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秀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锁南民族小学 731400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口语、协作与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求老师科学设疑,在精读与略读配合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虽然传统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代学生的生活与思想环境和之前有所变化,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对此,必须从细节编排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38-01
引言
语文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必修课,语文成绩是衡量语文教学成果与程度的标志,教学成效与能力是通过各种语文能力进行体现,阅读能力就是其一。由于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写作共同构成了教学体系,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能力培养,通过加大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综合阅读的能力。
一、以人为本,树立阅读习惯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通常会带着学生阅读,逐字逐句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环境,很难真正理解内容主题。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生主体作用受到重视,所以语文老师必须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特征与社会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教学期间,通过师生交流,为学生营造出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效率。如:《金色的草地》,先为学生抛出问题:大家知道草地是什么颜色吗?文中谈到的草地为何是金色的?再让学生阅读全文,通过文本内容找出答案,如此不止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以此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习惯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善学习效率,若老师不注重习惯培养,只重视外部特征,不仅难以形成阅读习惯,还会带来很多不良毛病,如:精神不集中、一心两用等。对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心阅读,鼓励学生发问,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含义。目前,很多课文都有角色阅读,可以使用表演与阅读整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环境下朗诵与学习。如:在《两小儿辩日》中,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以此激发学习积极性,再参与到课堂环节,不断改善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习的先驱,对于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学习水平等因素,帮助学生开发思维,搭建恰当的教学情境,提高情感体验与学习兴趣。如:《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很大难度,学生很难想象远离喧嚣开阔的意境,对于作者本人也没有认知。对于诗词的关注远没有对作者与诗词创作背景有兴趣,如果老师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为突破口,要求学生搜集作者相关典故与背后故事,然后再参与到创作背景的探讨中,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实体情境,老师要主动引导观察,帮助学生增强对内容的感受与体会。如:在《要下雨了》,先让学生在雨天留意“燕子低飞、鱼出水面”的场景,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下雨特征。课上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观察到的场景,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又如:在《秋天的图画》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户外,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的同时,领略秋天的场景。这类从现实出发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集中精力,还能让其形成很好的阅读习惯。
虽然新课改执行以来学生以主体地位呈现,但老师引导页很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灵活应用语言渲染氛围,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在《美丽的公鸡》中,先为学生展示公鸡图片,再通过语言进行课堂渲染:公鸡都有些什么?有红冠、外衣、高筒靴,学生听到该描述,脑海中会迅速反馈出美丽的公鸡。虽然这种情境看似简单,但能提高语言敏感度,引导学生联想,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优化环境,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阅读,它需要结合已有的教学内容,根据报纸、书籍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做好课堂阅读,同时要求写读后感或者口头表述。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先用朗读的方式展现课文,老师用悲痛的情感朗读,为学生营造出伤感的情景,然后再要求学生阅读该文。又如:在《草原》中,由于内容就是优美的草原,内容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对此,可以通过以读代讲的形式,让学生找出关于草原景色的语句,再以小组的形式思考这类语句所描绘的草原特征。当学生阅读完毕,就能找出“清新、无边绿毯、一碧千里”等语句。该教学模式不止能让学生快速、精确的找出描绘草原的方法,还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提高阅读能力与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生作为整个活动主体的部分,具有个性差别,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让其自主选择内容、张扬个性,这样才能激发主体作用。如:在《索溪谷的“野”》中,作者描绘出了该峡谷特有的美,在阅读期间,有的学生会考虑溪谷的山,有的学生选择溪,结合自身喜好阅读,再和其他同学交流,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在选用阅读形式时,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身的方式。如:在《白鹅》一文中,先让其自主阅读,并且思索文章主题含义,有的会笑声的默读,有的会勾勾画画,也有学生一起交流白鹅特征、表现手法与作者展现的情感。虽然学习方式不同,但他们都从中有所获。
为了凸显学生个性,老师要结合学生差异,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事实上:优秀的阅读课文,不止有老师的讲解,还有学生的独立思索,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加大交流,激发学生课堂参与,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培养个性。
四、结束语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循循善诱、不断加深,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开拓阅读视野,改善阅读能力,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灵活使用阅读方式,不断提高阅读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桂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人文之友,2019,(1):251.
[2]魏爱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9,(2):265.
论文作者:杨维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老师论文; 习惯论文; 情境论文; 公鸡论文; 方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