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期中国图书馆人才的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论转型期中国图书馆人才的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试论转型时期我国图书馆的人才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的人论文,发展趋势论文,试论论文,时期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图书馆开始或正在进入一个由近代型图书馆向现代型图书馆转变的时期。首先,我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图书馆的观念和模式,对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图书馆的思想观念、办馆模式、服务方式等都要来一个较大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次,现代高科技应用,以计算机、现代通讯和数据库三位一体为标志的图书馆自动化模式的产生和推广,将逐步减少直至取代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的图书文献处理方式,大大提高文献的处理能力和水平。第三,为适应和满足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不同需要和共同需求,现有的图书馆类型一方面呈现出分化、分工和完善的格局,另一方面,又呈现出综合、协作和联网的新格局。第四,社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快速增加,要求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拓展。文献资源开发、信息咨询服务,又开辟了办馆的新路子,增强了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但是就目前而言,现代型图书馆在我国还只能称之为开端或雏形,真正实现从近代型图书馆向现代型图书馆的转变,创立全新的现代图书馆形态,则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本文试图谈谈转型时期我国图书馆人才的发展趋势。观点不一定成熟,旨求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领导班子通才化

图书馆作为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承担起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予图书馆的使命,必须遵照党的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文化部关于图书馆班子必须“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热爱图书馆事业、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标准,选拔和建设现代图书馆的领导班子。标准是一种尺度,通才化是目标,实现通才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通才化的领导班子必须有全心全意为读者和用户服务的思想。我国的大多数图书馆是政府和人民举办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因此,全心全意为读者和用户服务是图书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办馆宗旨。尽管为读者和用户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手段和方式会不断更新,但是服务的宗旨不会改变。在转型时期,不应该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淡化服务意识,而应该提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处于转型时期的图书馆领导班子,必须善于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善于处理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之间的关系,必须善于处理办馆与办业之间的关系,用新的服务内容,先进的服务方式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去开创为读者和用户服务的新局面。

其次,通才化的领导班子必须具有很强的文献资源开发意识。随着咨询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在图书馆界的兴起并取得初步成效,新型的读者和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化和信息化需求日益增强,图书馆新生出许多新的服务功能。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作为一种产业,是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既然有投入,就必然有产出。否则,这种投入便是无效益的。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咨询服务业和信息产品如何走向市场,参与经济建设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新的服务功能的作用,产生比较满意的效益,对转型时期图书馆的班子来说,光懂得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是远远适应不了这种需要的,还要懂得经济学、法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经营管理咨询业和信息业。

第三、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开放性的机构。从文献信息源来考察,每年都以一定数量的新的文献资料来丰富自身的馆藏,这些来自数以千计的出版单位的文献资料,其所刊载的全新的信息,汇成一条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从图书馆的读者和用户来考察,由于诸多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老的读者和用户不断退出读者队伍,新的读者和用户不断补充进来,形成源源不断的读者和用户流;从馆际协作交流来考察,有按工作性质相同的单位划分的系统性交流协作,如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军队系统、科学院系统、社会科学院系统等的协作交流,有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区域性交流协作,如全市性的、全省性的协作交流,又如华东区的、西北区的协作交流,有全国性的、洲际性的、国际性的协作交流。通过联网协作,走资源共建和资源共享的路子。这种开放性的图书馆,既可以把本馆的文献信息扩散出去,又能够把他馆的文献信息吸收进来。组织领导这种新型的开放性图书馆,对转型时期的图书馆领导班子来说,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社会化的能力。

综上所述,转型时期图书馆领导班子是一种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和创造性强的新型人才——通才。有人用立体化的“图钉型”知识结构来比喻通才,并进一步解释为:图钉的面表示广博的基础知识,为“知识面”,图钉的杆表示专业基础知识,为“知识干”,图钉的尖端表示专业知识。这种比喻既形象又具体,对现代图书馆领导班子的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业务人员多元化

我国图书馆转型时期的形态、特征的多维性特点,决定了图书馆的主体——业务人才的多元化趋势。

传统服务型人才。图书馆从近代型向现代型转变,其中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现代化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实践证明,古代型、近代型图书馆形成和沿用的某些传统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不可能很快地被废除,有的还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需要一部分业务人员继承某些传统的仍然适用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在这里姑且把这部分业务人员称为传统服务型人才。

开发型人才。开发文献信息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的一大特征和功能。开发文献信息资源是一项直接为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服务的工作。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业务人员是图书馆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他们要经常深入社会了解各类读者和用户的需求,按照读者和用户的需求,把图书馆加工的信息产品源源不断地传递给读者和用户,另一方面又把读者用户新的要求反馈给图书馆,再把图书馆加工的信息产品传递给读者和用户。如此往返无穷,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不断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

参考咨询型人才。参考咨询是发挥现代图书馆情报信息职能的主要服务形式,也是图书馆走向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趋势是:服务手段电脑化、参考资源多元化、服务内容信息化、服务对象社会化。一个能够适应现代图书馆情报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情报检索语言知识、数学和统计学知识、电子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知识、图书情报的实践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等等。

公关型人才。图书馆公共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图书馆与读者和用户、与上级主管部门、与大众传播机构、与出版发行机构等所发生的联系已构成了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图书馆在加快信息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其职员正以科研、生产与文献的“中间人”身份主动介入和参与社会的科研和生产活动。这样就迫切要求图书馆与其外部环境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协调,运用公共关系手段,来适应这种新的服务形式。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图书馆都设立了公关部,配备了公关职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公共关系方面的在职培训。一些馆长还把公共关系视为图书馆员的第一位技能。在我国,为了让图书馆走向社会,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图书馆、使用图书馆、支持图书馆,转型时期的图书馆必须十分重视公共关系工作,设立专门性机构,配备公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技术型人才。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要大力培养一批在图书馆有效地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软件开发,设计、制作人才。不断地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开发、设计、制作软件,使图书馆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研究型人才。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滞后现象及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良影响,要求我国图书馆在向现代型转变中,更应该重视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研究队伍。首先,要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去总结丰富的图书馆实践,对图书馆表象进行整体、宏观的抽象与概括,以发掘其本质,探索其发生、发展规律,建构科学的图书馆学体系。其次,加强对图书馆模式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图书馆的馆情,探讨如何从传统的图书馆模式中走出来,建立现代图书馆模式的理论、方法和途径。再次,加强对图书馆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例如,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开发,自动化技术的装备、管理方法的合理化,图书信息市场的建立,等等。第四,要重视为中青年研究人员创造参加各种学术研究活动的条件,让一大批理论研究人才脱颖而出。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图书馆界要有紧迫感和时代感,尽快形成一支多层次、高水平、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研究队伍,开创理论研究的新局面,为加快我国图书馆向现代型图书馆转变鸣锣开道。

三、整体队伍现代化

前文分别就领导班子通才化和业务人员多元化作为转型时期图书馆人才发展趋势的两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两部分人员是图书馆的主要人员,但不能说是全部人员。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人员。深入一步探讨,领导班子成员、业务人员、其他方面的人员还有一个整体合力的问题。片面强调其中一部分人员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部分人员的重要性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可能发挥整体队伍的最佳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要用整体观点和发展观点去把握整体队伍,使之适应我国图书馆从近代型图书馆向现代型图书馆转变的需要。

首先,要促进队伍的观念转变,努力树立现代观念。一是信息观念。信息是资源,是金钱。信息资源可开发、加工、可变为信息产品。二是商品观念。经图书馆开发、加工的信息产品,可变为商品,推向市场。三是市场观念。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信息市场,图书馆应以自己开发、加工的信息产品主动去占领市场。四是产业观念。图书馆发展信息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步伐,建立有图书馆特色的信息产业。五是竞争观念。信息既然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流通,这就必然会遇到竞争。图书馆要在信息市场中立足,必须具备强烈的现代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六是效益观念,现代社会是一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因此,现代图书馆人也必须具备时代感,办事讲求效益和效率。七是公关观念。图书馆全体人员要从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出发,协调内外关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其次,要配置合理化的现代人才结构。人才是近代型图书馆向现代型图书馆转化的关键,合理的人才结构可以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不合理的人才结构会妨碍或拖延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要从宏观上按现代图书馆的模式预测现代图书馆的人才需求结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逐步配置学科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例适当的图书馆人才队伍,从微观上不断提高已有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优化现有队伍结构,达到图书馆整体队伍的放大效应。

再次,要着力培养跨世纪的图书馆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大批图书馆学的跨世纪的专门人才,是我国图书馆向现代型图书馆 转变时整体队伍素质水平的重要保证,是一项战略性的超前性的工作。不仅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应达到相应的数量,而且教育水平和技术的现代化程度也应逐步提高。为此,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图书馆的馆情,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办学形式等方面,都应有改进和创新,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图书馆教育,培养大量的合格的现代图书馆人才。

邓小平早在一九八五年三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我国图书馆经过15年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在转型时期,进一步强调人才在图书馆现代化中的作用,把培养人才,创造良好成才环境摆在图书馆建设的应有位置上,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关键性问题。可以断言,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图书馆整体队伍现代化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标签:;  

论转型期中国图书馆人才的发展趋势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