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玲 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 445801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称得上是一场学习的革命,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尽管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却远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学生不会触类旁通,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差,并且只忙于做题,不善于总结。而现在高考试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给信息的题目,呈现的方式很新颖,需要的知识虽然都是书本上学过的,但是学生的问题出在不能很快联想到已学过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理性思维;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253-02
理性思维是人们在概括、整理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抽象、综合达到了关于事物本质的、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一种认识,是感性思维的飞跃,反映出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结果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前提。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理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和培养形成。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的生物学学科知识为基础,科学指导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提升其理性思维的品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动机是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和需要是最好的动机。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初中化学时,提出奥运会场馆“水立方”材料的使用、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人造骨骼和关节、人造肾脏等新型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诞生和使用,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未来材料领域探索的欲望。
初中化学内容丰富,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静电实验、折射实验等。调整教学内容,助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影响。笔者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当前的教学内容虽然整体质量较高,但有一部分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教学积极调整,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入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化学;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归纳,这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慎重考虑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用问题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2.大胆否定陈旧的教学方法,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一样,只有大胆否定才能不断超越。清华大学化学化工系宋心琦教授更是语重心长地指出:“面对教材的改革,首先重要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革,新课本是写给学生读的,要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孩子。过时的教育把学生按教材规格当作产品来加工,这就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设计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再亲自动手实验。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启发、点拨、疏通某些知识的局限,在学生获得全面丰富的化学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实验时,可以观察到气泡,但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却不能使之复燃,学生、老师在做实验时经常失败,如果只是模仿没有创新,那这个实验只是摆设的架子而已。如果把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后再通过干燥剂之后进行性质实验,那效果就非常明显了,而且成功率也会大大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利用破损的试管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内装有大理石或石灰石,要想使反应发生就可以把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想停止反应只需把试管从烧杯中拿出即可,这样的装置优点是可随时使此反应发生或停止,还可以废物利用,且操作简单方便,当然还可以设计出很多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由此可见在实验创新活动中多变换一些“类别”,使学生克服了书上已有方法的束缚,思维就会越来越有深度,这样既开发了学生变通性思维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而将学生放在附属地位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学习的惰性,思维会被禁锢,信心也会受到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应该用心倾听,并对学生的看法给予肯定,然后再评价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这对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是简单地说说,而是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如笔者在教学酸碱反应时用到了酚酞,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反应的终点。但是有的学生则认为用酚酞不是很正确,而应该使用紫色石蕊。因为使用紫色石蕊不仅能够辨别碱还能够辨别酸,这样做实验的效率会更高。他的想法一提出来就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可行,有的学生认为不行。因为学生对紫色石蕊的相关知识还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贸然使用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但是这名学生的想法是好的,其创新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因此,笔者首先对这名学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表扬了他的想法。然后笔者趁机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立即学习紫色石蕊和酚酞的相关内容。因为有之前的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更大,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4.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化学的实验教学,不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被动观察物理,更不是学生简单地模仿教师进行操作实验。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课时,应该通过实验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化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学生由具体直观的化学实验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联想,并辨析、推理,获得理性认知,锻炼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化学实验的各个环节将学生带入广袤的理性思维世界。从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等都需要学生深入理性思维,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案。
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情境创设,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进行一系列的辩证分析、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思维活动,将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将零碎知识整合联系。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长足发展。
综上所述,新世纪的中学教材改革,必然引起教法改革,而至关重要的、本质性的应该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教师必须把以学科为中心的陈旧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相应地,教师应从仅仅告诉学生怎样做,把化学课上成技术课的立场转变为利用化学知识为载体,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会对科学的探究方法这个立场上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经常想着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备课、设计教案,想方设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化群等.物理教育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道俊,王汉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朱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理性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化学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