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方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_石油论文

俄罗斯东方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_石油论文

俄罗斯东方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源论文,俄罗斯论文,中俄论文,外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因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及战后伊国内形势长期难以稳定,加之伊朗核问题的复杂化,人们对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担忧也在增加,国际能源价格一路攀升。在此背景下,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的俄罗斯,其一举一动引人关注。2006年新年伊始,俄罗斯与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围绕能源价格展开争斗;俄以“八国集团”会议主席国身份主动将国际能源安全问题列为会议主要议题;俄加紧对中亚能源市场的“操盘”、宣布远东“泰—纳线”一期工程动工修建;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折衷建议使国际社会对其刮目相看。这一切都表明俄正拥能源自重,欲在国际舞台上掌握更多主动,其中加强对东方能源战略布局的意图更为明显,中俄能源合作更将成为其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

加强东方:俄能源战略的重要调整

俄罗斯是世界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5%,却占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约45%、石油储量的23%和铀储量的 14%,也就是说占有世界天然能源储量的约30%,能源开采和初加工总量的约10%。①尤其是近年来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价格迅速上涨后,作为能源大国的俄罗斯财源滚滚,赚得盆满钵溢。2004年俄生产石油达4.59亿吨,出口2.3亿吨;生产天然气6328亿立方米,出口1807亿立方米。2005年俄石油产量达4.7亿吨,比上年增长2.2%;天然气产量63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2%,所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达2.25亿吨和1450亿立方米。②巨大的能源生产能力不仅支撑着俄罗斯近5年来国内经济平均约6.5%的较高增长率,使俄按汇率计算的GDP总额由2000年的2200多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近8000亿美元,也为俄赚取了巨额石油美元,使俄国家财政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由 2000年的约500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800亿美元。5年来,俄罗斯偿还外债达500多亿美元,由一个高债务国变成了中低水平的债务国。

对于俄罗斯来说,能源生产和出口对其国家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俄能源工业产值占国家工业生产总值的约40%,来自能源领域的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约55%,能源出口收入占其外贸出口总值的近一半,整个能源工业支撑着俄国家经济约6.5%增长率中的近3个百分点。因此,俄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摇钱树”行业,千方百计提高其产能。根据俄政府《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规定,2020年俄石油产量将从2000年的年产3.23亿吨增加到3.6亿吨,天然气产量从5840亿立方米增加到7000亿立方米,煤产量由2.58亿吨增加到4.3亿吨,核电从1.31亿千瓦时增加到3.4亿千瓦时,水电从1.6亿千瓦时增加到2亿千瓦时。③但随着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俄能源生产已踏上了一条“快车道”,特别是石油生产在俄政府批准上述文件的2003年就已达到规划中2020年的目标,2004年已超过4亿吨,目前正朝着年产5亿吨的目标挺进。

随着产能和出口量的增加,俄罗斯政府希望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同时建立一种对俄能源更合理、稳定和安全的需求结构,使俄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目前俄石油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0%,天然气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据俄政府预测,到2015年俄石油年产量将增加到5.3亿吨,出口量达3.3亿吨;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8000亿—9000亿立方米,出口量2000亿—2500亿立方米。④届时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约15%和35%,俄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意识到俄目前的能源出口对象结构很不合理,出口主要面向欧洲,特别是中东欧国家,而对东方国家的出口微不足道。以石油出口为例,资料显示,从进口俄石油所占国家消费量与进口量的比重看,2005年除法国、西班牙、英国和比利时外,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超过10%,其中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波兰、乌克兰、匈牙利、芬兰和捷克分别超过60%,而亚太国家中除中国自俄进口石油分别占消费量和进口量的3.2%和10.6%外,其余均未超过2%。(见下表)

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石油依赖程度

从俄进口俄石油占国俄石油占

国家

石油/万吨家消费量的%进口量的%

依赖程度很高的国家

拉脱维亚

186.6 100 100

立陶宛 866.1 100 100

斯洛伐克

555.1 98.8 99.2

波兰 1718.1 98.3 99.4

乌克兰1909.1 90.6 100

匈牙利 527.3 79.7 100

芬兰

769.2 69.9 70.4

捷克

445.2 67.7 69.4

依赖程度高的国家

保加利亚

241.1 46.1 46.2

克罗地亚

211.6 43.8 54.3

瑞士

180.9 40.0 40.0

罗马尼亚

399.7 29.8 62.8

依赖程度一般的国家

德国 2639.5 24.2 24.8

奥地利 214.9 24.1 29.3

意大利2090.7 23.5 24.9

荷兰 1086.4 21.5 22.4

瑞典

403.0 19.5 19.5

塞尔维亚和黑山 42.3 16.1 22.6

土耳其 362.7 13.6 15.1

法国

553.1 6.4

6.5

依赖程度低的国家

西班牙 314.5 5.5

5.5

英国

333.0 4.3 23.8

中国

736.5 3.2 10.6

比利时 75.1 2.1

2.1

韩国

151.5 1.4

1.4

美国

788.6 1.0

1.5

日本

144.2 0.7

0.7

印度13.5 0.1

0.2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网(http://www.china5e.com/news/oil/200603/200603220197.html)2006年3月22日。

这种结构对俄能源出口安全极为不利。俄能源主要出口到欧洲,造成多数欧洲国家对俄石油进口的严重依赖,这一问题已引起欧盟的高度警惕,尤其是2006年1月发生俄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事件后,欧盟开始全面考虑能源进口的多元化问题。3月底,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负责能源事务的代表皮耶巴尔格斯强调:“能源供应渠道、来源和过境国家的多样性对欧盟能源安全至关重要”。⑤欧盟还积极促成各类旨在让中亚和里海油气资源绕开俄罗斯直接进入欧洲的管道方案。不久前皮耶巴尔格斯与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等5国部长在布鲁塞尔签署文件,支持修建连接5国的“纳布索(NABUCCO)”天然气管道项目,意在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不经俄罗斯直接运往欧洲。该管道长约 3300公里,计划于2008年开始建设,2012年完工启用,欧盟将为该项目出资58亿美元。欧盟希望通过这一方案摆脱俄国家天然气公司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垄断地位,减少对俄天然气的进口量。⑥欧盟还准备修建经土耳其到欧洲的石油管道,以扩大中东石油进口量,逐步降低中东欧国家对俄石油进口量。欧盟的这些措施着眼长远,具有战略意义,使得俄罗斯也不得不从长计议,对其能源出口多元化加以认真规划,加大对东方国家的能源出口自然而然成为俄罗斯的重要选择。

以中国、韩国和东盟十国为代表的东亚及以印度、巴基斯坦为代表的南亚构成的东方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高速增长的经济与这一地区日益扩大的能源缺口为俄提供了巨大的东方能源出口市场和能源外交机遇。中国、印度、韩国等都对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表现出极大兴趣;日本也从能源进口多元化角度考虑,对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持积极态度。亚太国家能源需求增长与俄罗斯急于开辟东方新型市场的需求不谋而合,这为俄罗斯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出口市场的合理布局创造了良好条件。俄也积极把握国际市场这一长远变化趋势,早在2002年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就指出,“西欧和中欧市场在今后20-25年里仍将是俄罗斯能源最大的市场之一”,同时,太平洋地区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容量需求不断增长,“正在使能源工业的发展重点转向东方”,“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是俄罗斯在亚太和南亚地区主要经济合作伙伴,这些国家也是俄罗斯天然气、石油、电力、核技术和循环使用的核燃料充满潜力的销售市场”。⑦近年来俄罗斯与东方国家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加强则使俄不仅有意愿,也有条件扩大这一方向的能源出口市场。俄能源和工业部长赫里斯坚科 2005年曾宣布,俄今后10年内将把对亚太地区国家的能源出口量增加6倍。⑧俄之雄心由此可见一斑。

东方能源外交初见成效

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国家经济重心在其领土的欧洲部分,其亚洲部分开发较晚,基础设施较落后,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也主要是欧洲和西方,相比而言,与东方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总体处在待开发阶段。事实上,俄罗斯真正把与东方开展能源合作摆到重要位置是普京执政后才开始的。可以说,合作起步晚、基础条件差、但合作潜力大是俄开辟东方能源市场的突出特征。普京十分重视亚太能源市场,除及时扩大俄石油、天然气在这一新兴市场中的份额外,更欲借此加快俄东部地区的发展,让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搭上亚太经济发展的“快车”,以能源合作为契机,改变这一地区在苏联解体后长期经济发展缓慢的局面,带动其经济全面发展,

俄罗斯东方能源外交的重点是与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及印度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关系。但从现实条件看,俄与东方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尚有两大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政治关系需要先行理顺和加强。俄与中国、韩国、日本都曾有过较为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矛盾,目前俄中关系与俄韩关系均已达到很高水平,但俄日关系因受领土问题影响至今尚处在较低水平,影响着包括能源合作在内的双边全面关系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有待兴建。俄中之间没有任何油气管道相通,目前仅有铁路可以运送石油;俄韩之间不仅没有油气管道,连铁路也因朝鲜与韩国关系复杂而未能接通;俄日、俄印、俄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因没有陆路交通连接,只能通过海、空运输,未来如何修建油气管道还是未知数。

俄日之间有着开展能源合作的客观条件和日益强烈的意愿。从地理位置看,俄日互为邻国,俄盛产油气的萨哈林岛与日本北海道只一峡之隔,双方开展包括能源在内的各类经济合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双方因领土问题至今未解决而难以开展深入的经济合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俄就提出“搁置领土争议,加强经济合作”的倡议,希望日本对俄包括能源在内的各经济领域进行投资,但日本坚持“以解决领土问题换取投资”的方针,致使双方在能源合作中几无进展。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9·11事件”后,作为美国盟友的日本深感其88%的石油进口依赖中东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小泉政府因而开始探讨大量从俄进口能源的可能性。加之2001年中俄石油“安—大”管线正在“热论”中,俄政府和远东地方领导人都认为筹划该管线的俄方尤科斯公司仅考虑公司利益,忽略了俄国家和远东地区的长远利益,因而有意改变管道线路。日本于是借机推波助澜,先后派出外相和前首相等高官,并许诺高额投资,游说俄方把管线修往太平洋口岸,不向中国修建任何石油管线。俄方后来决定将“安加尔斯克—大庆”管线修改为“泰舍特—太平洋”管线,其中第一期工程先修到中俄边界附近的斯科沃罗季诺,再由此修建通往中国大庆的石油管线,预计2008年建成启用,未来再修建从斯科沃罗季诺到太平洋的二期工程。日本对俄方上述决定表示不快,对参与这一工程建设也未做任何积极表态,这表明俄日双方在能源合作中利益不尽一致。日本希望通过加强与俄的能源合作,近年内实现每年从俄进口5000万吨石油,将其对中东的石油进口量由目前的88%降到 60%。2005年12月普京访日期间,俄日签署了双边能源合作文件。文件指出,两国将在建设远东石油管道方面开展合作,这符合双方的战略利益,并有助于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普京表示,远东石油管道将为俄日合作开辟广阔前景,俄准备将该管道铺设到太平洋沿岸,以保障俄石油出口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国家。但日本对普京未来扩大与日能源合作的许诺似乎有所保留,指望能从俄罗斯同时得到领土和石油,这当然违背俄的本意和原则。可以预见,俄日未来能源合作道路并不平坦。尽管如此,目前由日本三井公司和三菱公司投资的萨哈林石油天然气开发公司已参加了俄罗斯“萨哈林一号”和“萨哈林二号”的油气开发,并投资数十亿美元。双方还决定在萨哈林建设年产96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大型工厂,以便将液化气运往日本及其他亚太国家。

俄罗斯与韩国互将对方列为能源合作的重点国家,双方有关能源合作的对话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但由于双方陆上边界和交通都不相连,俄对远东的能源合作及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因此两国的能源合作至今还基本停留在纸面上。 2004年卢武铉总统访俄时,双方就东西伯利亚科维克津油气田的天然气开发以及修建俄罗斯—中国—朝鲜和韩国天然气管道事宜进行了会谈,两国签署的《共同宣言》强调了开展双边能源合作的重要性。2005年11月普京在韩国釜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与卢武铉总统会谈后表示,俄希望韩金融界参与远东石油管道建设。普京指出,远东油气管道建设是需要巨额投资的大项目,该项目的落实有助于提高亚太地区能源供应的可靠性。目前来看,只要朝鲜核问题还未得到妥善解决,朝鲜半岛南北间的铁路连接和油气管道建设就将难以进行,俄韩之间的能源合作也很难有大的进展。

俄与印度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印度虽地处南亚次大陆,但俄习惯上将其列为东方国家,特别是普里马科夫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建立俄罗斯—中国—印度战略伙伴框架的概念后,印度在俄罗斯更成为与中国相邻的“东方国家”。2004年 6月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中俄印外长首次非正式会晤,使印度成为俄名副其实的“东方主要伙伴”之一。印度得益于与富油的中东尤其是伊朗为邻的独特地缘经济条件,约67%的油气来自中东地区。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政治动荡加剧,印度也开始重视能源进口多元化建设,其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占据着重要地位。俄印能源合作具有“思路新、起步高、见效快”的特点。

在核能合作方面,两国基本是延续老基础、开发新项目。冷战期间印度与苏联在开发核能方面密切合作,冷战后,这一合作领域经过短期停顿后得以恢复。2002年印度总理访俄时双方达成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核能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俄将帮助印度在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建造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2007年投入运营。2003年11月印度总理再访莫斯科时,俄方建议再为印度修建两座1000兆瓦的海上浮动核电站。电站在俄建成后用船拖至印度沿海缺电城市,俄将拥有核电站所有权和管理权,印度只以市场价购电,不用负担任何其他责任。

油气合作方面则主要以印度直接投资为主。早在2001年1月,印度石油公司就已买下俄远东“萨哈林一号”油气项目20%的股份,目前已向该项目投资达18亿美元;2004年12月普京访印期间,双方签署了在油气勘探和开采领域合作的协议。印度决定向俄“萨哈林三号”油气项目投资15亿美元,用于联合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目前印度已经从海上将这两大油田开采的油气运往国内,印度公司还在积极准备继续扩大对俄油气项目投资。

另外,俄印油气管线建设也正在计划中。俄印陆地互不接壤,但着眼于油气资源的长远合作,双方正在研究建设油气管道的可能性。曾有印度学者提出修建一条途经中国连接欧亚大陆与印度的输气管道,将俄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经中国新疆直接运往印度;或者把东西伯利亚的油气经蒙古、中国新疆运往印度。当然,这些方案的实施前提是中印关系持续改善,而俄也愿意为此做出贡献。此外,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与印度天然气公司和伊朗国家天然气公司合作,计划修建联系印度孟买—伊朗阿巴斯港—俄罗斯里海港口的油气管道“南北走廊”。

俄罗斯与东盟国家的能源合作也具有相当的基础,目前俄已经参与越南在南中国海等地的油气开发及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勘探和开采等项目。

2006年7月15-17日,俄罗斯以东道主身份在圣彼得堡主办“八国集团”(G8)首脑峰会,普京提议将全球能源安全作为核心议题,希望能够签署一份关于全球能源安全议程的文件,以便将世界能源供应国与需求国的利益加以协调,建立起保障国际能源安全的新制度、新机制。作为能源主要出口国的俄罗斯,也希望通过这一机制把与东方国家的能源合作纳入到其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的体系中,通过建立双边和多边的能源合作关系,使俄与东方国家的能源合作步入稳定发展的新轨道。

中国需求:最具诱惑力的能源市场

俄东方能源外交为拓展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中俄能源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0年来虽然曲曲折折,但也不断取得进展。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俄东方能源外交的全面展开,中俄能源合作层次和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合作方式也开始从俄单纯对中国出口石油向中国对俄油气领域投资,以及石油、天然气开采与进口并举过渡。再考虑到俄在中国建设核电站并向中国直接出口电力,中国正成为俄能源输出的重要市场,俄也正成为中国能源进口的战略来源地之一。

在石油领域,从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 (下称“中石油”)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开始首次合作接触后,双方的合作比较顺利。但是由于当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仅在每桶15美元上下,中方考虑到俄原油品质低于中东,加之铁路运输成本高,运力有限,所以积极性不高。90年代后期国际石油价格开始抬升后,中石油与俄尤科斯公司签订通过铁路向中国运输石油的计划,并探讨从俄东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修建一条通往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的可能性,但这一方案遭到了俄环保部门和组织的批评与抵制。2000年7月普京总统首次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中俄能源合作分委会中方石油天然气工作组和俄方石油天然气工作组关于同意韩国政府指定的公司参加俄罗斯联邦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凝析气田管道供气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联邦能源部、石油运输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关于准备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协议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关于三十万吨西西伯利亚轻质原油的购销合同》等文件,表明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2001年9月,中石油与俄尤科斯公司及俄国家石油运输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决定共同修建自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全长2400公里的输油管道,计划 2005年开始每年向中国输油2000万吨,到2010年增加到3000万吨。但2002年11月下旬,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作出决定,改变从安加尔斯克通往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线路,把管道的终点改建在俄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或纳霍德卡(简称“安—纳线”)。同年12月,中石油决定参加俄近年来最大的私有化项目——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权的竞拍活动,但遭到俄国家杜马紧急决议案封杀。俄罗斯的这两项决定似乎给中俄能源合作泼了两盆凉水,使之充满变数。

不过,2003年12月初普京访华时与胡锦涛主席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又明确指出:“两国元首认为,保证已达成的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并协调落实有前景的能源项目,对确保两国油气的长期稳定供求关系十分重要”。⑨2005年11月俄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访华时正式宣布,俄决定兴建由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到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石油管道(简称“泰—纳线”),其中包括从斯科沃罗季诺修建通往中国大庆的行油管线。2006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拟于当年夏季正式动工兴建这一管道。⑩根据计划,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将于2008年11月正式交付使用,年输油能力达3000万吨,其中2000万吨运往中国,1000万吨通过铁路运往俄太平洋港口用于向其他国家出口。俄罗斯还多次表示,远东石油管道最终将修至太平洋沿岸的佩列沃兹纳亚湾或纳霍德卡,全长 4160公里,年石油运输量8000万吨,届时俄可向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亚太国家和地区出口石油。在此之前,俄将通过铁路向中国供应石油,预计2006年俄将向中国供油1000万吨,2007年前这一能力将提高到1500万吨。按俄政府计划,这条石油管道的油源主要来自东西伯利亚和萨哈。根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所的研究资料,东西伯利亚陆地和水域已经探明石油2003年初达 3.735亿吨,预估石油储量为6.55亿吨,主要蕴藏在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11)

在天然气领域,中俄也正积极探讨修建输气管道的可能性。2003年初,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负责人联合致信普京总统,提议将原来分别修建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计划改为合并修建,使之串连起沿途四个大型油气区块,以保证管道修通后有足够的油气供应。2004年初俄政府表示支持这一建议,同时要求由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作为总协调单位,俄罗斯石油公司和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参与项目建设。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设想的向中国供气方案大致有三种。一是西线方案,即由俄西西伯利亚经阿勒泰进入中国新疆的管道,它与中国“西气东输”管道相连接;二是修建与泰—纳线第一期工程石油管道相并行的天然气管道,主要是将东西伯利亚科维克津凝析油气田的天然气供到黑龙江省及大庆;三是从俄萨哈林天然气产地经海底管道将天然气输入黑龙江省。2006年3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在与胡锦涛主席会晤后向记者表示,俄方计划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华供气,每条天然气管道的年运输量均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将从 2011年开始首次供应。(12)随普京访华的俄天然气公司总裁米勒也表示,该公司与中石油已就俄天然气价格机制达成一致,即对华供应的天然气与对欧洲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一样,与国际市场行情挂钩。(13)该公司准备率先兴建“西线”,该管道长约3000公里,造价45亿—50亿美元。在建“西线”的同时,也会抓紧论证和落实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则可能作为远景备选方案。2006年6月30日,米勒在公司股东大会上再次证实了上述计划,并明确宣布该公司将自2011年起每年向中国输送680亿立方米天然气。(14)

此外,中国企业也争取向俄油气勘探和开采领域投资,而俄公司则准备向中国油气零售业发展,两国这方面的合作正在探讨中。有报道称中国石化集团不久前购买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的股票,俄罗斯《导报》透露,这笔交易达35亿美元。(15)这将是中国公司在俄油气领域获得的第一宗投资交易,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电力及核电领域,中俄也有很好的合作前景。目前,中国缺电约2500万千瓦,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闲置发电能力就达1000万千瓦,中俄电力贸易潜力巨大,双方相关单位也已经就此多次磋商。 2006年3月,随普京总统访华的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代表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关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协议》。统一电力公司副董事长德拉切夫称:“项目启动初期俄罗斯远东电网将向黑龙江电网提供37亿千瓦/时的电能;2010年,俄罗斯远东电网将向辽宁地区提供180亿千瓦/时的电能;而等到2015年,俄罗斯远东电网将向华北和东北电网提供超过300亿千瓦/时的电能。”(16)俄罗斯夺标兴建的连云港核电站一期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俄方正积极准备竞标该电站二期工程。中国计划到2020年再建30个核电机组,使核发电能力达到4000万千瓦,这为俄在中国的核电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俄东方重要的能源伙伴,中俄能源合作道路尽管曲折,但潜力巨大,前景看好。为促进自身能源安全和实现各自国家发展目标,未来双方将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精神,着力建设长期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注释:

①Троицкий,А.А.Об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стратегии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года,http://www.farial,ru/press/cw/n2001-3/strateg.shtml.

②Статисти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кономики,http://www.gks.ru/ bgd/free/b05_00/IssWWW.exe/Stg/d110/02-31.htm.

③Основные положени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стратегии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http://www.nice.nnov.ru/Ru/dbs/document/ noadoptl.htm.

④Россия готова к открытой конкуренции. “Интерфакс”.http://www.strana.ru/stories/O2/O2/22/2533/283787.html.

⑤Руководители ЕС беспокоятся о энергичской беэопасности.http://www.strana.ru/stories/02/03/20/2612/ 283116.htm.

⑥Мехтиев,А.Партнерство без Эйфории.http://www.strana.ru/stories/04/08/27/3527/285528.html.

⑦“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俄罗斯经济发展规划文件汇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月,第236-239页。

⑧Христенко:возможностъ ответвления Востчного нефтепровода в Китай существует http://www.gazeta.ru/2005/01/ 24/lastl45958.shtml.

⑨“中俄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03年12月6日。

⑩Презентент Путин в Якутске.http://www.strana.ru/stories/ 02/04/17/2754/269782.html.

(11)这些地区的主要油气基地有科维克津(Ковыктин)、恰扬金斯克(Чаяндинск)、尤鲁布切诺—托赫姆斯克(Юрубчено-Тохомск)、大瓦科尔斯克(крупные Ванкорск)、上涅却尔斯克 (Верхнечонск)、索宾斯克(Собинск)、中鲍土奥宾斯克 (Среднеботуобинск)、塔拉干斯克(Талаканск)等。Перспективы освоения нефтяных и газовых ресурсов Восточной Сибири.Эксперт—Сибиръ #32(82)от29 августа 2005.http://ww.expert.ru/sibir/current/32-22-01.shtml.

(12)Китай н Россия договорилисъ о строителъстве газопровода.ИТАР—ТАСС.http://www.strana.ru/stories/02/11/ 14/3205/276330.html.

(13)赵嘉麟:“中俄天然气西线管道万事俱备”,《国际先驱导报》,2006年3月31日。

(14)“俄气欲成国际巨头将建两条对华输气管道”,中国日报网站,2006年7月2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6/ 4551307.html。

(15)“中石化首获俄战略矿床开采权”,《国际先驱导报》,2006年6月30日。

(16)索寒雪:“中俄能源合作全面拓荒”,《中国经营报》,2006年 3月24日。

标签:;  ;  ;  ;  ;  ;  ;  ;  ;  ;  ;  ;  

俄罗斯东方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