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赵仕礼

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赵仕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雅安市名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赵仕礼

摘要: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这种迫切的需求随着整个社会“择校热”“补习热”的升温,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焦虑的心态.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的海量中考题争奇斗艳,令人目眩神迷,更加剧了教师时间不够用、题目来不及刷的恐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对“高效”的追求向两个表象发展.一是随意压缩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单一的课时加以合并,对没有实质性考点的内容直接略过.三年的教材提前近一年时间教完,从而节省更多时间反复操练.二是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课前预习替代知识生成.所有课型都变为习题课,直接灌输知识点,侧重于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点解题,随意加深难度.这种误把“高速”当“高效”的急功近利行为,可能有短时成效,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为代价,最终使学生暴露出旧知识容易混淆遗忘,遇到新题就傻眼,学习后劲不足等后遗症.其实,所谓“高效”,是对教学效果的综合性评价,并非仅指课堂的控制性与容量.有些地方当慢则慢,教师只有放慢速度与学生同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触类旁通总结出经验与方法,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引入新知“揪根溯源”

新知识点的引入,其实与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相类似,基于某种认知的需求,在现实生活或数学思考中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某一个领域的意外发现突破了原有认知的局限.课堂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但在知识引入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与讨论,这个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学它,却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揪根溯源”并非指情境引入,而是带着辩证的思想,去更深处挖掘知识点产生的“根本”.比如,在学习“尺规作图”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要选定用直尺和圆规这两样工具来作图?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一开始的回答是:尺是画线的,圆规是画圆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学习尺规作图的五种基本作图,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学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直尺的作用是确定方向,圆规的作用是度量距离,而有了方向与距离,才确定了位置.学生明白了尺规的作用,自然能更加灵活地利用尺规进行作图.同时为将来学习极坐标埋下了伏笔.再比如,学习“因式分解”时,有学生就质疑,为什么要学习它,不是把计算又做回去了吗?课堂上我首先充分表扬该生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并在问题中揭示了一个重大发现:“因式分解”是“整式计算”的逆运算.再引导学生“溯源”,由式回归到数,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因式分解与小学阶段学习的数的分解类似,数的分解是从约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数,因此因式分解也是把整式分解成几个最简单的整式相乘,是为研究整式服务的.至此,再没有人把因式分解与计算混淆,在后续的学习中也注重体验因式分解的作用.

二、数学活动“先思后行”

数学活动中“先思后行”一方面可以帮我们做到“胸有成竹”.准备怎样操作?为什么这样操作?操作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会引领学生策划设计出更优化的活动方案;对活动的原理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不断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根据已有知识对结果进行大胆推测,则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先思后行”更重要的作用是,一旦后来的“行”即“活动生成”出现与一开始的“思”即“活动预设”不一致的情况,或者有新的发现,恰恰就是数学活动的最大价值体现,在讨论与探究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

三、典型例题“精打细磨”

学生为什么会陷入“题海战术”?表面上看是因为题目太多,更新太快.实质上万变不离其宗,很多题目只是改变了背景,其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都没有变化.因此与其追求刷题量达到熟能生巧,还不如在选题上做文章,根据类型选择好典型例题,在解题过程中“精心打磨”,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打磨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阅读与画图

阅读即审题,要引导学生理清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的条件尽可能去挖掘,向各个有关联的知识点伸出触角.求解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换表述方式,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把它转化成更接近条件的问题,向条件慢慢靠近.能够列表、画图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满足题目条件时可以改变图形形状的,尽量改变形状,有利于学生在变与不变中找出规律.

(二)一题多解

解题方法上尽量追求多样性,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多种解法不要仅局限于如何解题,而应该仔细探讨每种方法是如何想到的,需要哪些条件可以用此方法.还要比较每种方法的优劣,揣摩命题人的意图.

(三)一题多变

变题时可以改变条件或问题,让学生感受某一条件或问题的特殊性.也可以把题目进行推广,拓展到更一般的情况.还可以换成解题思路和方法与这道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巩固与总结.总之,变题时要有梯度,有目的性.4.回归知识点学了知识不会解题,说明没掌握好知识.题目会解,却不知用了哪些知识与方法,解决这道题的意义不大.解题后一定要回归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如何用的、为什么这么用,形成知识间互联的体系网.5.图形、方法模型化对于基本图形与方法,给它冠上一些响当当的名字,图形如“母子三角形”“K字型相似”等,解题方法如“手拉手全等问题”“将军牧马问题”等.其目的在于用名称概括模型特征,便于学生抓住特性.学生每次遇到时都会有意识地与这些图形和方法打招呼,为学生提供了解题的思路,也便于题型的归类.四、复习旧知“刮目相待”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习过的知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们.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还要腾出功夫来对旧知“刮目相待”,一些昔日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对知识的认识又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结语: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谓的“慢”,是教者的一种心态.这种“慢”,需要教者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沉淀下来,于每一个细微处引领学生仔细地探索发现.这种“慢”,需要教者不断充实自己,仔细研读课标与教材,尽可能多进行预设,促进课堂的每一个生成,并碰擦出智慧的火花.这种“慢”,需要教者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同步,并驾齐驱,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这种心中有数的“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如流水下滩时就因势利导,所谓“高效”的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论文作者:赵仕礼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赵仕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