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应从保护型转向自主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教育论文,自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这个世纪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人们颇费思考。据媒体报道,未来的孩子应具备自信心、同情心、幽默感、创造性、主动性、团结、尊重并充满希望与幻想等素质。我们目前的幼儿教育大部分停留在保姆式的教育中,成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照看孩子的身上,注意的只是孩子身体的状况,如吃、穿、睡,一味地包办代替,想方设法去保护孩子,而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上,如何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发现自我,充分表现自我。为孩子安排的一切活动也大都是具有较强的保护性。很少想到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发展。于是,出现了重身不重心、重外不重内、重说教不重自理的倾向,使孩子的发育成长,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距离越远。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活出自我,立足于社会,而不被社会所抛弃呢?只有从他人保护中走出来,向着自主型发展,才能真正地还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使他们能更多更快地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上生存、立足、成长。
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又非常希望孩子成才,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保护得越来越严密,从而导致幼儿产生“以我为中心”的心理,逐渐形成自私、孤独、专横、不合作、不分享、不交往的偏离群体的个性,这对日后长大成人进入社会极为不利。
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人对孩子的认识和期望也将会发生种种变化,为他们设计的蓝图更加美丽壮观。这样,过高的期望值导致成年人过多地干预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了保护过多、包办过多、控制过多的局面。这对孩子的语言、动作、良好情感和个性品质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形成了限制,以至带来许多的问题。
现代的儿童一出生就有种优越感,父母有精力、财力,家中有人力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照顾,把孩子视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只要孩子一开口,成人就会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过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不管别人的感受。
我们通过对40名4至5岁幼儿的调查,只有25%的孩子能自己将衣服穿戴整齐,有的幼儿由于自己不会穿衣而大哭起来。在进餐的过程中,有50%的幼儿边吃边玩,38%的幼儿有严重的偏食现象。这种只重养不重教的教育方法,滋生了幼儿的优越感,养成了霸道、独占、专横、自私、任性、退缩等不良的品质。成人的这种“无私”的爱,扼杀了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相对应的也使成人尝到了不想尝到的难言苦涩。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除了在幼儿园才能与幼儿打交道之外,基本上是与成人接触。有的成年人,经常把孩子关在屋子里,不放心他们与别人交往,怕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吃亏,这样就忽视或削弱了幼儿在与成人或同伴交往中的主动性,使幼儿严重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和技能。幼儿即使内心有着强烈的交往渴望,往往也只能当个局外人,而难以主动与人交往。对于幼儿,交往的主动性与技能是他们日后走入社会的基础性内容,而在这个基础上幼儿才能产生正常、健康的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而学习这一最基本的技能却被成人的“保护”而被剥夺了。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如何生存于社会、如何去面对这竞争的社会。可是,我们的教育依然只重知识的传授,而不重学习的方法,只重学习的结果,而不重学习的过程,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比如,我们教幼儿画一条带鱼,有的孩子却画出了鲨鱼,画了许多鱼挤一起,使画面看上去十分零乱,那么,这个孩子就需要重新画一张与教师示范一样的图画。这使孩子刚刚萌动的想象又回到了原位,这样就扼制了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有的教师只注重幼儿外在的表现,而忽视了幼儿内在的感受。如在讲故事的时候,只是教师在那里不厌其烦地讲,而忘记了幼儿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不给幼儿参与的机会,使幼儿的情感得不到应有的共鸣与宣泄,语词也过于贫乏。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高素质,身心健康,善于理性思考,能与人共处,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适应经济上的不平衡和文化的多样性,又能参与竞争推动社会进步。为此,从幼儿时期,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素质启蒙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新世纪的需要相适应。
为了使孩子从小得到全面素质启蒙教育,必须抛弃“知识学习”的价值取向,确立培养“完整儿童”的价值取向,要以发展幼儿的生存能力、自主自信、人际合作和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学习、好奇探索的学习态度,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应为幼儿开创良好环境与机会,让他们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完善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幼儿主体性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正如陈鹤琴先生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去发现自己的世界。”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如在活动区放置一些镜子(多棱镜、圆镜、放大镜、凹透镜、凸透镜)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孩子们发现镜子在太阳下会反光,多棱镜可以照出许多个自己,有的镜子可以把人变大,也有的镜子可以把人变小,这时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会要求成人给他们讲。通过这种亲身的体验,幼儿加入了主动学习的行列,这种学习使他们记忆深刻而牢固,而大一些的小朋友会根据镜子的原理把多个镜子搭在一起成了万花筒,这时幼儿已自觉地进入了探索、联想、发现乃至创造的阶段。
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重视知识的“灌输”转向注重幼儿智能的全面发展,从教什么,如何教,转向研究儿童的特点及需求,来确定儿童整体发展的思想,觉得幼儿应该到幼儿园,应该到大集体中去生活,集体保育和教育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的能力提高,有利于孩子的完整人格的发展。良好的保育教养,也促进幼儿园帮助家庭提高教育的质量。不少孩子在家中备受呵护,而养成了许多不良品质。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与同龄人接触多了,加之以正确的教育,不仅不良品质得以改善,而且语言能力也得到增强,学会了与人如何交往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愿意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逐渐地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同时,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也得以发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在上新水平,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保姆”式的教育将给孩子带来无穷后患。
在这个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这个人才互动的社会,我们不得不考虑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更为复杂,变化更大的世界,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让他们走出温室,经风雨,见世面,跟上时代的节拍,成为新世纪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