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快速反应研究综述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管理论文,快速反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一些商业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顾客不但要求更高的质量、更丰富的产品种类、更低的成本,而且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产品。基于时间的竞争(Time-based Competition)以及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1990年之后,学术界开始对供给—需求的正确匹配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快速反应的理解也有了重大突破。近年来,西班牙服装企业Zara收益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对快速反应的极大重视。原来的服装企业巨头Gap,自2010年以来已经被Inditex(Zara所在的集团)和H&M超越,(见图1左)。Zara也成为服装界乃至其他行业争先学习的标杆企业,快速反应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服装企业近两年来收益急剧下降,甚至不少企业出现亏损,李宁和美邦服饰近年来的收益情况(见图1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整个宏观经济市场不景气;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运营管理不佳。以美邦服饰为例,其库存周转时间200天以上,库存积压造成资金流紧张、产品打折严重,企业的大部分利润被吞噬。 近年来,快速反应对企业运营效益的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大量学者和企业工作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迄今为止有关运营管理中的快速反应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重点围绕快速反应模型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归纳总结运营管理的重要研究工作与进展,并为我国企业有关快速反应的运营决策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资料来源:Caro[1],李宁、美邦服饰2005-2013年公司年报。 图1 世界服装企业2000-2012年的年收益(左图)和我国服装企业的年收益(右图) 快速反应研究的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快速反应是“旨在减少供需不匹配造成的成本的一系列行为”[2],包括缩短提前期[3]、延迟差异化以及更好地预测。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数据转换、扫描器、密码条等和物流系统中的自动仓储、空运等技术为这些快速反应行为提供了支持。 快速反应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Lee和Kincade[4]对美国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做了很好的介绍。Fisher和Raman[5]建立了快速反应下两阶段决策模型,通过第一阶段的销售数据估计第二阶段的需求,这样通过数据的及时更新使得预测更准确,从而提高了供需匹配的精确度。Fisher和Raman模型为后来快速反应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引导。一些国际知名期刊也积极刊发探讨相关问题的学术论文,如Operations 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和Production和Operations Management等。这些期刊上的论文多为定量研究型的,而关于快速反应的实证研究及案例分析类论文比较少。 目前,快速反应研究模型的基本框架如下:通过实施快速反应,生产商/零售商可以缩短生产/订货提前期,从而可以实施二次生产/订购,在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基础上,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最优生产量/订货量/库存量,并与传统报童模型进行对比,得出实施快速反应的价值。以此为基础,延伸到研究两个或多个零售商之间库存、价格等因素的竞争模型,以及考虑了顾客策略性行为下的决策。 快速反应研究的主要方法有:(1)定量研究,即以博弈论、优化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关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推导获得均衡解或者最优解,并通过数值仿真来验证模型解的可行性。(2)实证与案例研究,即通过实证方法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模拟仿真,对相关规律进行归纳和理论总结。目前关于快速反应实证方面的研究较少。 快速反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经典的快速反应研究——缩短提前期,需求预测更准确 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额和利润而不断引进新的产品,而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往往由于不确定性大、难以预测,使企业由于缺货或库存积压导致极大的损失。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的反应能力。Fisher[6]根据反应能力将供应链分为两类: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效率型供应链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安排订单、完成生产、交付产品,使供应链中的库存最小化、生产效率最大化;反应型供应链强调快速反应,要求迅速把握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对变化做出有效反应。 Fisher和Raman[5]建立了快速反应下两阶段决策模型,通过第一阶段的销售数据估计第二阶段的需求,这样通过数据的及时更新使得预测更准确,供需更加匹配。并且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他们的方法(使用快速反应信息系统)可使著名时尚滑雪服公司Sport Obermeyer利润增加60%。这就是最经典的快速反应两阶段决策模型。Fisher等[7]考虑了顾客接受延期交货(backorder)的情形,建立了该情形下两阶段订购的随机动态规划模型,以最小化总成本——缺货成本、延期交货成本以及库存成本为目标,利用启发式算法,得出允许补货下的零售商二次订货方法;另外,通过把该方法应用到某零售商,证明零售商的利润比原来增加一倍;最后,还提供了选择最优再订货时间的方法以及量化缩短提前期所带来的利益的方法。 其后,有不少文献在Fisher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Fisher等[7]不同,Milner和Kouvelis[8]建立了不允许延期交货情形下的模型,研究了信息以及灵活性生产的价值。利用贝叶斯模型,假定先验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为某一固定值,建立了三个模型:静态模型,部分动态模型以及完全动态的模型,得出随着需求变动性增加,信息以及生产灵活性的价值增加;然而,先验平均需求的不确定性越大,信息的价值越低。在Fisher等模型的基础上,Li等[9]也探索了二次订购对短生命周期产品库存决策的影响,引入三个决策变量:第一次的订购数量,何时进行第二次订购以及第二次订购的数量。与Fisher等不同的是,Li等在模型中增加了库存成本(不同于销售期末积压产品处置成本)以及单位产品二次订购提高的成本,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但同时模型也更加复杂。 最近一两年,针对需求预测信息的更新,又扩展出不少新的问题。Zhang等[10]研究了如何对延迟产品的差异化和预测更新进行协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考虑了具有共同组件的多个产品的两阶段模型。在第一阶段,管理者获得每个产品的过往需求分布,并决定共同组件的生产量。在第二阶段,需求预测被更新,并且将共同组件分配成各种最终产品。然后每个产品的最终需求得到实现,并且对库存剩余或不足进行评估。Zhang等使用随机规划对这一问题建模,并提出最佳的捆绑式算法来解决该问题,并对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延迟生产模式之间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Serel[11]构建了一个多产品单周期库存模型,多个产品需求分布相关(多元正态分布)并且给定了整体的采购预算。将基于一个初始需求预测订单下达后,新的市场信息被收集并且需求预测得到更新。使用这种更精确的第二次预测,零售商决定了销售季节的总进货数量。第二次订购是基于改进的需求预测,但它需要一个较高的单位成本。通过各种数值例子,说明了需求变化和经济预算约束对最优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一个预算约束可能会导致初始订单大小的增加,另外,随着可用预算的减少,采购的产品中预测性强的产品所占的份额增加。 Fu等[12]考虑了不确定需求和多个催货选项下,一个制造商面临单期库存决策问题。假定需求发生在未来特定的某个时间点,制造商提前订购的产品具有相对低的成本,制造商也可以在需求实现后通过催货的形式订购额外的产品。有多个催货选项,每个对应一个特定的交货时间和单位采购价格。该单位采购价格随着交货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销售价格也随着交货时间的增加而减少。Fu等证明最优解如何能够被有效识别,并与传统的报童模型进行了比较。 另外,针对顾客缺货敏感的特性,零售商应该采取策略,即当某一产品的关键尺码缺货时,应将其所有剩余产品下架远离顾客的视线。Caro和Gallien[13]以此为背景,与Zara合作,着重研究了在时间、库存的限制条件下,零售网络所有门店之间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特别地,在该模型中,约束条件中体现了“当某一产品关键尺码缺货时,所有剩余(其他尺码)的该产品必须同时下架”的策略,这是目前其他文献中没有考虑到的方面。Caro和Gallien[13]通过与Zara合作,进行了增加预测和优化环节这一新运营过程的试点运行,结果表明新的分配过程使销售额增加3%到4%,在2007年,相当于增加了2.75亿美元,同时减少了转运次数,增加了产品上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比例。这样,Zara正在世界范围内应用这个新分配过程。 快速反应研究方面,国内的文献也很多。陈士昂[14]基于时尚产品品牌商的角度,综合运用运筹学、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学、库存优化以及其它的相关理论,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讨论了品牌商如何通过快速反应改进相关环节的运作模式,以实现库存控制和供需匹配。宋华明和马士华[15]在市场需求预测精度随提前期变化的假设下,采用逻辑证明和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由供应商、零售商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中提前期压缩对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并且研究了如何实现供应链的渠道协调。宋华明等[16]在预测误差与提前期为对数线性关系,赶工成本与提前期成分段线性关系条件下,研究了基于Bayes需求预测更新的易逝品供应链的合作策略问题。通过建立零售商独立决策的优化模型,讨论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论证了供应链合作的必要性。 快速反应对供应商的供货要求越来越高,最近几年不断上升的供应链风险引起了企业高管的关注,尤其是来自供应商的风险。张莉和王谦[17]提出从企业所需物料着手,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建立分类指标体系和分类模型。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企业所需物料的价值比率和供应市场风险程度两个维度将企业所需物料分成战略型物料、关键型物料、杠杆型物料和一般型物料四类,为下一步对供应商分类选择打下基础。汤中明和刘志学[18]考虑易逝品供应商管理库存与第三方物流集成环境下的供应链,旨在分析引入第三方物流对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性能的影响。该文分别讨论了供应商拥有库存决策权、第三方物流拥有库存决策权以及引入不允许缺货约束机制等三种情况下的供应链各方参与者以及供应链整体的收益变化。朱传波和季建华[19]运用随机产出模型刻画了企业在双源采购下的订货决策及单个供应商可靠性改善下的订货与可靠性改善投资决策。 2、竞争环境下快速反应研究 在快速反应的研究中,关于库存决策的零售商竞争模型的文献也很多。 (1)基于服务水平(运送时间)的竞争 Hall和Porteus[20]考虑了基于顾客服务水平的竞争模型,零售商可以通过进行运送系统能力的投资来阻止需求流失。Hall和Porteus在模型中假定顾客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是零售商运送系统能力的函数,即当能力下降时,服务水平下降,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子博弈均衡即零售商在某一时期的最优运送系统能力唯一存在,且这一均衡解与该时期预期选择该零售商产品的顾客数成比例。Hall和Porteus提供了一种零售商在单时期(single-period)和有限时期(finite-hotizon)下如何决策运送系统能力的方法。 Gaur和Park[21]考虑了顾客具有学习(或者记忆)能力,即对缺货等负面情况敏感条件下零售商基于服务水平的竞争,证明顾客的这种学习能力降低了行业的总利润,并且增加了总库存;顾客缺货敏感下,低成本的零售商有着比顾客缺货不敏感下(即缺货经历不会引起顾客下次购买时选择到其他零售店购买)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份额。 Li和Ha[22]研究了依赖于库存以及生产能力来满足不确定需求的两公司间的竞争,假定如果顾客的第一选择得不到满足,顾客将会转而购买另一个公司的产品。Li和Ha考虑了两个模型:仅通过库存竞争和同时通过库存、反应性生产能力竞争,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两模型均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 Caro和Martínez-de-Albéniz[23]同样考虑了基于库存的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模型,特别地考虑了不对称的再订购能力,即其中一个零售商有着较低的订购成本,但仅仅能在销售期初进行订购,而另一个零售商订购成本较高,但可以根据增加的信息以快速反应的方式进行再订购,证明了当需求不确定性较高或需求存在较高相关性时,快速反应系统利润更大。 此外,Shang和Liu[24]考虑了生产商之间基于运输时间和产能的竞争。 (2)基于产品价格的竞争 So[25]假设需求同时对价格和运送时间敏感,每个公司通过决策产品价格及运送时间来达到最大利润,建立了多个公司竞争的优化模型,求解出均衡价格和运送时间。So表明有着同质公司的寡头垄断市场与以前研究的一般垄断市场中的均衡价格和时间决策相似,然而,当市场中存在异质公司时,这些公司会开发它们的不同特点来差异化它们的服务。假定其他因素相同时,拥有高产能的公司可以提供更短的时间保证,而具有低运作成本的公司,可提供更低的价格,当需求对时间更敏感时,这种差异化的趋势更大。另外,当市场的时间因素吸引力增加时,公司更少地依赖于时间的竞争,结果导致公司的均衡价格增加。 Bernstein和Martínez-de-Albéniz[26]研究了零售商通过产品价格进行竞争然后相应地设定它们的库存水平,提供了无限时期(infinite-horizon)寡头竞争市场下,零售商选择最优价格及最优库存水平的方法。 (3)竞争环境下快速反应能力对盈利的影响 Lin和Parlaktük[27]考虑了一个制造商供应两个相互竞争的、销售单时期产品的零售商。两个零售商均在销售期前下订单。由于快速响应(QR)的实施,当需求不确定性解决后,零售商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补给机会。QR的单位价格由制造商确定。Lin和Parlaktürk刻画了当没有QR能力、只有一个零售商有QR能力以及两个零售商都有QR能力三种情形下零售商的订货决策和制造商的定价决策,研究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渠道间的盈利如何依赖于QR能力和竞争。 Wang等[28]同样考虑了竞争条件下,选择效率型采购和响应型采购,并且假定响应型采购不增加固定或边际成本。Wang等发现,竞争的公司会选择相同的决策。当需求不确定性高或者产品的竞争不是太强的情况下,响应性往往是有利的。激烈的竞争可以驱使企业选择效率型采购,即使响应性采购不收取额外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若两家公司同时选择响应型采购,则两家公司的收益都会更高,然而由于没有可信的承诺作保证,这些公司可能会错过帕累托改进。另外通过扩展基本模型,研究了内生的生产时间,多产品以及延迟生产的影响,均发现与基本模型结构上相似的结果:即企业选择相同的决策,可能会错过帕累托改进。 Wu和Zhang[29]研究了竞争公司采购决策之间的博弈,竞争公司可能选择效率型采购(如从海外低成本采购)和响应型采购(从本国或邻国高成本采购)。通过采购成本和需求信息准确程度之间的权衡,发现企业间的战略互动带来的如下两个有趣结果。首先,在均衡状态下,企业仍然可以使用效率型采购,这是因为其可以通过降低其自身需求信息和竞争者需求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来减弱竞争;其次,效率型采购成本的上涨(如亚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有利于该行业中的所有企业,其原因是成本上升可能通过诱导新的平衡采购结构来减轻竞争。 叶涛锋和达庆利[30]通过对竞争报童模型加以拓展以研究需求替代情形下企业运用反应能力产生的价值。文中考虑了两种不同的需求结构:第一种中企业总需求是竞争双方库存量的分段线性函数,第二种中企业总需求的均值是双方库存水平任意形式的函数。根据需求结构的不同,建立了不同的库存竞争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均衡库存策略。基于这些均衡结论,进一步探讨了反应能力的价值。 齐二石和曹国昭[31]考虑顾客策略性行为,研究了快速时尚改进设计在销售商竞争中的价值。通过分析传统销售商与改进设计销售商之间的非对称竞争,以及销售商和策略性顾客间的博弈,得出销售商的均衡价格,从而研究存在顾客策略性行为的情况下,改进设计对销售商库存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进设计增量成本较小时,顾客策略性行为会放大改进设计的价值,反之会缩小改进设计的价值;在存在顾客策略性行为的情况下,当市场需求波动较大时,销售商以低成本引入改进设计,可使其利润得到最大提升。 3、顾客策略性行为下的快速反应研究 零售商越来越意识到当下顾客是接受过教育,行为复杂并且愿意花费额外的精力以最可能低的价格购买产品[32]。顾客采用的一个普遍而有用的方法就是等待零售商进行清仓或打折时再去购买。在学术界,这样的顾客被称为策略性(strategic)或理性(rational)顾客。O'Donnell[33]指出零售商可以通过准确的(与需求匹配程度大的)产品供应避免大的季末折扣和提供顾客可承受的原价来诱导策略性顾客以全价购买产品。而在这方面,没有公司比西班牙的时装企业Zara做得更成功。 学术上,单纯研究策略性顾客的文献较多,而将策略性行为与快速反应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文献较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文献:(1)策略性顾客存在的情况下,快速反应对企业定价、库存决策的影响;(2)策略性顾客存在的情况下,快速反应对企业新产品推出频率(翻转(rollover),轮流(rotation))决策的影响。 (1)策略性顾客存在的情况下,快速反应对企业定价、库存决策的影响 Cachon和Swinney[34]在研究快速反应系统时将顾客分为三类:策略性顾客(策略性地选择何时购买产品)、目光短浅的顾客(总是在期初以全价购买)和讨价还价的顾客(仅仅当折扣充分低时才购买),特别研究了策略性顾客存在下,零售商的决策行为。Cachon和Swinney[34]考虑了不确定需求下,零售商在有限时期销售一种产品的模型,零售商设定初始库存数量,并且在预先设定的时间点最优地对剩余的库存打折,证明如果策略性顾客存在时,零售商会降低库存,打较小的折扣(即季末产品价格不会比原价低太多),同时获得的利润也更低。另外,他们还证明尽管快速反应通过更好地匹配供应和需求可以增加一定的收益,通过控制策略性顾客的行为,零售商往往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一个快速时装系统是把快速反应和加强设计结合在一起的系统。Cachon和Swinney[35]通过建立模型比较了快速反应系统、加强设计系统、传统系统(既无快速反应又无加强的设计)以及快速时装系统,特别地,他们强调这四个系统对策略性顾客的决策的影响,得出加强设计通过提供给顾客价值更高的产品减缓顾客的策略性行为(因为顾客不愿意承担季末产品售完的风险而选择期初购买),而快速反应通过不同的机制——更好地匹配供给和需求,来减缓顾客的策略性行为(因为快速反应减少了清仓处理的可能性)。此外,Cachon和Swinney[35]分析了快速反应和加强设计之间的关系,表明尽管这二者之间既可能是替代的,也可能是互补的,但是互补关系占优。 (2)策略性顾客存在的情况下,快速反应对企业新产品推出频率决策的影响 频繁的产品推出强调产品翻转(rollover)战略的重要性。通过预计新产品的推出和旧产品的降价潜力,策略性客户可能会推迟他们的购买。Liang等[36]研究产品翻转战略和策略性顾客购买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当新产品的创新性低且策略性顾户的数量高时,单向翻转(single rollover,即当新产品推出时,老产品从市场上淘汰)更有价值。反直觉的是,Liang等发现当选择单项翻转时,公司应该对老产品定较低的价格,同时由于高的处置价格,公司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润。面对由策略性和近视性顾客组成的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近视顾客转变成策略性顾客,公司并不一定会减少存货水平。产品动态交替(Dynamic Product Rotation)是增加销售额的一个有用的杠杆。但是,对个人客户而言,该效果目前还不清楚:如果目前的报价不够吸引人,未来更多的选择可能导致客户推迟购买,从而希望未来能购买一个更好的产品,然而,由于逛商店了解新产品的代价可能是昂贵的,产品更新的价值减少。Bernstein和Martínez-de-Albéniz[26]提出并分析顾客面对产品轮流供应(rotating offering)时的战略决策模型,发现客户逛商店与购买决策遵循一个相对简单的原则:只有当一个新产品已推出时,顾客应该逛商店,如果它的价值比阈值高时,应该购买该产品。然后,Bernstein和Martínez-de-Albéniz[26]用这个原则来检查零售商的产品轮流战略。发现,提供给策略性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可能会多于或少于提供给短视消费者,即策略性顾客的行为有时会阻碍零售商过于频繁地改变产品,而其他时候,策略性行为会鼓励多样化。当首次推出质量不确定的产品时,消费者可能会由于期待他们的同龄人进行商品评论,从而策略性地延迟购买决策。Papanastasiou和Savva[37]探讨了社会学习的存在如何与策略性消费者的决策以及和垄断公司的动态定价决策相互作用。通过一个简短的两期模型,Papanastasiou和Savva证明了当公司事先公布一个价格时,社会学习的存在增加了公司事前期望利润,尽管它加剧了消费者策略性地延迟购买的倾向。 此外,国内近年来对策略性消费行为的研究也比较多。 申成霖和张新鑫[38]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策略性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对该类行为的主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述评。计国君和杨光勇[39]考虑了三类异质顾客:策略性顾客、迟钝顾客与询价顾客,其中,策略性顾客具有完全理性与风险中性特征;迟钝顾客由于其迟钝本性,表现出有限理性与隐性风险规避特征,这两类顾客的策略性等待加剧了产品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风险。研究了销售商采用随机配给策略以减少延迟购买期中产品可获得概率,促使策略性顾客与迟钝顾客提前购买的价值。赫晓云等[40]基于报童模型,考虑由一个销售商、若干具有风险偏好行为的策略消费者和无穷多个廉价消费者构成的供应链模型。通过比较引入快速反应前后销售商期望利润的变化情况,发现当快速反应成本较小时,快速反应能给销售商带来价值;当二次订货成本较低时,消费者越喜爱风险,销售商的快速反应价值也越大。 4、文献综述小结 本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如表4所示。 本文给读者提供了全面、深入、脉络清晰的论述,使读者很容易了解快速反应研究的发展轨迹和未来方向,具体地: 首先,本文对快速反应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主要从理论模型框架、建模因素与分析方法等方面,将快速反应的模型研究分为经典快速反应模型、竞争环境下快速反应模型以及考虑顾客策略性行为下的快速反应模型三类,分类独特有创意,清晰地展示了快速反应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刻画了建模的关键要素和当下两个研究热点。 其次,本文对快速反应下的库存、定价以及分配决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量化角度剖析了快速反应模型的决策问题,弥补了目前对快速反应研究总结的空白。 最后,本文给出了快速反应研究的整体框架(如图2),总结了影响快速反应的因素,并将其分为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指提前期的缩短、快速反应成本的增加以及二者之间的权衡;而企业外部因素主要指竞争和顾客策略性行为。然而现有文献未考虑到的是,快速反应的优势除了缩短提前期外,还提高了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故已有研究对快速反应研究具有不全面性(见图2虚线)。本文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具体见本文第四部分。 图2 快速反应研究整体框架 结论与展望 企业快速反应策略以及快速反应对企业运营以及供应链管理决策的影响已经成为运营管理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主要从理论模型框架、建模与分析方法等方面,对经典快速反应模型,竞争环境下快速反应模型以及考虑顾客策略性行为下的快速反应模型下库存、定价以及分配决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内外学者对于快速反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多集中在解析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方面,有关真实市场环境下特定产品与利润体系下快速反应的实证研究较少,大多数理论模型缺乏实践效果检验。本文希望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推动国内的相关研究,并为企业制定出合适的运营策略提供参考。 运营管理中的快速反应研究由于受到研究方法和工具、实践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至今仍有许多重要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解决。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反应由于缩短提前期,最直接地造成两个结果:一是由于可以掌握更多信息,需求预测更准确;二是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现有文献大多是对第一个方面(供需更加匹配)的研究,而忽略了库存成本的降低,从而造成对快速反应研究的不全面性(见图2)。未来可重点考虑快速反应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价值。 (2)目前结合考虑顾客心理和行为的快速反应研究尚且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顾客敏感因素不同,包括价格敏感型、时间敏感型以及缺货敏感型等。在非同质顾客存在时,快速反应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决策仍然值得研究。 (3)最后,用实证分析验证实施快速反应的效益的相关实证研究很少。能否准确量化缺货成本、库存成本以及实施快反的价值仍然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推动快速反应策略的实施,为企业制定最优的运营策略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4-08-19 注释: ①Zara独特的下架策略:即一旦某种产品的主要尺码缺货时,所有架上该产品都同时下架,减少由于缺货引起的顾客的不满意度。 ②顾客的对缺货敏感的学习能力:是指缺货经历使顾客下次购买时选择到其他零售店购买。 ③加强设计与快速反应对比分析:得出加强设计通过提供给顾客价值更高的产品减缓顾客的策略性行为,而快速反应通过不同的机制更好地匹配供给和需求,来减缓顾客的策略性行为。标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库存成本论文; 销售策略论文; 顾客价值论文; 库存管理论文; 销售预测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预测模型论文; 成本预测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生产系统论文; 产品价值论文; 采购公司论文; 采购策略论文; 设计公司论文; 竞争策略论文; 模型公司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