窗口等用户界面单元也加以介绍。 作者详细介绍了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对于一些技术知识,如OO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窗口等也加以闸述。

DOAN, THANH, NGHI(段清谊)[3]2013年在《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文中指出水利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监理工作中,将工程质量控制作为其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是反映监理服务质量的最重要依据、标准,同时也是业主对监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本论文对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对国内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做了分析与论述。针对地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开发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必要性。本文从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质量的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叁个方面,阐述了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内容。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功能模块。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管理工作中,将模糊决策技术应用到工程质量的综合评价中,结合监理实践工作对评价等级进行分析,建立四级评价标准,并从底层单元工程质量评价开始,经过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逐层进行,完成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在管理系统的实现上,运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和Visual Studio2008应用软件开发了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各功能模块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子模块系统窗口设计及功能实现。

勾智慧, 王国志, 姜连杰[4]2001年在《黑龙江省北部引嫩渠道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开发情况综述(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较详尽介绍了北部引嫩某 管理系统的  的软件使用。

王凯军[5]2009年在《地下水环境健康预测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下水环境作为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和保障条件之一。在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地下水系统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危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且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严重损失。因此,根据地下水环境健康状况综合评价及其发展和演化趋势预测,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地下水及水资源的集约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以实现脆弱的地下水系统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地下水环境健康理论为基础,进行地下水环境健康预测研究。构建了地下水环境健康综合评价和预测体系,将投影寻踪模型引入地下水环境健康预测研究。利用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和回归模型进行地下水环境健康综合评价和预测。建立了集地下水环境健康综合评价和预测功能的地下水环境健康管理系统。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健康预测研究,建立了基于WISYS软件平台的地下水环境健康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健康综合评价和预测。

勾智慧, 王国志, 杨谦[6]2001年在《北部引嫩渠道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开发情况综述(上)》文中提出黑龙江省引嫩工程管理处正在开发的引嫩渠道管理信息系统 ,具有幻灯迅速显示断面、绘图 ;水面线计算 ;冲淤量计算和数据文件的在线即时修改和维护等多项功能 ,将是我省工程管理的跨越式突破。

周迪[7]2011年在《基于Web的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建》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工程绿化设计领域,图形、图纸的运用越来越多。这些图形文件数量庞大,种类众多,管理复杂,检索,查阅十分不便,不利于同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图形数据集中、归一化管理是设计单位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手工或者C/S结构的图形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网络时代,利用Internet实现图形高度共享的要求。如何实现设计单位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JavaEE多层架构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JavaEE中引入框架技术的原因和目前主流的开源框架: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进行了分析,在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后,把它们整合,形成SSH多层应用框架,在充分发挥各框架的特点的同时,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耦合。基于JavaEE构建的Web系统能够跨越平台的边界和各种异构的操作系统,具有:方便部署,容易扩展,易于维护,成本低廉的优势,既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单位整体PDM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独立架设,单独运行。用户在使用系统的同时,都会在系统留有“痕迹”,这些“痕迹”提供了用户的使用记录,即日志信息。通过对这些日志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可以了解用户的浏览行为,找到用户的个人喜好,发现用户访问之间的关联规则,以上这些通过对Web的使用挖掘都可以实现,并进一步对用户的访问行为做出推测,针对本系统而言,就可以在用户访问某个图形的同时,根据以往用户使用记录,通过对日志的Web挖掘,得到与之关联的图形,并向用户推荐,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杜晓峰[8]2010年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区域水资源评价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分析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发展现状,以及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程度,在详细分析GeoMedia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应用GeoMedia系统进行区域水资源的基本途径和相应的技术特点。文中在充分收集整理地形地貌、流域分区、行政区划、水文地质勘察等基础图件资料基础上,按照严格的地理概念和标准的坐标系统设置了工作区地理参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先进的GeoMedia系统,利用GeoMedia系统的多源数据无缝集成功能、空间分析工具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区域水资源评价工作平台,为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论文收集整理了1956-2005年长系列的气象、水文资料以及水文地质、开发利用现状、水质分析等资料,按照《水资源评价导则》的要求,对奈曼旗区域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总水资源进行了水量与水质评价,同时对奈曼旗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奈曼旗今后水资源利用应遵循首先节约地下水、适度开发地表水、充分利用再生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

刘晓臣[9]2009年在《省引嫩工程供水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引嫩工程担负着为大庆石油化工生产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任务。到目前为止,工程运行近30年,由于引水口江道演变,河床下切,加之近年来春季连续干旱,实际引水量达不到设计标准。这期间由于大庆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原设计引水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工程供水、需水之间矛盾比较突出。要解决水量供、需矛盾,必须进行合理调度,科学引、供水,提供工程效益。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引嫩管理处决定建设供水自动化监控系统,我对工程中使用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论文中,讲述了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GPRS通讯模块的传输数据原理。在讷河所渠首站进行了流量采集实验,使用美国RDI公司的水平式超声波流量计,开发了GPRS通讯模块和专用控制器,在控制器中使用Dynami C编写程序采集ADCP流量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使用GPRS传输数据的方法。对于采集到的流量数据,在主中心建设WEB服务器,使局域网中的每台电脑都可以访问到这些数据,实现数据共享的目的。文中专题论述了WEB服务器实现过程。

彭胜民[10]2010年在《区域水土资源系统分析及粮食增产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土资源不但是人类社会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生产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更是决定地区间经济差异和国家实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水土资源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1970年以后,由于人类日益增长的水土资源需求和其本身的稀缺性、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更加明显地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立足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采用现代数据处理方法和手段,对齐齐哈尔市水土资源发展趋势、水土资源多时间尺度特性、水土资源承载力、不同尺度下粮食增产潜力分析与预测及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改进的GM(1,1)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小波随机耦合建立了齐齐哈尔市年降水量、年地下水平均埋深、年径流量、耕地面积数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均能很好地对齐齐哈尔市的水土资源进行预测。其中:降水量预测结果表明在最近几年会持续较多,不会有严重旱灾发生;地下水预测结果表明如果仍然按照当前开采模式继续下去,未来10年内地下水埋深降幅为6.45m左右;耕地面积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内耕地面积波动性较大,呈现增减交替波动趋势。(2)主要采用小波理论,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年降水量、主汛期降水量、年径流量、月径流量、年耕地面积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降水量的第一、第二、第叁主周期分别为29年、6年和16年,主汛期降水量的第一、第二、第叁主周期分别为6年、11年和29年,主汛期降水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年降水量的变化;年径流量序列的第一、第二、第叁主周期分别为32年、5年(或7年)和13年,月径流量序列的第一、第二、第叁主周期分别为384个月(32年)、84个月(7年)的39个月(3.3年),月径流量的变化决定着年径流量的变化;耕地面积序列的第一、第二、第叁主周期分别为40年(甚至更大)、17年和23年,这几个主周期共同控制着齐齐哈尔市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规律。(3)通过采用DPSIR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Framework,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构建了齐齐哈尔市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信度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齐齐哈尔市市区及所属各市县的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市区>甘南县>龙江县>富裕县>克东县>泰来县>依安县>讷河市>克山县>拜泉县。(4)各粮食增产影响因子对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成灾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药使用量,而在齐齐哈尔市粮食增产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影响因子依次为有效灌溉面积、农药使用量、农机总动力。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尺度下黑龙江省和齐齐哈尔市制定粮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同时也说明,随着研究尺度的改变,各粮食增产影响因子对区域粮食总产量影响程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5)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着手,对复杂适应系统及理论的特点、主体及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探,分析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及CAS特征,搭建了基于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复杂适应系统的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模型框架,并根据整体模型特点,采用多目标协同进化遗传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求解,在此基础上,从子系统间协调度和系统总协调度入手,对农业水土资源系统效益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后的研究区域农业水土资源系统向着更加协调的方向演化。(6)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中长期多元回归预报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将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2020、2025、2030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为5193.54万t、5701.73万t、6208.20万t、6703.89万t;齐齐哈尔市中长期粮食总产量主成分分析预报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未来粮食总产量也将呈现出增加的趋势,2015、2020、2025、2030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为844.33万t、907.33万t、974.33万t、1044.8万t。

参考文献:

[1]. 北部引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应用[J]. 周金生, 刘晓臣, 姜丽梅.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1

[2]. 北部引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D]. 袁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3].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D]. DOAN, THANH, NGHI(段清谊). 黑龙江大学. 2013

[4]. 黑龙江省北部引嫩渠道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开发情况综述(下)[J]. 勾智慧, 王国志, 姜连杰.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1

[5]. 地下水环境健康预测研究与应用[D]. 王凯军. 吉林大学. 2009

[6]. 北部引嫩渠道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开发情况综述(上)[J]. 勾智慧, 王国志, 杨谦.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1

[7]. 基于Web的工程绿化图形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建[D]. 周迪. 北京林业大学. 2011

[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区域水资源评价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应用[D]. 杜晓峰. 吉林大学. 2010

[9]. 省引嫩工程供水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刘晓臣. 大庆石油学院. 2009

[10]. 区域水土资源系统分析及粮食增产潜力研究[D]. 彭胜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0

标签:;  ;  ;  ;  

北部引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