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图书馆 广东 阳山5131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基层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跟得上人民的日常需要。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迫在眉睫。对此,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基层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手段;读者需求;队伍素质
图书馆作为我国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传播和收集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对人类精神文明成果进行有效整合的职能。在新形势下,基层的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注重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已经成为基层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高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平时工作上的一些经历和经验,就基层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1.分类调查,摸清读者需求
1.1学生
乡村学校的学生,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基本上将子女送到县城和外地学校读书,留在乡村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父母外出打工居多的留守儿童,家中没有什么智能手机、电脑。对知识获取主要靠学校教育,或者借助书本获取,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较为单一;县城学校学生,家庭条件稍好,学生接触到的智能电子产品较多,获取知识的手段较为丰富,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较高[1]。
1.2成年人
企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受教育程度较高,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拥有较多的智能产品,对外了解广泛,对图书馆的服务较为挑剔,服务要求高;外出打工人群待在家乡的时间不多,就是春节或家中有事才回来,图书馆很少见到这一群体;务农的人群因为忙于生产,这一群体对图书馆的服务较为传统,要求不高;第三产业的人群智能产品较多,部分人员较为时尚,对图书馆服务有不同的要求[2]。
1.3老年人
退休养老的企事业人员、公务员是图书馆的常客,对图书服务要求高。务农、第三产业的老头老太没有什么退休之说,基本上是要干到身体支撑不了的时候才能休息。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2.结合实际,采取不同措施
2.1对学生读者主要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
2.1.1乡村学校的学生
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基层图书馆的实际,制定能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特色优势,实施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的服务模式。在较边远的山村学校建立书屋,利用读书日、节庆日开展送书进校园活动,把优秀书刊送到学校,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使乡村在校学生都能享受图书馆的公共资源,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拓宽他们学习的渠道,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引导他们常到图书馆看书、查阅资料[3]。
2.1.2县城学校学生
这类学校对智能电子产品控制较严,一般情况下智能手机、电脑是不准带进校园的,家住边远乡镇的住校学生,为方便他们与家中联系,可带但只能带功能很少,仅限于接打电话“老人机”进校,平时还要将手机交给班主任保管,周末才能使用。县城学校规模一般较大,都拥有校园图书馆,基层图书馆与各校达成协议,将自己馆藏的书籍流动到学校,使馆际之间的资源达到共享,互相流通借阅,提高借阅率。
与县教育局、县妇联、共青团县委等单位团体开展合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活动。如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读者故事会活动、手工艺创作、书法比赛、知识竞赛书展等活动,寓读于乐,激发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实动手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读者鼓励,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拓展想象力和提高探索能力。
与书店携手,利用双方的资源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服务。某县图书馆在书店建立阅读服务点、专门设立阅读休闲专区,开展“你读书我买单”图书漂流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掀起爱读书热潮。同时,也为市民构筑更多的学习平台,推进了家风、学风建设,营造了浓厚学习氛围,丰富了人文精神,起到了提高市民综合素养、陶冶性情的良好效果,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2.2对成年人读者,主要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图书馆以往局限于本馆资源,只能开展面对面的读者服务。现在则不同,由于社会的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图书馆已不再是封闭、独立的图书馆,而是信息网络下的图书馆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基层图书馆面对成年人读者,不能再坐等读者上门,而是要转变观念,借助信息技术服务读者的理念,强化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服务的意识。甚至对成年人这一多层次化的群体进行专门研究、了解这类读者不同的要求,加强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树立服务不同人员的意识。
基层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1)企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这类读者,文化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智能电子产品多。因此要求我们基层图书馆搞好硬件设施建设,形成自己的局域网,用信息网络服务读者,使他们在家、在办公室、在野外,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智能电子产品随时都能阅读书籍,查询各种信息。(2)外出打工人群。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活动,送书关爱回乡打工读者,留守儿童和打工的父母互动、将移动图书馆交给他们等方式,传播正能量。(3)务农的人群。基层图书馆要走出去,根据需要选择书籍,送书下乡,服务三农,指导乡村图书室,做好图书的流动。(4)第三产业的人群。利用网上图书馆,为他们提供服务。
2.3老年人读者要以请进来为主
(1)退休养老的企事业人员、公务员。这类读者文化程度较高,能够将自己正能量的东西借助图书馆平台展现出来。基层图书馆尽量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指导他们开展书画创作乃至举办书画展览,引导他们通过开展讲革命故事、书香论坛、相互介绍养生经验、写回忆录的方式,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务农、第三产业的老头老太。这类读者喜欢聊天,基层图书馆可以开辟聊天室,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县情,为家庭排忧解难,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
3.提高队伍素质
基层馆工作人员大多数不是图书专业毕业,有的是半路出家,而且他们年龄偏大,虽然热爱图书工作,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才能发挥服务读者、引导读者的作用,特别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未来[3]。所以,提高队伍素质,基层馆工作人员既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尊重、理解读者,从内心把读者当作上帝,爱岗敬业,换位思考,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上帝”的服务,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知识的学习,还要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提高上级匹配的图书馆计算机操作能力[4]。只有这样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要求,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4.结束语
总之,创新属于一切事物的永恒发展主题。创新服务也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基层图书馆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旨在为群众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服务,我们只有转变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人为本,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才能真正服务于读者。
参考文献:
[1]谷安宁.基层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刍议[J].图书情报导刊,2013,23(19):98-100.
[2]郑巧珍.网络环境下基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J].中文信息,2015(5).
[3]罗芳,孔彬.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兰台世界,2015(35):153-154.
[4]陈炳雄.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8):221-221.
论文作者:邓文威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图书馆论文; 基层论文; 读者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这类论文; 知识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